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仕铮
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文明礼仪,传承下来的又有多少?且不说欧美,就说我们周边的国家,比如韩国、新加坡,甚至如台湾、香港这些地区,其民众素质之高,有时真令我们汗颜。要想提高国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关键还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讲卫生习惯、注重安全习惯等。以下我从几方面来谈谈学校和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真正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在纸上的,而是用道德写在人们心中的。”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实生活中,规则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经商规则、竞赛规则,就连做游戏也要遵守游戏规则。而规则意识,就是讲人们在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时所具备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或者说是人们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社会是一个整体,规则意识决定着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形象,甚至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从小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1. 制定班规
为了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规则,为发挥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自我教育,由他律变成自律。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2. 行为跟进
规则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说教上,对学生尤其应注意具体形象的树立。教师应通过形象化的方法和手段,如环境渲染、榜样激励、适当惩罚、语言暗示等,把规则要求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切实落实到行为上。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提出行动的规则,并说明为什么,如“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别人会不高兴的。”还可以就事论事、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如“你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既卫生又环保。”
3. 开展相关活动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变生硬的说教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展示一些图文并茂、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图片,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等活动时,培养他们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等等。只有这种教育,才是扎扎实实、深入人心的。
4. 从游戏入手
“你耍赖,我们不跟你玩了!”这句经常被孩子们挂在嘴边的话,其实体现的正是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规则意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是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关注人生的开始。在游戏中,他们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逐渐认识到:只要是几个人在一起玩,就一定要有固定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就难以进行,如果有谁违反规则,他就必须被劝阻,否则,就要出局。从游戏入手让孩子养成守规则的习惯,比较容易。
规则不仅是制度和章程,更是权利、责任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保证。每个人在用规则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和安全。谁不愿意有一个生活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乃至社会稳定、国家安宁的环境呢?那就需要我们从小事开始,认真做到时时刻刻遵规守纪;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们成为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学生。
二、深化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行为文明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说,要养成习惯就要随时随地地加以注意,躬行自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要问,在公共场合什么警示最多?那无疑就是“禁止随地吐痰”。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与人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境道德有关。
环境道德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实际上却极为重要。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浪费水电资源,损坏公共环境等等都是不好的习惯。
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时,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呢?
1. 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良好行为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脑中。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 树立学生榜样
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在班级中找出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让学生懂得文明行为如何从自身做起。在这样的“传帮带”之下,一个班级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气。
3. 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快求速效,而应该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去自觉形成。当每个学生都养成文明习惯时,一个班级才会有文明的结果;每个公民都养成文明的习惯时,一个国家才会有文明的气象和形象。因此,让小学生了解、认识环境卫生和环境道德,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道德常识,产生热爱环境、遵守文明公约的情感;学会保护环境卫生的技能,恪守环境卫生的规则、准则,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本着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小事做起的原则,在教育学生时,也要从小培养。只有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真正成为有素养、举止文明的人!
三、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交规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在人们的想象中,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儿童应该总是沐浴在阳光下,在家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在校有教师细致周到的关爱,走上社会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照顾……但事实上,他们的生命有时会被无情的车轮吞噬,被各种意外的天灾伤害,被各种不法侵害伤害,悲剧时不时地发生、上演,让人痛心疾首。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这句话不应只是挂在嘴边,而要深深刻在心上、落实在实处。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重视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1. 请交通安全的专业人员来讲课
学校可以邀请交警、交通安全宣传员等,到课堂上给学生讲授有关交通安全的专业知识,提醒学生在参与交通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及时组织有趣的交通安全知识考核,让学生记得牢,落实到行动。
2. 举行交通安全演讲活动
演讲内容可以是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听闻的事,还可以是一些发生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身上的事。比如,伟大的战士雷锋、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还珠格格》中的“香妃”的扮演者刘丹等,都是死于交通事故。学生从中学习到有关的交通知识,树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3. 组织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机穿插渗透安全教育,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安全骑车》中队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暑期防游泳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女生学习自我保护防色狼侵扰活动等。
如,每年5月5日的交通安全宣传日,我校都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挥动小黄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协助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
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和习惯,加强自我保护,远离伤害和灾害,这不仅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安全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自觉的良好习惯,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更是达成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大事。作为站在育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我们要把它当作头等的大事来抓,并且还要抓好。让我们的年轻一代,都能成为懂文明、讲礼貌、守秩序、有文化的一代新人!让中华民族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作者单位:广东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