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建构研究

2014-09-04 09:21张孙燕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9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游戏专业

张孙燕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广东 梅州 51472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建构研究

张孙燕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广东 梅州 514721)

目前,我国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基本没有为专业建设服务,缺乏针对性。基本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大纲和教材,其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几乎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设体育课程的建设。

1 建构学前教育专业特设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1.1 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儿童教育之第一要义为谋求儿童之健康。众所周知,体育活动对幼儿良好的身体发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国内外学者通过横向调查和追踪调查取得的资料发现,适度的身体运动能促进体格发育、生理机能完善和动作的协调发展,比如能促进骨的生长发育和身高增长,使骨干增粗,关节活动幅度增大,肌肉功能提高,心脏功能增强,每博输出量增多,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等。在幼儿的身体运动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其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心理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运动有助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成熟与功能的完善,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能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能塑造幼儿活泼、开朗、好动、乐观、忍耐的性格,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幼儿园工作规程》把“体”摆在了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首位,重申了“体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h,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h;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h。”但是,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为了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就必须采用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因此有必要构建适合幼儿学习的体育课程。

1.2 幼儿教师发展的需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健康的身心是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学前教学等社会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不但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从事幼儿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教育对象——幼儿的生理、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有:骨骼的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关节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肌肉耐力差,易疲劳;心脏发育不够完善,心率较快;胸廓狭小、呼吸肌力较弱且呼吸表浅,故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故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做动作时不协调、不准确,易出现多余动作,形象记忆、形象思维为主。幼儿这些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体育教育时必须采用有别于其他学龄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幼儿运动能力发展规律,并运用一定的技法,开发学生联想和创造的能力,使之形成创造性思维,最终转化成将来从事幼儿体育教学工作时应具备的独特教学能力。

1.3 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身心健康良好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学前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提高我国未来社会人口素质的大问题。《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有所改善,但还存在肥胖等问题。体育运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最有力因素,从幼儿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与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2013年,我国迎来首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8%。这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当属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从幼儿时期培养人的良好体育生活习惯则可以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因此,幼儿体育教育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还应是全社会、整个国家关注的重大工程。

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特色

无论何种学校教育课程之来源,皆为满足学生之需要及社会上之希望。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亦如此,这亦是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之特色所在。

2.1 针对性

2.1.1 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 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办学形式有5年一贯制专科、3年制专科以及本科。3种办学形式下,学生的起点分别是初中和高中。从教育体制看,目前我国中学应试教育还比较严重,中考有体育测试,初中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稍微好些;而高考准入的学前教育本专科学生不进行体育测试,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差甚至极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为了从事幼儿体育教学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体育教学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与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技能。

不同办学形式下学生的年龄、学制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生的入学年龄跨度在16~22岁之间;学制则分别是5年、3年以及4年。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办学形式下的学生特点和学制,采用不同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提出不同教学要求。

2.1.2 针对不同的区域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语言、传统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不同地区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需求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然有一定差异,在实际教学时应“因地制宜”。

2.2 游戏性

幼儿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游戏不仅能使幼儿得到快乐,还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指明:“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我国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游戏具有统整作用,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像,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游戏在幼儿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幼儿体育课程,其主要体现为幼儿的运动游戏,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应渗透于游戏之中。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也要与游戏相结合,应安排学生学习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创编。

2.3 基础性

幼儿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只能进行一些简单、基础的运动,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就必须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多学习基础动作。

2.4 科学性

要办好幼教事业,就要研究儿童,按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去教育儿童,把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要注重相关理论的教学,使未来的幼儿教师能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体育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实践则可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正如有学者指出:“幼儿园体育教学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怎么教。”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注重实践环节。“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同样,学做幼儿教师就应该到幼儿园学习,在实际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实践,并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反思,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做合一”的科学学习模式。

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的建构措施

3.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目标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既要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其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师范性和职业性需求。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目标可以简单总结为: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获得从事幼儿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目标具体要求:(1)学生应当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学生应会跳一两套幼儿健美操、幼儿韵律操、幼儿轻器械操并能创编简单的幼儿健美操、幼儿韵律操、幼儿轻器械操;应当具备编制(设计)幼儿体育教育活动方案和实施(组织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3)学生应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学生应掌握科学的体育健康与锻炼知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生活理念;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学前体育教育工作。

3.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

现在我国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主要由带班老师负责(少数幼儿园有专职体育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必须广泛接触学习体育基本动作技能(走、跑、跳、投、平衡等)和基本理论知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学校也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所侧重。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只是公共必修课,定位于体育类课程的一般了解而不是获得基本教学技能。有的高校虽然重视体育类课程的开设,课程比重也大,但是由于没有尊重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不完备,学生的教学技能依然较差。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必须加强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安排学生进行实践。

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进行研究分析,我们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基本动作技术、身体素质、实践,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基本理论中有些内容实践性也很强(如:幼儿体育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有些内容也可根据地方或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评价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应将学习指导、学习评价工作贯穿于体育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并有针对性地在期中和期末进行相对集中的检查与考评,采用课时评价—阶段评价—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由单纯追求期末成绩逐步转向终结性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更多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进步程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和综合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能力等的评价。评价标准由统一标准逐渐转向分级标准,注重个体差异,如:3种办学形式下,初中起点学生评价标准应有别于高中起点学生;同一班级学生也应根据学生基础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不仅要有老师参与,还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相互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丰富考核形式,综合学习过程评价和期末终结考核两次评价情况,得出学生本门课程的总评成绩。

表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

总之,为满足学前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未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有必要建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但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管理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师生的共同配合,本文所提出的构建措施将在进一步实践研究中逐步完善。

[1]何小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 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G807.4

A

1674-151X(2014)09-043-03

2014-07-28

张孙燕(198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前体育。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游戏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