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明通史复习讲义之先秦时期

2014-09-02 20:59周虹
考试周刊 2014年53期
关键词:分封制时期土地

周虹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核心梳理]

(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内容:三种对象;三种权利;三种义务。

作用:前期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兼并战争开始了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等方面的矛盾。

含义:用父系血缘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利,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思维点拨]

易错点:

1.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2.“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封邦建国”指分封制。

(二)春秋时期的政治

东周建立: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战国:改革(商鞅变法)、战争、秦灭六国。

阶段特征: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商鞅变法

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宗旨(目的):富国强兵。

性质:最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变法运动。

特点:“农战”和“法治”。

内容: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制定秦律。

军事: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文化:焚烧诗书;改革旧俗。

历史作用:推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启示: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与时俱进;改革必须坚持不懈;改革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强化法治。

成功的原因: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措施全面彻底;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二、先秦时期经济结构与特点

[核心梳理]

(一)从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的经济

1.农业:①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夏商周时期:耜耕或“石器锄耕”。

②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时期。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享用,但无权转让与买卖,且需向国王交纳贡赋。

2.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

冶铜业: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青铜时代;冶铁:西周晚期:已能制造铁器。

陶瓷业: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最重要成就(彩陶、黑陶、白陶);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纺织业: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

商业: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阶段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战国时期一些统治者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进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根本原因);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主要形式: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国家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形成方式:战国各国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

主要经济形态: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明清以后日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农业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强调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并发展。

[思维点拨]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指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2.手工业:

冶金业: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春秋: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冶炼生铁和钢—块炼钢)

战国时期:铁器大量出土,炼钢出现淬火技术。

3.商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大都会出现。

三、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从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

商: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成熟漢字。

(二)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1)“百家争鸣”局面,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背景:①经济;②政治;③阶级关系;④思想文化。

主要流派及主张: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意义:“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2)早期儒学和孔子的评价

春秋时期: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者和保护者。(六经)

主要思想:教育: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

战国时期:孟子: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圣。

主要思想:政治:“仁政”思想(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本: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性本善”。

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主张:民本: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主张礼法并施。

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唯物主义思想家)

2.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收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内容:分为风(精华)、雅、颂三部分。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楚辞: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开创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代表篇《离骚》。

3.科学:战国时人们已具有了制作火药的原料硫黄和硝石的知识,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猜你喜欢
分封制时期土地
我爱这土地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