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

2014-09-04 04:41陈法强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蟾蜍科学知识科普

陈法强

【解题钥匙】

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它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科普文章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介绍某一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旨在将科学界最新的信息传授给读者。二是文学性。科普文章要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科学知识,这就要求它借助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来增强趣味性,如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强情趣性,使其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三是思想性。科普文章要通过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科普文章思想性的体现。

关于科普文章的考查,高考语文试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解文意,二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三是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价值进行鉴赏评价或是探究,四是对文章的语言或写作技巧的鉴赏评价。在回答具体问题时,考生可以运用以下思路:

一、全面感知,整体理解

要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大致可按照以下步骤来做:一是整体感知,先把科普文章通读一遍,大致了解文中讲了哪些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二是解读标题。科普文章的标题与内容关系密切,考生可以通过标题去了解文章的内容。三是重读重点段。四是提炼归纳。即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并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找出顺序,理清思路

科普文章十分讲究说明的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在阅读时,考生可抓住那些标明时间变化的词或是空间变化的词以及呈现事物内部关系的词语。当然,考生也可以从分析文章结构和梳理思路入手。

三、品味语言,深入思考

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鲜明,准确,简明,生动。因此文章常在此方面设题。品味科普文章准确简明的语言时,考生要仔细推敲那些表示数量、范围、程度的修饰性词语;品味生动的语言时,考生要仔细品味那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修辞手法的作用。

四、重视探究题

科普文章一般就作者的观点及观点的价值,或是文章的语言特色来进行探究性设题。答探究题,考生要分要点回答,要有观点有分析,各个要点不要叠加。考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来答,但是一定要注意辩证客观。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

孝 文

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选自《科学之友》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这里的“谜”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这个“机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蟾蜍科学知识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蟾蜍记
蟾蜍记.上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