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习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读写结合,可安排在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这三个时间节点上。
一、习作前,读写结合、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1.激发学生产生观察兴趣
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无意注意;观察事物的间接兴趣,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事物上,也要重视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使其观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观察之始,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开动各种感官,观其形、闻其声、品其味,寻找自己的感觉,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外,还要特别注意用观察的结果去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充满求知欲的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可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去学习、借鉴,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习作“观察日记”。习作前,可引导学生复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叶到脚,观察时抓住了叶和脚的特点。用“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写出了叶子的特点;用“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通过观察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就把爬山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怎样让学生掌握观察的规律呢?可以教给学生如下方法:①观察时要注意按一定的观察顺序;②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③观察时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二、习作时,读写结合、借读悟写
崔峦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做到借读悟写,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之上。我认为这种提法很切合实际。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写一个去过或想去的地方”, 可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本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就是按抓住景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我认为,课文的教学只是手段,帮助学生悟出写作的方法才是目的。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为了巩固旧知识迁移新知识,我让学生进行练笔,在练笔之前,先让学生回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段落结构,然后布置作文《美丽的_______》,让学生按《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段落结构进行仿写,作为练笔的过渡阶段,最后,要求学生在仿结构的同时,描述要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进行创新,提倡写自己心中的情感,写出特色、写得形象。因为学生有了文章作为写法的借鉴,又有实物的观察感受,动笔时个个埋头疾书,既能按要求写,又写得真实、生动、引人入胜。
可见,借读悟写是学生作文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
三、习作后,读写结合、综合提高
1.对照仿写例文,寻找习作差距
在学生习作草成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习作,并对照仿写例文寻找不足,修改完善习作。以上面所提例子写《美丽的______》一文来说,具体做法可以是:先对照《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再对照是否抓住事物的特点;最后看看有没有写出作者心中的情感。通过学生互改之后教师再批阅学生习作,进一步指导学生完善习作,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缩短学生习作与范文的差距,从而达到读写训练的目的。
2.满足心理要求,增强习作信心
学生通过习作前和习作时的读写迁移,独立完成了自己的写作,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在这个时候都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发现、被肯定的心理需求,这时老师就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①佳作欣赏。把写得好的习作拿到课堂上宣读,并由学生本人介绍习作过程中的心得。②佳作上墙。把好的习作贴到作文园地上。③筛选结集。把学生中的好习作装订成册,相互交流。④推荐参赛。推荐学生优秀习作参加作文竞赛。
3.开展课外阅读,促进综合积累
①在课堂上给学生做课外阅读示范,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一是抄一抄,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优美的词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读书笔记中。二是写一写,每读过一本课外书,让学生练练笔。如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等。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开展“读书演讲活动”,激发说的兴趣;开辟“读书专栏”,激发写的兴趣等。
总之,“读”与“写”应该结合得确切自然,不能牵强,应该坚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应该落实知识迁移目标,这样才能促使读写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