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灵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巴韦林,同时给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后随访24周。 结果 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小剂量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 R512.63;R5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0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all doses of interferon antiviral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Methods Forty case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all patients were given ribavirin and small doses of interferon,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wenty-nine cases of 40 patients were insisted i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17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24 weeks,12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48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anorexia and bloating symptoms of 29 patients were vary degrees of ease.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 (ALT,AST,ALB,TB),coagulation(PTA) and virological indicators in 24 week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72 weeks compared with 48 weeks,the liver function index (ALT,AST,ALB,TB), coagulation (PTA) and virological indicators had no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terferon antiviral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and it can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C; Cirrhosis;Decompensation;Small doses of interferon antiviral;Antiviral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肝区疼痛以及乏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发热以及肝脏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慢性化而导致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其中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病毒性肝炎,该病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会导致肝硬化[1]。而肝硬化失代偿期就是肝硬化晚期的症状表现,是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主要有门静脉高压、脾大、腹水或者肝性脑病[2]。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是丙型肝炎患者可行的抗病毒治疗手段,本文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小剂量干扰素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3]。且所有患者均无肝性脑病、黄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肾功能正常,排除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 39~70岁,平均(58.9±1.2)岁。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甘草酸二胺针(生产厂家: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L∶50 mg;生产批号:20120108;国药准字H200631613)(30~40) mL/d、苦参碱针(生产厂家:瑞阳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5 g/瓶;生产批号:20110311;国药准字:H20040171)150 mg/ d,以及门冬氨酸钾镁针(生产厂家: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L;生产批号:20110315;国药准字:20054292)20 mL/d进行保肝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口服地榆升白片(生产厂家: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 g×20片×2板;生产批号:20120213;国药准字:Z20026497)来纠正白细胞异常等基础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干扰素(生产厂家:长春生长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 mL∶20 μg;生产批号:S0842;国药准字:S10960042)100 U/次肌肉注射,每2天1次。同时给予利巴韦林(生产厂家: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mL0.1 g ×10支/盒;生产批号:20110812;国药准字:H41023268)治疗,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耐受量给予(600~1000) mg/d,治疗1周以后将干扰素的剂量提高到200万U/次,每2天1次。治疗12周后监测患者的肝功能、PTA以及血常规,对于耐受好的患者继续增加干扰素300万U/次,每2天1次。维持治疗到24周,其中耐受性良好的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至48周。对治疗到24周或48周的患者分别随访24周。endprint
1.3检测指标
采集患者指血,然后放入抗凝剂注入到5 mL的真空采血管中,摇匀后去密封盖,将样本放在采血针下吸样,在仪器上打印来检测血常规,并且将采集的血液放在仪器上来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来测定肝功能(ALT、AST、ALB以及TB)。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F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情况
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发现有3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出现死亡。
2.2患者24周、48周以及72周检测指标比较
由表1可知,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肝区疼痛以及乏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发热以及肝脏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出现慢性化而导致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根据病原学分类可以将肝炎病毒患者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临床上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的肝炎病毒均为RNA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简称为丙型肝炎或者丙肝,该疾病主要经过输血、针刺以及吸毒等进行传染。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患者发生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其10年存活率大约为80%,若患者出现失代偿其10年生存率仅25%[4]。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会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患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耐受性较差,患者会出现腹水和肠胀气。患者还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和失代偿,肝硬化最后的治疗方法为肝移植,而肝移植经济负担较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压力[5-7]。干扰素是一种光谱的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和抑制病毒,而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来使患者产生抗病毒蛋白,进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病因治疗可以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据研究,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激活免疫应答,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8]。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通常被认为是干扰素抗病毒的禁忌证,然而近期研究发现,小剂量干扰素对脾功能亢进者也同样适用[9]。
闫雪琴等[10]对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也得到改善,病毒学指标也得到改善,证实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小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通过研究发现,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发现有3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出现死亡,说明小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研究还发现,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充分证明了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而且能改善凝血指标以及病毒学指标。据报道,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使患者的纤维化程度降低,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11]。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容易发展成肝硬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蔚,尹有美,于立新. 慢性丙型肝炎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40-3241,3245.
[2] 吴勤,金波,马雪梅,等. 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17,540.
[3] 马雪梅,金波,孟繁平,等.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随访研究[J]. 传染病信息,2013,25(3):161-163.
[4] 陈立艳,周莉,马英骥,等. 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7):2925-2928.
[5] 张颖,魏欣,贾战生,等. 丙型肝炎各级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2):93-96.
[6] 刘驰华. 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25-26.
[7] 胡忠金,周衍国,潘润洪,等. 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73-74.
[8] 黄水根. 核苷类药物联合小剂量短效α-2b干扰素治疗失代偿期乙、丙混合型肝炎肝硬化[J]. 实用临床医学,2013,14(9):37-38.
[9] 郭小青,邱服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75-176.
[10] 闫雪琴,李志勤,武淑环,等. 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J]. 医学论坛杂志,2011, 32(6):35-37.
[11] 孙颖,张伟,赵军,等.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疗效分析[J]. 肝脏,2013,15(9):600-603.
(收稿日期:2014-03-20)endprint
1.3检测指标
采集患者指血,然后放入抗凝剂注入到5 mL的真空采血管中,摇匀后去密封盖,将样本放在采血针下吸样,在仪器上打印来检测血常规,并且将采集的血液放在仪器上来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来测定肝功能(ALT、AST、ALB以及TB)。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F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情况
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发现有3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出现死亡。
2.2患者24周、48周以及72周检测指标比较
由表1可知,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肝区疼痛以及乏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发热以及肝脏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出现慢性化而导致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根据病原学分类可以将肝炎病毒患者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临床上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的肝炎病毒均为RNA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简称为丙型肝炎或者丙肝,该疾病主要经过输血、针刺以及吸毒等进行传染。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患者发生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其10年存活率大约为80%,若患者出现失代偿其10年生存率仅25%[4]。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会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患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耐受性较差,患者会出现腹水和肠胀气。患者还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和失代偿,肝硬化最后的治疗方法为肝移植,而肝移植经济负担较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压力[5-7]。干扰素是一种光谱的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和抑制病毒,而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来使患者产生抗病毒蛋白,进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病因治疗可以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据研究,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激活免疫应答,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8]。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通常被认为是干扰素抗病毒的禁忌证,然而近期研究发现,小剂量干扰素对脾功能亢进者也同样适用[9]。
闫雪琴等[10]对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也得到改善,病毒学指标也得到改善,证实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小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通过研究发现,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发现有3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出现死亡,说明小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研究还发现,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充分证明了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而且能改善凝血指标以及病毒学指标。据报道,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使患者的纤维化程度降低,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11]。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容易发展成肝硬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蔚,尹有美,于立新. 慢性丙型肝炎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40-3241,3245.
[2] 吴勤,金波,马雪梅,等. 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17,540.
[3] 马雪梅,金波,孟繁平,等.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随访研究[J]. 传染病信息,2013,25(3):161-163.
[4] 陈立艳,周莉,马英骥,等. 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7):2925-2928.
[5] 张颖,魏欣,贾战生,等. 丙型肝炎各级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2):93-96.
[6] 刘驰华. 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25-26.
[7] 胡忠金,周衍国,潘润洪,等. 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73-74.
[8] 黄水根. 核苷类药物联合小剂量短效α-2b干扰素治疗失代偿期乙、丙混合型肝炎肝硬化[J]. 实用临床医学,2013,14(9):37-38.
[9] 郭小青,邱服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75-176.
[10] 闫雪琴,李志勤,武淑环,等. 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J]. 医学论坛杂志,2011, 32(6):35-37.
[11] 孙颖,张伟,赵军,等.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疗效分析[J]. 肝脏,2013,15(9):600-603.
(收稿日期:2014-03-20)endprint
1.3检测指标
采集患者指血,然后放入抗凝剂注入到5 mL的真空采血管中,摇匀后去密封盖,将样本放在采血针下吸样,在仪器上打印来检测血常规,并且将采集的血液放在仪器上来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采集患者空腹血液来测定肝功能(ALT、AST、ALB以及TB)。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F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情况
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发现有3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出现死亡。
2.2患者24周、48周以及72周检测指标比较
由表1可知,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肝区疼痛以及乏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发热以及肝脏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出现慢性化而导致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根据病原学分类可以将肝炎病毒患者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临床上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的肝炎病毒均为RNA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简称为丙型肝炎或者丙肝,该疾病主要经过输血、针刺以及吸毒等进行传染。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患者发生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其10年存活率大约为80%,若患者出现失代偿其10年生存率仅25%[4]。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会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患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耐受性较差,患者会出现腹水和肠胀气。患者还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和失代偿,肝硬化最后的治疗方法为肝移植,而肝移植经济负担较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压力[5-7]。干扰素是一种光谱的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和抑制病毒,而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来使患者产生抗病毒蛋白,进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病因治疗可以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据研究,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激活免疫应答,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8]。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通常被认为是干扰素抗病毒的禁忌证,然而近期研究发现,小剂量干扰素对脾功能亢进者也同样适用[9]。
闫雪琴等[10]对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也得到改善,病毒学指标也得到改善,证实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小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通过研究发现,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发现有3例出现病毒反弹,无患者出现死亡,说明小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研究还发现,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充分证明了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而且能改善凝血指标以及病毒学指标。据报道,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使患者的纤维化程度降低,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11]。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容易发展成肝硬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蔚,尹有美,于立新. 慢性丙型肝炎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40-3241,3245.
[2] 吴勤,金波,马雪梅,等. 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17,540.
[3] 马雪梅,金波,孟繁平,等.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随访研究[J]. 传染病信息,2013,25(3):161-163.
[4] 陈立艳,周莉,马英骥,等. 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7):2925-2928.
[5] 张颖,魏欣,贾战生,等. 丙型肝炎各级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2):93-96.
[6] 刘驰华. 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25-26.
[7] 胡忠金,周衍国,潘润洪,等. 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73-74.
[8] 黄水根. 核苷类药物联合小剂量短效α-2b干扰素治疗失代偿期乙、丙混合型肝炎肝硬化[J]. 实用临床医学,2013,14(9):37-38.
[9] 郭小青,邱服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75-176.
[10] 闫雪琴,李志勤,武淑环,等. 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J]. 医学论坛杂志,2011, 32(6):35-37.
[11] 孙颖,张伟,赵军,等.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标准剂量利巴韦林疗效分析[J]. 肝脏,2013,15(9):600-603.
(收稿日期:2014-0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