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洋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形式纷繁多样。铜管乐器的演奏已经不被人们所陌生,如:小号、圆号、长号的声音特点,它们标志性的乐曲也已经深入人心。有很多人认为铜管乐器费气力,很辛苦,对身体健康不利。事实证明这些都是陈旧的错误观点。之所以是错误观点是因为对这类乐器的演奏方法不了解造成的,而不普及又是不了解的根本原因。相比小提琴、钢琴演奏其实只是辛苦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不科学的演奏方法也是让人们误解的原因之一,所以规范科学的铜管乐器教学方法是让铜管乐器演奏健康发展的前提。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了解这类乐器,从而热爱这类乐器的演奏,使铜管乐器演奏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铜管乐器 教学 方法 素质培养
铜管乐器的演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既可以奏得嘹亮、清脆、辉煌、也可以细腻、柔和、如歌。人们很容易就会被它的感染力打动而喜欢上它。但是学习演奏铜管乐器却并非那么容易,很多人半途而废,觉得很累而且很难有提高的空间。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选择学习演奏铜管乐器。这种观点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演奏教学的不系统对科学方法认识不足而导致的。急于求成的完成一些不符合学生基本功能力的乐曲,不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奏法上的系统训练,和一些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问题而显现出学生演奏效果的差强人意,最后使人们误解演奏铜管乐器是一种身体的压力而不是美的行为。笔者通过演奏方法最基本的几点对铜管乐器演奏教学进行讨论和研究。
一、铜管乐演奏者的条件:
铜管乐器演奏者在以往大家的认识中是要求身体条件的。比如吹大号的人,不能个子太小;吹小号、圆号的人,不能嘴唇太厚,喜欢长号,但手臂太短。其实现今在科学的演奏方法和乐器制造科技的进步面前已经不那么重要。
吹小号的人嘴唇厚也可以吹出漂亮的音色,也能演奏高音的超吹,甚至比以前认为薄嘴唇的人音色更加饱满更有耐力。如果太厚的话还可以通过号嘴大小的调整来更加完善演奏。现在活跃在世界登封的演奏家有很多都是黑人,黑人的生理特点就是嘴唇相对厚一些,但是演奏却是世界级的水准,所以嘴唇厚已经不是问题。
吹长号的人手臂只要是正常发育都可以拉到5、6把位,如果拉不到7把位的人,也可通过长号左手的变音键来完成音域。比如现在有很多女生的长号演奏家肯定不如男生的手臂长,但是演奏非常棒。
所以说上述这些条件不是绝对的,可以说身体条件是演奏乐器的优势能更好地发挥乐器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对演奏的学习的热情和循序渐进、刻苦钻研的精神。有毅力、有恒心、科学的方法、系统的训练都可以学习好铜管乐器的演奏。
二、铜管乐演奏的呼吸:
呼吸这个问题一直是所有演奏者研究讨论的话题之一。在这一方面,有很多演奏家教育家谈过很多的方法,当然都是有利于演奏方法的进步,比如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一直发展而来。如果在初级教学中这些方法的讲述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而且还会让学生乱了头绪,导致压力而事倍功半。
在铜管乐器的演奏中气息是非常重要的,在气息的研究发展中,因对演奏越来越高的要求,演奏中气息的量和力度不断加大,最终发展到胸腹式呼吸。以往的胸式呼吸不够科学,腹式呼吸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演奏需要。但是,胸腹式呼吸如何能被学生很快地掌握才是问题的关键。当然,胸腹式呼吸要从腹式呼吸做起,先要学会用腹部支撑来做呼吸,一种是身体充分吸气使得肺部膨大而把胸腔内的各种器脏往下挤压,横膈膜下移而腹部扩张。另一种是为了能充分地吸满气而在主观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地将腹部往外扩张。这样便做到了腹部的支撑。这样讲是对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能够用好这种呼吸,反而把体力在练习中大量耗费。因为在这些观点中都强调的是如何吸气,而忽略了呼气。而“呼”才是呼吸的第一项,不会呼气是绝对不懂得吸气的。
铜管乐演奏的呼吸要求是自然的,如歌唱一般。我们生活中的呼气是没有任何束缚和压力的,而吹奏时绝对不可能和生活中一样,而且要比喘气的量大得多。这种自然其实是呼吸的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阻碍,才是呼吸的自然。而阻碍大多数是喉咙和口腔的紧张造成的,有很多人在吹奏中会把脸涨得通红,这就是因为没有把身体里的气流畅地吹出去,在喉咙的位置截断了气流,在身体里形成了对抗的力量。这样的问题,不但音色不会好,而且对身体的健康也不利。
在气息的训练中应该先强调呼,把身体里的气吹出去,然后充分的吸气再用力的吹出去,像吹气球一样,最好先把腮鼓起来体会,因为这样会让喉咙和口腔得到放松。循环几次的练习,我们会发现不论怎么吸气,有抬肩膀或者不抬,在吹气时身体都会下沉,腹部自然会用力而且向外扩张,很容易地找到腹部的支撑。然后来说吸,保持住呼气的位置,撑住腹部的扩张,然后充分吸气。注意不要张大口腔和喉咙要在呼气的状态上进行否则会吸得很少,也会在呼的时候造成紧张。这样,就很容易的掌握了吹奏地呼吸。但是,在实际的演奏中是不建议鼓腮的,还需要在建立好口型的同时保持好这样用气的状态。其实这么做只是加强了自然呼吸的量与力度,方便找到用气的方向,不会被方法所束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三、铜管乐演奏的口型:
铜管乐器都是用圆形的号嘴来发声,通过嘴唇的震动与号嘴相互作用而产生音响。不像木管乐器由哨片发音,在气的直接作用下使哨片震动发出音响。所以对于铜管乐器吹奏的口型要求,就相对要高一些。在铜管乐演奏的口型方面,前人已经研究和总结了许多种方法,比如:微笑型、瘪嘴型、收口型等等。这些对口型的总结无疑是对铜管乐发展的进步,因为口型是直接关系到音色的统一、演奏的耐力、和音域的问题。建立一个科学的口型对一个学习铜管乐器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铜管乐器组里号嘴的形状都是圆形碗状的,但他们的大小却是各不相同。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在号嘴的大小有别的情况下,有很多人认为口型是不同的,号嘴小的乐器嘴唇要包一些,号嘴大的乐器嘴唇要翻开一些。其实,这些观点是有片面性的。这样的口型不统一,如果在乐队中铜管整个声部的声音就会没有融合性。因为在发音震动的位置不一样,嘴唇的包与翻也就是白唇与红唇震动点的区别,自唇也就是外唇震动起来效果会尖锐声音窄,红唇震动起来效果是柔和的声音厚实。所以,要想声音上统一,就必须寻求口型上的统一。现在对铜管声音的要求是厚重而又张力的,吹奏要就用红唇来震动,口型其实就是用来固定嘴唇的震动位置,也就是说口型的要求不是在嘴唇的位置,而是嘴唇周围的肌肉。建立好嘴部周围的肌肉,帮助嘴唇固定位置,让嘴唇能够放松自由地震动就是最科学的口型。例如:木管乐器大多都是哨片发音的,铜管的嘴唇其实就起到哨片的作用,木管的哨片根部都是由螺丝或者铜丝固定的,想象到嘴唇上,也就是嘴唇周围的肌肉要像哨片一样固定好。这样,口封由嘴唇周围的肌肉来控制,就能收放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口型的问题要反复的要求,首先不用号嘴让学生做到上下嘴唇自然对齐,然后吹气来把嘴唇震动起来,哪怕是嘴唇整个的震动都可以,慢慢的让嘴唇周围的肌肉向牙齿和牙床紧贴,嘴唇的震动范围就会缩小,形成唇震。这个过程要注意,上下唇内不要存气,如果鼓起来就说明嘴周围的肌肉没有用上力量,没有起到控制和固定的作用。把号嘴加上后,只要不让号嘴的边沿压到红唇上,都是正确的。在刚开始练习时,号嘴要轻轻的接触嘴唇,不给压力,让嘴唇的震动变得主动,反复的练习,嘴部的肌肉就会慢慢的形成。铜管乐器吹奏的口型都要建立在嘴部周围肌肉控制和固定的基础上,大小号嘴不同的乐器,不同点只在于嘴唇的震动点和震动面积上。
四、教学过程中对演奏观念和素质的培养:
铜管乐演奏的魅力不单单表现在声音和技巧上,而是从声音和技巧中透射出的音乐内容与情感。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一样乐器不是展现技术,而是通过乐器来表达音乐。培养一个演奏者,不能单纯的塑造他的演奏能力,而是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和内在修养,以及艺术气质。因为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听觉上的一种享受,还有在听完之后的给人们的一种心灵的感悟,启示乃至于精神上的触动。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有对演奏能力的驾驭,更重要的是演奏者的人文修养和对艺术的理解。现在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演奏的音乐没有更多的理解和分析,这会直接影响到对音乐的诠释和艺术表达。舒曼针对艺术门类间的贯通,有过这样精彩的论述:“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从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获益非浅。这就证明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要多元化的学习以及融汇艺术的精髓并注入到灵魂深处,从而提高人文修养。所以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文学、美术、建筑以及其他的艺术领域。音乐作品总是脱离不开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的,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也反映出该时期所特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表现。因此培养学生对其相关艺术知识的了解,能够对个人内在气质提供帮助,也会体现在演奏音乐的内涵中,这点是尤为重要的。
(责任编辑:刘小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