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超++范宇博
摘要:高校学生抑郁、自杀、残害同学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身体心理、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表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研判机制,从直接、间接两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55-03
高校学生人数猛增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交际压力、就业压力等,这些压力有时会变成动力,使一部分年轻人发奋图强,但随着90后大学生的出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艰巨。由于90后学生生活的环境优于其他年代学生,学生的父母大多受过教育,从小在关注中成长。9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也预示着他们的大学生活要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与干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智力与人力保障。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的社会显得比较特殊,大学是学生时代与走入社会的衔接点。所以,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自身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一个独立的分块,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心理健康水平并不取决于知识储备量的多少,也不取决于能力的强弱,甚至不取决于本身的身体健康水平,但是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水平以及身体健康水平等都与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过低会使学生无视这些课堂之外的学习内容,对专业课的知识内容也不是很认真很积极,整天沉浸在电子游戏之中,更有心理健康水平过低的大学生在学校发生了自杀和他杀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中国大学校园内比比皆是,一次次触目惊心的事件不仅使自己失去生命,也同样令自己与他人的家人陷入痛苦之中。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经济的影响
生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这也使得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多样性、层次性、系统性。反过来,心理健康水平也同样会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甚至,也会关系到社会乃至国家。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水平过低而导致其胡乱花钱、挥霍青春甚至失去生命,这些看似只是某个人的得失,从宏观角度讲这也是在浪费整个国家的时间,损耗整个社会的年轻力量,从而引发和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也可想而知。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我国的兴国之要,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然而,心理健康水平对整个的经济系统又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表现及原因的探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高。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广大高校学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在大学内进行广泛的调查,还要对其过去进行相应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一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表现和原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表现
1.生活与学习方面。学习成绩大不如高中时期,甚至出现了多门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并且自己找不出原因。课堂上不认真听讲,随意说话,任意睡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习惯。有些同学总是以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凡事只要稍有欠缺便灰心丧气,好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对未来期望过高甚至幻想,终日碌碌无为。部分同学出现就业紧张,惶惶不可终日。更有沉迷于电子游戏、网上聊天等,每天都十分散漫毫无目的地度过,并找不到理由。
2.身体与心理方面。身体感知系统总会出现感到慌张、焦虑与恐惧,并说不清原因。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过低,做事情总是否定自己。在身体上会因为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得了十分严重的病,并且十分担心害怕。心理上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要做的事情特别的多。
3.情感与行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总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事后还经常后悔。性格表现孤僻,不善言谈,更害怕与他人交往,时间一长便变得十分自闭,郁郁寡欢。做事情方面,经常决心完成某事但总是完成不了。情感上总是感到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没人同情,没人关注,感觉别人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缺少安全感。常出现不尊重别人,总是想要看别人的笑话,希望别人出错。
(二)分析原因
1.从现实角度看。高中生心中的大学像天堂一样,但大学的生活也并非全是如此。首先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对陌生的环境不是很适应,所以就会有孤独情绪。另外,在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处于劣势,或是由于自私的性格原因产生了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所以萌发了消极的情绪,从而对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了影响。例如,与好朋友产生了分歧,或是与恋人分手等都会使个人陷入一定的颓废之中,这些事情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人生际遇,但是如果过于频繁的发生势必会对心理健康带来危害。在大学里,每一年所处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大一时还觉得很轻松,可是到了大四要毕业时,问题就来了。就业是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关乎学生的前程与未来,也更加贴合实际。在就业时,学生不敢放松半刻,却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无可奈何之际,现实与理想之间顿时使大学生增添了许多烦恼与忧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从能量角度看。心理能量,简称心理量,指促使人们知道自己的需要,从而采取意志、冲动、勇气和各种特征的心理量的释放和展现。心理能量是需要被释放的,而且是自然地释放,否则就会凝固。大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愤怒、嫉妒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造成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能量,如果这些能量能发泄出去就不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不能释放则会凝固,容易产生问题。高校学生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去将负面的心理能量释放出去,容易将此能量凝固造成心理健康的危害。
常见的凝固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压抑和沉溺[1],也就是说,当把悲愤这种心理能量通过压抑或沉溺而不被释放的话就会使它凝固起来,从而成为心理健康的危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水平过低的同学一般都是将内心的不满、生活不愉快压抑起来,才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有效干预探究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判机制[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衡量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研判,这也是干预的前提。
1.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访谈法、书面材料分析法、问卷法等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如果对象数量不是很多的话也可以通过观察法。
2.研究对象所在地区习俗、文化差别、家庭结构,特别注意单亲家庭孩子,要求研究者要对研究对象的个人档案有所查阅,掌握研究对象过去的个人信息,这样会使研究者做出更加准确的研判。
3.针对被试的研究,还要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要对广大的被试做相应次数的横向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书面材料分析法来筛选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再对被筛选出来的心理健康危机者进行纵向研究,观察被试在一定时间内的行为表现,从而确定其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才能对被试做出更加准确的研判。
(二)有效的干预措施
1.间接方式。在大学里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多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开展相应的有目的的拓展训练,让同学们在更加真切的体验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实施拓展训练可以针对某些已被研判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做出相应的举措,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改变,这样就增加了拓展训练的有效性。通过大学校园内的广播、报刊、新闻等媒体对心理健康做出宣传。内容上可以是针对心理压力的调节方法宣传,将压力或不愉快的事情变成幽默诙谐的元素呈现给大家。
2.直接方式。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疏导,使其更快的改变。但是对于被咨询的人的能力和素质要有严格的审核标准才可以。可以就对象的某一行为表现做出反应,或是用间接的方式做出批评或鼓励,使其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渐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同时,加大高校心理健康咨询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提供心理咨询人员培训机会、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常态化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个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这项工作意义深远且重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关乎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只有通过广大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彼此交流探讨才能使中国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事业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2006,(7),67-68.
[2]马喜亭,李卫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判与干预模型构建[J].2011,(01),103-107.
作者简介:李智超(1987—),男,吉林省通化市,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法学硕士,社会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