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昕??马春玲??陈艳清??李婉葵??符宏建
[摘要]目的 分析细节管理在提高血库工作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血库资料,以2012年度血库资料为对照组(未采用细节管理),2013年度血库资料为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工作质量(包括血库工作流程质量评分、临床合理用血率、输血不良反应率)和医护、患者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率、满意度。 结果 细节管理前后,工作流程质量评分为(6.39±1.27),(8.32±0.91)分;临床合理用血率分别为61.88%,84.01%;因输血而发生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96%,1.73%;医护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78.33%,95.00%;患者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26.72%,84.17%;医护满意度评分为(69.22±11.86),(85.62±10.39)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3.80±10.05),(86.61±7.48)分。管理前后各指标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细节管理有助于提升血库的工作质量,增强临床合理用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医患输血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
[关键词]细节管理;血库;工作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120-04
输血科作为医疗急救中重要的科室,在输血抢救、分娩、大型手术过程中凸显其重要性。但通过输血也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后紫癜、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和输错血液等一些非传染性输血的危害[1],还可传播某些疾病[2]。由于现代医学手段的某些局限性及人为因素,潜藏着巨大的医院感染安全隐患[3],造成了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都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性[4]。为保障输血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需要加强对输血科的管理,提高其工作质量。经分析,在实施细节管理后,我院血库的工作质量有所提高,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血库的工作质量资料,每月随机抽取10份输血资料进行工作质量评分;每个月最后1d随机抽取临床输血科室,如外科、妇产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内科、儿科5名医护人员填写输血知识调查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每月随机抽取10位输血患者进行输血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012年及2013年临床合理用血率、输血不良反应率。
共调查2012~2013年工作流程质量评分表分别为120份,医护人员分别为60名,患者分别为120名。经检验,2012~2013年血库工作人员职称、临床科室被调查的医护人员职称、被调查的输血患者文化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012医院共输血934例,其中手术输血652例,大量输血23例。患者年龄出生后1天~82岁,男368例,女566例。血液制品类型包括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767例,洗涤红细胞(0.9%NS悬浮) 9例,冰冻血浆103例,血小板21例,冷沉淀凝血因子34例。2013年医院共输血982例,其中手术输血682例,大量输血15例。患者年龄出生后1d~88岁,男402例,女580例。血液制品类型包括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805例,洗涤红细胞(0.9%NS悬浮)15例,冰冻血浆78例,血小板35例,冷沉淀凝血因子49例。
1.2 研究方法
以2012年度血库工作质量为对照组(未采用细节管理),2013年血库工作质量为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
观察指标:(1)自制血库工作流程质量评分表(10分制),主要内容为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审核程序、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前检测记录与原始报告、交叉配血及核对与记录、抗体筛选试验、血液入库前核对验收及出入库登记、血液贮存监测记录、血液领发登记、资料保存、发血时血液信息核对与登记、血袋检查、输血后血样保存、输血信息录入管理、有无指导临床合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追踪等。(2)临床合理用血率,按照国家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5]附件三、四标准进行判别。(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4)医护人员和患者输血知识掌握率。自制输血知识调查问卷(10分制,分数为6分及以上为掌握),内容主要为输血指征、输血前检测项目、输血时注意事项、输血不良反应、成分血临床适应证、用量及注意事项等。(5)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100分制),内容主要为调查血库的工作流程是否规范合理,以及医生、护士、患者对血库工作质量的评价。
细节管理方案的实施:(1)业务培训及技术考核:对血库工作人员每3个月培训并考核1次,主要内容为临床合理用血、输血技术、国内外输血研究进展、输血不良反应等。(2)质量控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细化、优化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记录,每个月召开1次血库质控会议,进行问题汇总、整改,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血库工作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3)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每2月1次到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向科主任、护士长征求血库工作意见与建议,并对临床科室在输血工作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科室。(4)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每半年到临床科室为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安全用血与输血专业知识的培训,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及临床输血病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5)加强对患者输血知识的宣教。在外科、妇产科、内科等临床重点输血科室宣传栏张贴输血相关知识。制作输血知识小手册供患者及家属阅读。每半年到临床重点输血科室为患者进行输血知识宣教讲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和患者输血知识掌握率、输血不良反应率、合理用血率比较
细节管理前后,医护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78.33%,95.00%;患者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26.72%,84.17%;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6%,1.73%;临床合理用血率分别为61.88%,84.01%。管理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工作流程质量评分、医护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细节管理前后,血库的工作流程质量评分为(6.39±1.27)分,(8.32±0.91)分;医护满意度为(69.22±11.86)分,(85.62±10.39)分;患者满意度为(73.80±10.05)分,(86.61±7.48)分。管理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输血科细节管理是一种对临床输血前后进行质量全面监控、跟踪、持续改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包括血液从血站领回后,血液登记、贮存、申领、检测、核对、发放、血袋回收、信息全程电脑录入等在输血科进行操作的各个工作流程和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并延伸到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规范输血技术与全程监控、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教等工作,从而达到保证输血质量、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疗效、节约用血的目的。在输血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但血源匮乏、输血依然存在各种风险、医患环境紧张的状况下,血库只担负血液贮存、发放的工作职能已远远不能符合现代医疗的要求。加强对输血科的管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受血者的用血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输血科的重要任务[6]。
本项目结果显示,对血库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细节管理,有助于提升血库的工作流程质量,增强临床合理用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医患输血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
在细节管理前后,血库工作流程质量评分为(6.39±1.27)分和(8.32±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科整体工作情况主要包括了血液核对入库、血液储存、患者配血标本采集、血液配发、血袋收回、回收不良反应报告单等。每个工作环节都必须加强细节管理。如坚持检测标本的审查核对制度,确保供、受血者身份和血液标本的正确,坚持做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定型,确保红细胞血型正确。重视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试验,坚持两种反应介质交叉配血,确保交叉试验结果的正确性等。包括血液的存储、加工分离等要在不同区域内进行,如血液储藏室应在清洁区,发血室应该在半污染区,血型检验和交叉配血应在污染区[7]。除在中心血站对血源进行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STD)等病原体检测外,血库还应坚持复检以上项目[8-9]。细节管理后规范了血库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在整个血液入库、检测、配发、领取、输注、血袋回收等各方面流程,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与临床科室的定期沟通和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使以上各个环节又得到了持续改进。
据统计,输血不良反应5成以上发生在配型、交叉实验、取血和发放环节,主要原因除了患者体质问题,还与血液采集制备以及存储有关[10]。造成ABO不相容输血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采集血液标本和对其标识的过程中出了差错[11]。某院通过加强安全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5年来临床输血36 556人次,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差错[12]。因此,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血库工作流程,加强输血工作质控、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技术培训,与临床进行紧密有效沟通,对降低输血风险,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细节管理前后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6%和1.73%。
据调查,39.54%的医务人员表示没有接受过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10]。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观念、职业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淡薄[13]。在管理前,我院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对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均较差,分别为26.72%和78.33%,经过细节管理,该数据明显提高,上升为84.17%和95.00%。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临床科室合理安全用血的指导与监督,使合理用血率不断增加,管理前为61.88%,细节管理后为84.01%。
通过细节管理,形成了以血库工作人员为纽带,紧密联系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三方对合理安全用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Hendrickson JE,Hillyer CD.Noninfectious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J].Anesth Analg,2009,108(3):759-769.
[2] 王全立.输血相关新发传染病[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0,12(3):276-280.
[3] 叶心梅,余建中,夏海,等.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2,25(6):820-821.
[4] 闻慧琴,张循善,卞茂红,等.现代临床安全输血的再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302-304.
[5]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卫医发[2000]184号.
[6] Panning R. Process-improvement methods mean best-practice performance[J].MLO:Medical Laboratory Observer,2006(5):24-27.
[7] 刘丹,张来玉.血液成分制备净化室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4):82-84.
[8] Nishizawa T,okamoto H,Konishi K.A novel DNA Virus (TTV)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transaminase levels in posttransfusion hepatitis of unknown etiology[J].Bichem Biophys Rescommun,2007(1):92-93.
[9] Busch MP,Keinman SH,Jackson B.Nucleic acid amp lification testing of blood donors for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us diseases Report of interorganizational force on nucleic acid amp lification testing of blood donors[J].Transfusion,2009(2):143-159.
[10] 严莎.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改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11] Dzik WS,Beckman N,Selleng K,et al.Errors in patient specimen collection: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J].Transfusion,2008,48(10):2143-2151.
[12] 刘春玲.安全输血关键环节及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55-156.
[13] 丁玲桃.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71-572.
(收稿日期: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