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华+李倩+刘雯雯+杜云海++王志
摘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变化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应用性本科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新课程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是应用性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应用性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18-03
一、引言
建筑行业工程事故高发、牵涉面广,事故伤亡人数多,目前仅低于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痛。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建设项目管理人才,随着国家基建、地产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一大部分毕业生将在建设一线生产领域工作,负责对项目施工工地上大量建筑工人的管理,由此,安全生产问题也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重要问题,不仅要关注自身安全,更要密切关注安全生产知识相对匮乏的建筑工人的安全[1]。但对于专业知识面窄,缺乏现场施工经验的高校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专业基础要求高,难以全面深入掌握,因此普遍存在学生积极性低、重视程度不足等情况。作为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课程之一,《建筑安全》的教学效果也成为业内人士日益关注的问题。基于专业特点探索教学改革,立足实际,面向工程,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笔者在建筑安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本文对建筑安全的课程建设、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找到影响教学效果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的改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为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2]。
二、建筑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般开设建筑安全课程的专业均为工程类专业,如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分属不同院系,前期基础课程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对于建筑安全中尤为重要的力学基本理论、机械原理掌握程度不一。此外,高等数学和建筑材料等知识对于理解课程内容也必不可少,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个不小的难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树立知识框架,丰富知识储备,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这就对新形势下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带来了多方面挑战。
建筑的安全性是贯穿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的最基本要求,而在建筑安全的课堂上,一般教师仅仅是讲解相关概念、规范要求和少许案例,学生往往把它当成是建筑规范的科普课,认为上课与自己看书了解相关规范并无太大差异,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建筑安全的重视,如此开设建筑安全还有何意义可言?建筑安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并没有得到其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应有的重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安全的内在机理,变被动填塞为主动思索,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不了解安全设计的内在机理,安全就无从谈起。达不到安全要求,又谈何功能、造型、空间布局呢?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将建筑安全知识内容讲深、讲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能够活学活用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理念与授课方式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很难恰当地安排课程内容,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突出,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不同专业对安全的要求广度、深度不同,建筑安全课程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内容统筹,教学内容上要有所侧重。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尤其应该体现本质安全化的时代要求。在教学伊始,就要针对专业基础及专业特点,确定需要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既要保证知识覆盖面广,又要保证学生听得懂、想得通、学得会、记得牢。将现有教学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原理结合,重点在于联系工程实际,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更加合理和系统,实现重点突出、结构明晰、层次分明、原理透彻的目标。
建筑安全涉及多学科知识,不仅要讲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应针对专业特色结合典型案例把重点分析讲解清楚,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于相关联的章节应该进行重新组织,使其前后呼应,关联学习。如可以在脚手架工程中介绍结构计算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的了解工程结构到力学模型的简化过程,明确结构力学在脚手架安装中的任务及其与工程结构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又比如在高处作业中联系脚手架工程相关规定和搭建要求,明确脚手架项目施工安全中的保障措施与高处作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如栏杆、挡脚板设置的必要性。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精简公式推导过程,简化枯燥的数值运算,着重阐明公式中物理符号的意义及其应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事故实例分析,判定事先预防部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规范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发展创新。传统课堂授课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一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容易走神分心。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案例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对安全危害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增强安全重要性潜意识的有效手段。灾难往往不是只由一个原因导致的,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是几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的。如一名建筑工人从外脚手架第三层摔下来的事故,可结合脚手架工程的栏杆防护、高处作业安全带的使用、安监人员的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诊断生产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从学生的角度尝试提出预防和控制的方法。这样一来,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综合把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在了解了建筑安全设计相关内容之后,可将学生分组讨论同一事故案例并给出整改建议,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及思维的局限性,可以再让几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自身安全设计方面的反思,更直观地指出对方小组整改方案的优缺点。这种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讨论和互评活动,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建筑安全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更自主、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3-4]。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不容易讲述清楚的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教于乐。如对于垂直运输机械中自升式塔吊的“长高”问题,以前教学中只是演示一组塔吊组装的静态图片配合讲解,学生看完后仍然不清楚究竟是如何升高的,抬升时支撑方式如何实现,在这些细节方面,很难用照片表述清楚。现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塔吊组装抬升方式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边播放边讲解,并对细节处放大突出,使学生对于塔吊长高的全过程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我们借助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有图形,有声音,有录像,书本上苍白复杂的结构示意图可通过制作动画变得直观形象,弥补了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安全中相关机械设备原理。
3.科技兴安的时代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安全发展到当代,对于安全的需求到了本质安全化的阶段,在安全认识上取得了一大进步,要求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引导学生树立以科技手段增强建筑安全的理念,如加强新型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新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研究,减少设备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大建筑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业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科技创新型的转变,减少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充分利用远程监控技术,为施工安全监管提高效率和提供方便。从学生教育入手,利用图片、视频、事故、案例作对比,将科技的重要作用牢牢烙印在学生心里,积极创造和争取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建筑安全施工条件和人员结构,提高行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专业队伍[5]。
四、结语
《建筑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授课过程中融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兴安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议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安全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193-194.
[2]王志,孙利民,杜云海,等.少学时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C].第十四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3]罗志文,袁东,勾红英,等.《安全测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目的与建议[C].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上海,2012.
[4]黄颖.对于建筑安全学课程改革的个人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202.
[5]龚玲玲.浅谈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促进建筑安全生产稳定好转[J].河南科技,2013,(05):222-223.
作者简介:侯建华(1983—),男,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安全工程和工程力学的教学科研。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