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初探

2014-09-02 02:00胡新华戴素江渠珍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师资国际化办学

胡新华,戴素江,渠珍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初探

胡新华,戴素江,渠珍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国际化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从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引进国外优质原版教材、推行双语教学及对接国外课程体系等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提供新思路。

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驱动下,就业市场的国际化得到了快速发展[1,2],使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对具有国际化视野及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外国企业对一些专门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2010年6月推出的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大批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然而世界著名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指出,训练有素毕业生的缺乏可能会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及更先进产业的发展。同时认为,中国的毕业生虽然人数众多,但具备外企工作技能的毕业生只有不到10%。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高职教育实践来看,各个高职院校一般仅围绕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需求来开展人才的培养,未能将人才培养的视野拓展至全球。近几年,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合作的层次来看还是比较低的,难以满足国际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要求[3,4]。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与国外院校或企业深入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的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内涵

国际化人才指能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及各个国际组织的需要,具备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及国际化水准的视野和能力,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5]。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合作办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其基本内涵包含:

(一)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是否成功。因此,教育观念的国际化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前提。所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国际意识,能深刻理解文化的多元性,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进行沟通交流,能从全球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并具备国内外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国际化的课程

课程的国际化是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关键之一。通过开设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让学生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的交流能力,拓宽其国际视野。同时,通过引入国外课程,使国内课程与国际接轨。

(三)国际化的师资

国际化师资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因素,也是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基本保障。国际化的师资是指拥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跨文化教育背景及较高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6]。

二、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

语言(一般是英语)是国际化合作办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外方教师来校一般采用英语授课,虽然可配备专业教师进行翻译,但效果肯定大都折扣;另一方面学生在国内完成教学任务后,还要到国外开展学习,显然那时语言就成关键问题。因此,掌握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十分重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都较薄弱,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较低,这就会给日常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倦的心理[5]。

(二)文化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不同,产生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虽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然而遗憾的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依然存在,交流沟通并不顺畅,有些充满了误解、成见,有时甚至会演化为敌意和冲突[3,6]。因此,在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学生不仅要求能熟练掌握对方的语言,还要了解对方的文化,掌握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这对于目前的高职学生而言,尚有很大的差距。

(三)课程差异

大学是培养“有教养的人”的场所,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4]。以通识教育为例,西方国家大都将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专业教育不能取代通识教育,认为专业教育只能在通识教育广阔的背景中才能实现其主要的目的。如美国,每个大学都制订有通识教育计划,学生除学习专业课程外,必须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这三类普通教育课程[7]。而我国由于历来重理轻文,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主义的影响,使得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较为缺失。同时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对于知识面而言,又太过于狭窄,从而使得培养的人才尽管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7,8]。

(四)师资缺乏

国际化合作办学有赖于师资的国际化。虽然部分课程可由外方师资开展授课,但很多课程还需中方师资开展教学。这就要求中方教师能进行流利的双语教学的同时,又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专业教师大都从本科院校引进,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更谈不上外企工作经历了;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虽然较多获得了英语六级证书,但无国外进修、访学经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措施

(一)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公式,其表明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师资的培养是关键。一方面做好师资的遴选,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提前与合作方协商,选派教师到合作方开展长期锻炼,提升教育观念、语言能力、教学能力、教学手段等,以实现与合作方的全面接轨。也可通过到合作方短期培训和交流,使教师体验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合作方的优质教学资源与先进管理经验。同时通过选派教师到外资企业进行培训,获得相应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大力引进有国际教育或外资企业工作背景,且具有良好的英语实际英语能力的师资,而不应局限在技术职称和学历上。同时加大与合作方的交流,邀请对方教师到国内开展教学、培训,开展跨国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引进国外优质原版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之一。要实现国际合作办学,就必须做好教材建设,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原版教材。在原版教材中,讨论的部分较多,这样教师可更好地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通过诱导、启发、引导等方式去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同时可以使教师在专业研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学术理解上的一致。

(三)推行双语教学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现状,推行双语教学是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双语教学),通过学习课程知识来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即外语的习得不仅仅应在外语课上,而应在所有的课程中,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获得耳濡目染的外语学习。同时要充分利用外语角、外语演讲、外语竞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营造“全英语环境”,以多种形式创建外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对接国外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国际化就业出发,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拥有国际视野,能运用汽车结构、汽车制造与装配工艺等知识,会整车装配作业、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装配工艺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等,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选取。课程应根据国际化办学要求及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特点进行选取,重新划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选课在总学时中所占比重,形成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合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中外课程差异较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做到互相兼顾、互相补充。一方面,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保证外语的教学,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还应加强英语的学习,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将知识传播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课程选取时,必须考虑课程实施条件,如师资、实践教学设备等,确保课程可实施。

3.课程实施与评价。国际化合作办学的课程实施应与合作办学国家的情况相符,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学设计应注重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教学手段应与国际化接轨,采用通用的电子教学媒体和立体互动式的网络教学,同时应强化合作办学国家的名族习俗与名族文化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评价也应借鉴合作国家的课程评价体系,做到评价方法一致,同时寻找两者之间差距。

[1]孔韬,彭庆环,陈汉平.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6):52-53.

[2]袁卫国.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新思考——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说开去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87-89.

[3]杜艳如,王晓玲.浅议中西文化差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67-69.

[4]何家蓉,李桂山.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办学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8-89.

[5]孔韬,陈汉平.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1):6-9.

[6]方华,唐小波.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展望——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20(8):117-119.

[7]李亦华.中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之比较 [J].机械职业教育,2008,(5):59,60,63.

[8]尤丽芳,胡臻,王剑军.浙江省高校国际化课程设置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67-70.

G642.0

A

1674-9324(2014)26-0218-0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中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胡新华(1975—),男,浙江东阳人,博士生在读,副教授,主要从事数控、机电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师资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