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军
摘 要:我国教育模式由素质教育发展为创新教育,从传授型教育转变为创造型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也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必然改变。创造型教学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定位为“从新知中创造与学习”,而创造型教学是基于创造想象与创造思维为基础,以实践为中心的组织型教学模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创造型教学可以调动情感、智慧、动机等因素,是未来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创造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身天赋,为实现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授型教学;创造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09-01
随着新课改不断进行,创造型教学已经在全国教育界推广,为了实现深入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推动创造性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造型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不仅构建出了创造与实践性较强的互动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主动探索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创造力。
一、传授型与创造型教学的差别
信息化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使人们的创造能力被抑制,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成为了素质教育发展提高的主要教育核心。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为了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必须明确其根本含义,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放在民族崛起的地位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后备人才。教育作为培养民族创造性人才的主要手段,肩负着历史使命,必须改变传统传授型教学的不足,摆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改变呆板的教学制度,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提供帮助。创新教育的核心教学思想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与创新观念,明确创造思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育需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深刻的认识到,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将传统的传授型教育转变为创造型教育。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为了获得前人掌握的语文知识,是知识的继承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传授型教学。传统的传授型教学违背了语文的灵魂,也没有发挥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与优势,采取机械式的填鸭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用,并且通过应试教育为学生带上了思想的枷锁。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师单纯的进行知识传授,学生麻木的接受知识,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思想认知完全由教师决定,僵化的思维无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传统的知识认知将学生束缚在语文知识中,学生的思想与知识完全取决与教师,而教师又被教参限制了创新思想,尤其是应试教育,完全标准的答案使师生思想完全僵化。
二、创造型教学的教学方法
1、学习滋养法
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误区,传统教学最大的误区就是:学习书本知识时,完全将理解停留在课本上,而且理解内容完全相同;课后作业量较大,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墨守成规,甚至直接抄袭。传统学习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吸收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下降,最终成为知识的奴隶。而创造型教学完全摆脱了课本的约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本表面的知识,还得到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可以质疑课本上的知识。在进行课后学习时,并不墨守成规,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充分激发出自主思维。所以,培养创造能力的理念必须渗入到每堂课与每次作业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获得提高。
2、讨论激发法
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讨论,通过教师组织的讨论活动,学生调动思维进行碰撞,往往能得到不一样的知识与灵感。学生在讨论过程会获得不同的认知,既有错误的认知,也有正确的认知,但是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识别能力,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从实际的语文教学来看,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短文写作,都具有较强的模糊与不定性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与阅读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文章或题目的理解,使教学活动更加活泼、主动。创造型教学必须以讨论、实践作为教学核心,不仅需要将实践放在重点教学任务上,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每天思考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建议,让学生自己安排一段时间,在不受干扰的前提下思考语文问题,时间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时间长短。通过思考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进行“日行一创”,帮助学生开发出自己的创造天赋。为了使“日行一创”活动完美展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一周组织一次小组创意评说会与创意介绍说明会,在会中奖励表现优异的小组,肯定学生的自主创造,培养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4、科研培养法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除了学习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造活动,单纯的教育并不能帮助学生实践创造效果。在《美国小学教育》中可以看见,许多美国小学已经开始接触大学的研究论文,虽然深度与大学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我国的初中生完全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科研创造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也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现代教学理念中,无不体现出创造型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是智慧火花闪烁的过程,也是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创造让学生感受快乐,体会成功的感觉,真正的实现创造教育。
参考文献:
[1] 孙美堂.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兼谈对存在的诊释[J].哲学动态,2013(9):42-43.
[2] 刘世民.教育功能研究的取向和视角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29-33.
[3] 李德顺.人类思维面临着变革[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