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健
2013年10月,我有幸跟随江苏省泰州市中小学卓越教师访问团赴台湾参观学习。短短数日,台湾的基础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岸人民同文同种,血脉相连,但是双方的教育理念,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异。何谓美好的教育?也许,我们并不能一下找到答案。但是,只要我们开始尝试思索,就已经在寻找的路上了。
第一站,我们来到台北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校长林进山先生一身正装,早早在门口等候。
校园的整洁与安静的程度令我们讶然,老式地砖亮光可鉴,几乎能映出我们的影子。没有什么喧哗,即便是课间追逐的小孩也是轻言细语。这种整洁不是来几次突击卫生大扫除就能做到的,这种安静也不是教师声色俱厉严加管教就能达到的。我们感叹,这只能是文明的力量决定了有这样的一所学校,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但文明的力量究竟如何在国民小学落地生根,融入师生的血液?
交流会上,林校长一句简单的话语引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一件事可以作为课程来教学。”他说,“校园内有一棵大树枯死了,这本是一件小小的事情。可是,我们并没有忽视大树的存在。在教师带领下,孩子们为这棵死去的树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并把树根做成根雕放至师生经常路过的地方,又把部分树干切割成块,涂上颜料粘贴到墙壁上,成为一幅美丽的壁画。于是,这棵树的体温永远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万物有灵且美,孩子们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接纳生存与死亡,一颗善念的种子由此埋下。相反,学校忽视生命教育,只能滋生没有选择的信息,没有智慧的知识,没有良心的能力。
散会后,家长委员会的黄女士带领我们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四壁皆为书架,满满地摆着很多精美的绘本。如何才能检测孩子的阅读情况呢?一位年轻的图书管理员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学生读完图书后,还需完成一份相应的学习单,这样便能清晰地了解他们阅读的状况。”这时,我看到墙上贴着一份绘本《传达幸福的动画大师:宫崎骏》的阅读学习单。三道检测题并不复杂,但设计很有讲究,既能检测学生对情节的熟悉程度,还能考量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思考本身就是一种乐趣,经由这些具体的方式,孩子的阅读获得了更深刻的喜悦和学习,有形的学习单最终会化成无形的阅读能力。
第二站,我们参观了台中市东区力行国民小学。因为校长赶去参加孔庙的祭奠活动,接待我们的是周主任,他指着墙头上一个小小的棒球雕塑告诉我们,力行国小的棒球队曾代表亚洲参加过世界大赛,获奖无数。一所不足千人的学校竟有如此声名,令人感叹。
与球队赫赫战绩相较,校舍显得格外陈旧,几乎每幢教学楼都有着岁月深深的刻痕。不过,楼前有很多棵高大的树木,它们撑开绿伞,留下阴凉。来到操场,正值下课。一群小孩坐在秋千上笑哈哈地比着谁荡得更高。虽说地面铺有一层厚厚的软垫,但仍看得我心惊肉跳,要不是碍着主人的面,几乎要一声断喝“快点下来”。但随行的国小教师们神情自若,并不担心孩子们会从秋千上掉落。李雅卿在《种子学苑教育手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正有价值而没有危险的事物,在这世界上并没有多少。教师‘对危险的容许度越高,孩子越是不会发生事故。相反,如果教师对一切都连声叫停,连呼危险,孩子反而容易出事。”当初读到这话,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想要严格限制孩子自由的教师,往往是对自身非常不安的人,因此才会对一切都感到危险。这种态度传导到孩子,反而增强了不安定的程度,从而使事故增多。这时,前方走来两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拿着小桶弯腰捡拾着路旁的垃圾,很认真也很开心。我环顾四周,并没发现背着双手伸长脖子监视的教师。
在综合楼一楼东侧的墙壁上,贴满用陶土烧制的壁画,每幅巴掌大小,密密麻麻,竟有数百幅之多。主人告诉我们,新楼落成之后,所有师生将同样的喜悦化成不一样的色彩与线条,一人制作一幅陶画,无一遗漏地展示出来。尽管其中有很多笔法拙稚的作品,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这是力行国小对教育的最好诠释:用尊重培植尊重,用公平培植公平,用爱培植爱。教育是一种复制,粗暴只能培养粗暴,歧视只能培养歧视。过分注重甄别、竞争,“他人是地狱”的教育哲学,只能教会学生早早失去柔软的温情,变得功利起来。
高雄市国民教育辅导团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所学校,它坐落于城市的僻静处,青青草地沐浴着晨光,校园显得静谧而美好。它汇集了高雄区域众多教育专业人才,却不事张扬。
主人引我们到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简单而热情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边品尝当地的特产,一边听着学校的简介。这些精英教师既要带班辅导、培训教师,还需静心做研究,实在很辛苦。从他们身上,可见台湾教师育人的执著之心、进取之心。
接下来,我们与辅导团的教师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研讨。坐在我对面的,是学校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负责语文课程的研究,他曾多次到大陆参加各种级别的教研活动。我问他大陆与台湾的语文课有什么非常明显的区别。他笑笑,礼貌地回答:“大陆的教师比较权威,课堂气氛严肃。台湾的教师比较随意,课堂显得民主一点。”虽然早已意料到对方会有这样的评价,但是听了这话,我的心里还是很酸涩的,谁都愿意和孩子成为朋友啊。
当然,两地的语文课存在差异的原因还不止如此,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甚至课堂文化都有所不同,但是两岸的教师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热忱却是相同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