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韶斐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滇越铁路是法国为实现其殖民梦想而修筑的从越南海防到云南昆明的米轨铁路。从1903年由法国筹资修建到1910年通车耗时7年,该铁路全长850 km,云南境内有466 km。翻山越岭跨河穿谷的滇越铁路,是云南历史上建设时间最早、建设难度最大、在中国和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影响的铁路工程之一,因其险峻卓绝的设计和浩大的工程(图1),被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
在滇越铁路云南境内沿线,现今还遗存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车站及车站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城镇,如:蒙自、建水、开远、石屏、个旧等,显现着丰厚的景观特色(图2)。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云南本土文化和内地文化在此地相互交融,和谐发展。但在滇越铁路沿线的众多遗迹中,有的已消亡于自然力的作用,有的受到了人为的破坏。2013年,与滇越铁路国内段之昆明至河口走向一致、而路线不尽重合的泛亚铁路东线将通车投用,届时滇越铁路的传统运输功能将趋于丧失。滇越铁路走到了存与废的十字路口。
图1 滇越铁路“人字桥”
图2 滇越铁路碧色寨站房
铁路是人类工业文明时代重要的交通设施,铁路工程构筑物、铁路文化环境、经典铁路线路等遗产完全符合工业遗产的基本属性。铁路遗产并不单指铁路线或牵引火车( 机车) 本身,它还包括铁路沿线的车站、山峦、村镇、文化景观等,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自1998年第一条世界铁路遗产正式公布至今,已有3个项目的5条铁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铁路遗产本身的价值特征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
中国铁路工业自1876 年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形成独具特色的铁路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遗留下许多珍贵的铁路工业遗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铁路文化遗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列入国家层面保护的文化遗产数量极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在还是空白。我国目前对于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保护意识淡漠、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管理关系不协调、缺失性保护等问题[2]。因此提高对铁路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迫不容缓,通过对比国外铁路遗产保护经验,完善我国铁路遗产保护机制,正确处理铁路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铁路遗产多元化保护与开发之路。
滇越铁路作为极具文化价值的铁路遗产,拆除、弃置都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后,结合滇越铁路现状,从旅游开发和激发城市活力角度提出了遗产廊道旅游开发和绿色通道开发两种模式,以期为滇越铁路的保护与再利用贡献绵薄之力。
遗产廊道( heritage corridors )是美国在保护本国历史文化时采用的一种范围较大的保护措施, 它可以是河流峡谷、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 也可以指能够把单个的遗产点串联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线性廊道。它也是一种历史文化、自然、经济三者并举多目标保护体系[3]。廊道遗产存在于广阔的地理空间内,通常跨区域、跨国界分布;廊道遗产不仅本身是遗产,而且在它沿线区域分布着较为丰富的文化、自然和非物质单体遗产,因此它可被视为遗产体系。
滇越铁路仅我国境内全长466 km的云南路段,就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跨越了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穿越了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沿线地区分布的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能够与滇越铁路这一工业遗产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遗产体系——遗产廊道。滇越铁路廊道的构建需要大量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工作。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建立一条发现、记录、认定、研究、保护的路径。在进行调查的同时要区分出不同区域的保护重点,根据构建工业遗产廊道的原理明确的区分出重点与一般保护、物质与非物质保护、原貌与重建保护、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护,从不同角度多界限指明滇越铁路沿线工业遗产的保护目标与方向[4]。并且根据不同的建筑形式、用地方式等等对保护的区域加以划分,这样有利于分层级的保护与管理。
滇越铁路具有高品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考虑与越南合作,打造国际旅游廊道,让游客乘一趟列车就能领略中越两国的风光与风情。以列车为载体,将滇越建设成为一条集风光游、探险游、修学游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线路。与滇越铁路建设背景相似的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通过成熟的资源开发规划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的众多景观列车也可以给滇越铁路观光旅游带来启发,欧洲铁路系统涵盖了超过150 000 km的风景,从荷兰草原到瑞士山峰,每天80 000 多的车次,通过火车来游览欧洲,已经成为欧洲观光的最好方法[5]。其中,以瑞士冰川快车景观列车Glacier-express 最为著名,除此之外还包括:瑞士Wilhelm-Tell Express 观光火车,瑞士、意大利Bernina 和Centovalli 观光火车,挪威Flam 观光火车,奥地利观光列车Arlberg 及Semmering line。
结合世界各国火车旅游的优秀案例和遗产廊道的相关理论,笔者对滇越铁路遗产廊道的火车旅游开发建议如下。
(1)注重沿线站点的功能完善与站点规划。观光列车所停靠的站点应注重完善的旅客配套服务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带动站点周边的区域旅游开发。除了一般认定的常规服务如:如厕的设施、行李寄存的服务、租车、电信、旅客服务中心、外币汇兑、书报摊之外,还可发掘其他的便利设施与贴心服务。
(2)区域特色与整体性的协调统一。滇越铁路沿线的蒙自、碧色寨、宜良、河口、建水、石屏等城镇风格文化各异,各个站点的规划与车站景观设计可结合区域特色进行,并对现有站房进行修复与保护性重建。对现存的厂房、仓库等老建筑进行更新设计与空间重构,可考虑改造为青年旅社、餐馆、博物馆等设施。同时,也应注意开发规划的整体性,以铁路线为连接,以车站景观为中心,以沿线重要城镇为节点进行各区域统一的协调规划。
(3)完善观光列车设计,便于观光和休憩。景观列车的设计应处处考虑人性化,以瑞士Golden Pass 为代表的观光列车采用全景观车厢,顶部的弧形大窗让乘客全方位观赏窗外的景色。空调设备使车厢内气温适宜,并保持空气清新。同时,列车为贵宾们特别准备了风味独特的佳肴,迷你酒吧还提供咖啡、小吃和饮料。坐在舒适的列车里,壮丽的景观尽收眼底,享受任何季节观光带来的非凡体验。
历史性保护与传统保护模式不同,并不是把历史遗存作为古董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也非对历史遗存的简单再利用,而是使各个历史时期的元素交织并存,产生了复合的新的特征。纽约高线公园的再开发项目就很好的运用了历史性保护的理念。高线是位于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如今经过改造成为了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高线公园的设计理念坚持了历史性保护中的更新,它几乎保留了3 个主要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且没有去刻意界定“新”或“旧”,而是让它们自然地融合于公园内,表现出对城市复杂秩序的尊重[6]。贯穿全园的铁轨炫耀着昔日高线作为“交通生命线”的辉煌历史,几处紧邻的废弃厂房展示了高线在被废弃阶段流浪艺术家的涂鸦艺术,遍布高线的自生植物显示了荒废地植物的顽强生命力,穿插其间的新建筑又提醒人们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公园。
高线公园的设计思想为滇越铁路的再利用带来了启发。将废弃铁路景观改造成具有游憩和生态联系价值的人行游步道或公园绿地,将有效促进社区乃至一个城市的连通性,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绿道网络的建设。滇越铁路作为一个线性开敞空间,具有空间连续性与拓展性,数百公里的铁路线穿越城镇、荒野、森林、山地等各种景观类型,生态结构复杂,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相关路段改造成为区域性的公园绿道,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憩、观景等活动,还能与周边的城市街道相衔接,形成有序的、连通的、有鲜明特征的公共活动空间。
笔者结合国外优秀的城市绿道案例,对滇越铁路的绿色通道开发建议如下。
(1)尊重滇越铁路的历史性。可以考虑借鉴纽约高线公园更新的方式,在滇越铁路改造的过程中尊重它的历史性。让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同处于一个空间内,让它们展现原本的一面,并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各个历史时期的元素都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环境中;新建设施设计也从传统环境中汲取元素,成为传统特征与现代构架的结合体。比如轨道不必涂上油漆,可保持锈迹斑斑的原始状态;原本遗留下来的废弃厂房也不必拆除,可进行功能更新并保持其工业感与沧桑感。
(2)创造绿色公共空间,促进公众参与。铁路沿线原有的绿化植物应最大化的给予保留。遵循生态适应的原则, 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配置,应注意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的搭配, 形成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变化, 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并沿滇越铁路设置步行道或自行车道,以满足徒步的旅游者以及骑车旅行者的需求。
(3)运用遗产引导再生的理念,带动沿线城市发展。20 世纪70 年代的中后期,面对城市中大量未找到合适用途的工业建筑遗产,英国提出了“遗产引导再生”的理念,使得工业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出现了更多元的形态。“遗产引导再生”的理念认为恰当地对遗产进行再利用,能有效刺激该地区的发展,以遗产项目来提高区域的辨识度(Identity),改变该区域在公众认识中的负面形象[8]。这个理念很好的利用了工业建筑的价值与优势,通过对其再利用促进城市衰落工业区的城市再生,并逐步改变了公众对工业建筑遗产的观念。英国利物浦路火车站就被改造成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MOSI),不但获得巨大成功还带动了区域更新与发展。
滇越铁路沿线城市中有很多厂矿建筑的遗存,可以根据现有的厂房来进行改造,成为历史矿产体验旅游区,或是参照德国鲁尔区后工业区改造的形式打造景观公园,使其能为市民提供参观游览、信息咨询、餐饮、体育运动、集会、表演、休闲、娱乐等多种活动。
(4)注重废弃建筑利用,完善配套设施。滇越铁路原有的建筑遗产可根据调查评估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进行保护与更新。如对于非常珍贵的历史遗存例如沿途建立的非常具有法国风格的建筑物就应该以保护整体结构为主,进行维系性开发。对于比较珍贵的历史遗存可进行空间上的再利用和重构,通过对构架的修缮以及局部的重构来提升其文化产业上的开发维度。在绿色通道沿线还应配备相应的游览服务设施, 如休息椅凳、健身设施、急救电话、垃圾箱、标志系统等。
历尽沧桑的滇越铁路作为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铁路遗产沉淀了太多丰富而深厚的历史人文, 也维系了人们太多的情感。遗产廊道保护与旅游开发、历史性保护与绿色通道分别从挖掘旅游资源和打造城市绿色公共空间两个角度提出了设想,为滇越铁路提供了焕发生机的新的可能。
[1] 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523
[2] 杨玲.中国铁路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3)
[3] 李沁.历史感重构与补全式开发——滇越铁路遗产廊道滇段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1,(8)
[4] 罗菁.滇越铁路工业遗产廊道的构建[D].云南大学,2012
[5] 孟娇蓉,于敬,刘宇楠.欧洲景观列车启发下的高铁站前区设计新思路——以杭黄高铁千岛湖站为例[C]// 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
[6] 杨春侠.历时性保护中的更新—纽约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评析[J].规划师,2011,(2)
[7] Fábos J G, Ahern Jeds. Greenway: the beginning of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 [M]. Amsterdam: Elesevier, 1996
[8] 董一平,侯斌超.铁路建筑的保护与地区再生——以英国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为例[J]. 城市建筑,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