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欢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中经济风险评价研究
刘 欢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从经济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企业在“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表现为宏观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汇率风险,以至于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中存在沉重压力;以经济体制、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和国际储备的六大层面,解释了经济风险的具体成因;对中国农业企业海外发展的国内外经济政策、经济基础、尤其是保险控制对策上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提出通过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方法控制和分散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经济风险,使农业企业以更稳健、更安全的步伐走出国门的建议。
“走出去”; 经济风险; 经济全球化
经济风险对市场经济国家来说都不陌生,但这里要说的是国际背景下的国家经济风险,这是经常出口贸易国家中国家风险评价时所关注的基本风险之一[1]189-196。和一般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及一般商业银行经济风险评价不同,“走出去”中的国家经济风险探究的是海外出口贸易与国内外主体国家之间有关经济系统或非系统而所产生的一些矛盾。
当然,对于不同的经济研究人员,站在各自国家或各自观察角度的区别,对于国家经济风险的具体内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相同的是,都将履行偿债责任能力风险作为衡量经济风险的重要指标。根据出口信用保险的业务特征,本文定义的国家经济风险即:“走出去”的主权国家由于在贸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诸如违约事故等经济原因而导致其不能获得或足额获得应有的净外汇收入,从而无力履行内、外部投资、贷款、利息和本金责任等的一系列风险。针对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情况和特殊国情,该定义主要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农产品出口而产生的是目标国偿付贸易额外债的能力风险,并非偿付外债愿望的风险;其次,农业出口的净外汇收入是决定国内各项偿付外债(如原料、人工、交通等)能力的直接来源;最后,当农业海外贸易时经济风险发生,直接受到打击的就是出口信用保险的被保险人,即农业出口企业、贷款银行和投资者等,具体表现为不能收回或按时收回农业投资或农产品贸易的货款、本金、利息和红利,遭受经济上的损失[2]119-123。
在海外企业发展的20多年里,中国农业因其行业本身特殊性,加上农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地位等因素,一直没有没有真正走入国际市场,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更是不断。这些问题中影响较为广泛、直观和易为量化的就是国家经济风险。
(一)一般国家经济风险分类
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部署的重要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必不可少,在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国家经济风险的具体分类,主要指以下三类:宏观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汇率风险。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风险指的就是与单个企业具体营业额等微观细节方面相反,从国际、国家大环境宏观层面出发,考虑经济业绩的长期变化与稳定性,例如GDP或GNP的经常波动。一个国家展示出来的宏观经济业绩和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不仅直接反映该国家或企业整体的偿付能力,更有可能直接导致银行、投资者和国外进口商在贸易中经营风险的增加和收益的不稳定。因此,一般观点认为,宏观经济业绩的不稳定性就是宏观经济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农业“走出去”以来,农业投资项目一直较多受国际市场和本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的作用,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风险表现也各不一样。图1是我国2003年至2013年过去十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农产品出口额情况①:
图1 2003-2013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及农产品出口额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从总体而言,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农业出口也不断增加,其中,明显可以看出宏观经济风险带来影响的就是2008年,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GDP和农产品出口额都呈下降趋势,之后慢慢回缓和继续发展。此次金融危机破坏的波及范围广,出口外向型农业企业比内向型农业企业受影响的时间更早,程度更深。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出口农业企业无论从销售收入上看,还是净利润,都出现明显下降,第三季度环比增长幅度最小,只有28.3%;到2009年第一季度“走出去”农业企业在销售收入和净利润上受金融危机打击,出现更大的下滑幅度,环比分别下降到70.84%和70.69,同比降幅为8.91%和19.95%;到第二季度,“走出去”农业企业的经营开始恢复增长,净利润达到了77.39%,但与2008年相比,仍是下降了13.18%。具体趋势如图2、3②:
图2 内外型企业销售收入环比增长表
图3 内外型企业净利润环比增长表
这里指的交易风险是由经济政策原因而产生,比如出口补贴的变化,国家鼓励农产品出口“走出去”,通过采取加大出口补贴的经济政策,国内农业在降低成本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更有意愿进行海外贸易和投资,但如果某段时间由于一些自然、政治因素,国家决定限制农产品出口,就会以经济政策中种种手段,例如减低或取消出口补贴,来减少农业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和范围。所以,交易风险即一个国家把限制货款、资本、补贴、红利、利息或费用汇付给出口农业企业、投资者或银行作为一种经济政策而产生的风险。
汇率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汇率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风险。汇率在国际贸易投资中,对进出口国经济水平、产出和消费组成以及国家经济健康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进出口企业、投资者和银行的切身利益。在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农业企业用当地货币进行投资,产生的收益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之间汇率是否稳定。
图4 2003-2013年农产品出口额及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变化
如图4③所示,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不断下降,尤其是2005年的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汇率风险一直就成为我国出口农业企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但众所周知,我国农业企业在扩大出口的方法上选择单一,主要依靠特有国情中的人口优势,集中在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这种方法让我国在农业出口中取得了很大的贸易利益,加上我国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开展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经济风险成因
从保险理论和实务来看,经济风险意味着经济事故发生有否、发生时间及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但在农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国家经济风险产生的原因能大致确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经济体制。除了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之外,经济体制发展程度的高低也是决定经济风险大小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农业企业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机会减少而成为自主经营主体,但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发展程度和各方面制度还不完善,微观经济上的盲目和自发性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接触的大多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于此各方面对比,经济体制所会产生的经济风险更容易理解[3]。
第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而且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影响范围会波及全社会,甚至会是国家经济危机的明显标志[4]26-29。在国际贸易中,通货膨胀不仅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出,还会给出口企业和投资者造成很大损失。另外,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其中猪肉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农产品又构成了CPI中重要衡量因素,由此,我们可以推知通货膨胀在农产品出口之间也存在必然关联[5]。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诸如我们通常知道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出口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市场经济中的连续与否和在社会上的协调与否除了对微观经济活动如出口农业企业的经营效率有直接影响,从更大范围上来说,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效果也会产生很大作用。
目前,我国政策不断加大对“走出去”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农业对外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在加入WTO之时,政策上要求大幅开放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关税也大幅度下降,削减程度高达72%,当前关税水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也被取消等,中国农业所做出入世承诺远远高于其他WTO成员,所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农业企业在“走出去”发展中带来了许多经济风险和困难[6]。
第四,自然资源。无疑,自然资源储备的优劣关系着一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创造外汇收入的手段较多,容易吸引外国资本,支撑国民经济,其所经历的经济风险也会比资源贫乏国家所要承担的经济风险要小。比如以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为例,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粗棕榈油生产国,其种植技术和管理经营水平也为世界上第一水平。同时,马来西亚的粗棕榈油出口金额在所有出口农产品中一直保持第一位。在2007年时,棕榈油出口额就已经达到91.8亿美元。除此之外,马来西亚出口农产品中还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天然橡胶干胶与脂肪酸,生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上排名也位于前列。丰富的自然资源让马来西亚,一个国土面积仅为中国近3%的国家在当前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仍发展态势良好,足以说明自然资源与经济风险和国家经济水平之间的必然联系。
第五,经济规模。考察经济规模的两个最重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其他状况基本相同,经济规模较大即国民生产总值更高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风险要比经济规模较小国家所面临的风险要小。此规律对农业“走出去”一样适用,农业出口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海外市场上市场竞争力及经济风险的大小。
第六,国际储备。一般而言,国际储备包括黄金和外汇储备等,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而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也属于国际储备内容,保持丰裕的国际储备作为偿还外债的保证是十分必要的,国际储备较贫乏的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风险相对较大。
第七,外债负担。考察一国经济风险,外债的规模和结构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因为一般偿债危机的发生最主要原因就是不合理的外债结构和超越自身偿付能力的举债规模。
第八,国际收支状况。它是衡量一国偿还外债能力的标志,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下持续显示大量盈余,那么偿付能力就会有保证,经济风险就会较小,在农业“走出去”过程中就会经常考虑出口目标国的国际收支水平。
中国农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经济风险客观存在,没有办法予以回避,但可以从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层面上采取预防和抑制措施,具体到保险方法上,除了直接的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险种规范[7]外,更主要的是可以从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两方面进行努力,将农业企业海外经营中承受的经济风险分散和转移出去。
(一)农业保险
近年来,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的重要部分,形成一种意识即:对农业投入与支持再多也不为过,农业“走出去”也正是在此战略背景下所提出的平行战略内容[8]177-180,208-213。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投入了13 799亿元用于“三农”工作,从粮食最低收购价、农机购置补贴到粮食直补等政策性措施陆续出台,都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政策的全面转型。在这过程中,农业保险是以市场导向的政策措施,是既能保障农业稳定生产经营的屏障,又是国家农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在2013年一年农业保费收入达到306.7亿元,赔付支出就有208.6亿元。此外,中国农业海外经营的现状更是进一步刺激了更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的出现。表1就是各主要农业“走出去”重点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9]12,26。
表1
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1日出台的《农业保险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在此之前,我国主要是依据“国十条”和“中央一号文件”对涉农部分予以规范。此次《条例》主要从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明确农业保险相关经营规则和确保农业保险依法合规经营三个角度对我国农业保险进行实质性立法规范[10],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已进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为今后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做出了制度上的规范努力。
(二)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首先还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经验,1989年才开始将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作为支持我国出口、防范收汇经济风险的一项政策工具。2001年12月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这标志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走出去”农业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之后,在防范经济风险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发挥作用:首先,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明显扩大,极大提振出口农业企业信心,有力拉动企业对外出口;其次,缓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促进农业经济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再次,通过出口推动经济增长,有效保障与农业和出口相关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困境;最后,消除农业企业出口疑虑,支持企业开发重点、新兴市场[11]76-80。
中国农业“走出去”是一个长期战略,在发展中会面临诸多困难,我们只有识别风险、防范风险,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保护,才能增进成功的把握。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normalpg?src=/lastestpub/quickSearch/y/year02.html&h=800).
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jd).
③数据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中国统计年鉴.
[1]陈伟.中国农业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刘英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3]单立岩,黄清.黑龙江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探讨[J].农业经济,2009(3):81-83.
[4]陈慧萍.金融危机冲击下农业龙头企业的风险与应对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5]杨光,张晨,张芸.农业“走出去”金融政策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13(9):11-13.
[6]王国勇.我国农业国际贸易水平提升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105.
[7]李霞.试论海外投资保险制度[J].怀化学院学报,2013(1):45-48.
[8]冯文丽.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杨易,仇焕广,冯勇.农业“走出去”重点国家农业投资合作政策法规及鼓励措施概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0]柏正杰.《农业保险条例》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J].西部法学评论,2012(4):36-41.
[11]杨学进.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国家风险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OnEconomicRiskAssessmentConcerningExport-orientedAgriculturalEnterprises
LIU Huan
(AnhuiFinanceandEconomicsUniversity,Bengbu,Anhui233000)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ort-oriented strategy of Chinese agriculture has a profound background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In the practice process,it is also faced with many risks,the author explores broader influence of economic risks,trying to grasp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risk,specif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ir respective causes,methods for risk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mak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more robust,more secure in the path to go abroad.
export-oriented; economic risk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2014-08-02
农业部委托课题“保险支持农业‘走出去’研究”(201411)。
刘 欢,1990年生,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
F840.3
A
1671-9743(2014)09-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