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庆冲
点击
是什么人在天地一片黑暗之时为林冲点燃一支蜡烛?
是什么人在天罗地网中为林冲杀出一条生路?
是什么人让林冲知道,林冲一直被他关注,被他牵挂?纵使全世界都放弃了林冲,他仍然紧紧拉住林冲,不肯让林冲陷落?
是林冲的兄弟鲁智深!
《水浒》所写的人,大都是社会中下层人物,他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要结义,从而使自己更有力量,在遭到迫害时,能有人出手相救。正如下文中的林冲。
选文1
林冲的两个兄弟
□鲍鹏山
林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陆谦陆虞候是也;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鲁达鲁智深是也。
“人惟求旧”,老朋友要胜过新相识。林冲对陆谦就比对鲁智深好,他也更信任陆谦。
林冲和鲁智深的相识和结交是在东京大相国寺的菜园。两人一见便惺惺相惜,结为兄弟。
可就在这时,林冲上香而去的娘子被高衙内拦住调戏,林冲得信,撇下智深,慌忙赶去,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软了,放走了他。
这时却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泼皮,大踏步抢入庙来,叫道“我来帮你厮打!”刚刚相交,便两肋插刀,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江湖文化中的朋友之道。
却是林冲赶紧劝阻:“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一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水浒》下文写道:从此往下,“林冲连日闷闷不已,懒上街去”。
就是不见鲁智深啊。
实际上,那几天,他很闷,很想上街,找人喝喝酒,散散心,只是,不愿找鲁智深而已。那怎么办呢?没关系,他的另一个朋友来了。这个朋友,就是陆虞候。
陆虞候在高衙内那里接受了一桩重大的任务:第一,把林冲骗出家门;第二,告诉林娘子是把林冲叫到他家里;第三,出门后,再找借口,不去他家里,把林冲引到樊楼。
也就是说,陆虞候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把林冲调虎离山;第二,把林娘子送入虎口。
显然这是一份高难度的任务。因为,第一,陆虞候要经受道德上的考验,不要忘了,他是林冲自幼相交的朋友。第二,陆虞候还要经受智力上的考验,这样一份曲曲折折的任务,包含着三个互相矛盾的目标,要完成它,没有相应的智力,不行。
陆虞候不愧是受大宋政府教育多年,政治上很成熟,道德上很经得起考验,他几乎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就接受了这桩光荣的任务,并且,他完成得非常好。
客观地说,陆虞候之所以能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有一大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林冲:林冲太信任他了。
陆虞候来叫他,他马上就和陆虞候一起上街喝酒去了,而且,还吐露胸襟,吐露郁闷,直至锦儿来报信:他的老婆被骗关在陆虞候家,高衙内正在纠缠调戏。
林冲与陆虞候的友谊,至此宣告结束。
而鲁智深在林冲性命交关的时候也再次出现:当林冲在野猪林里,被董超、薛霸绑在树上,要加以杀害的时候,只听得松树背后雷鸣一声,一条铁禅杖飞将出来,把薛霸的水火棍一隔,飞出九霄云外,松树后面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林冲睁眼一看,正是他的另一个兄弟鲁智深!
鲁智深把绑林冲的绳子割断,扶起林冲,开口便是:“兄弟!”
我读《水浒》,至此二字,热泪长流!
(选自《悦读悦美》2012年第3期)
点击
这位作家爱书几十年而写下的随笔,其中充满的不仅是对书的爱,对文艺的爱,对生活的爱,更有对家国的爱。读他的遗文,我们可以享受到一次又一次直接和间接的读书之乐,直接的是他这些引人入胜的随笔文章,间接的是他告诉我们的那些古今中外的可读之书。
★选文2
淮德的《塞尔彭自然史》
□叶灵凤
想要买一种版本比较好一点的淮德的《塞尔彭自然史》,以便闲暇的时候可以随意摊开来读一两节,既可以从这位业余的自然学家不朽的笔下领略鸟兽虫鱼的奥妙和美丽,又可以同时鉴赏插图和装帧上的艺术成就,但因为没有适当的机会,这奢望至今还不曾实现。不久以前,从伦敦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的新书广告上,见到克利塞出版部有一种新的版本,附有奥特罕姆的木刻插绘,是由英国当代著名自然学家费沙编辑的,售价仅八先令半,倒是很理想的版本,随即托当地的书店去定购一部,最近居然寄到了。
《塞尔彭自然史》的版本很多,而且新的版本还继续不断地出现,前几年说是已有一百四十四种不同的版本,今年的统计,则说已经超过一百五十种以上了。好的版本都是兼有插图和注释的,开本很大,价钱大都很贵。我目前所买到的这一种,在廉价本中,怕是最理想的了,编者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据说是研究《塞尔彭自然史》的权威。
《塞尔彭自然史》是用书信体写的,塞尔彭是伦敦西南五十里的一个小教区,作者淮德(Gilbert White)是当地的助理牧师。他爱好自然,喜欢观察生物动态。因了职务清闲和生活安定,他便利用自己的闲暇从事这种心爱的自然观察工作。他将自己观察所得,大至气候景物的变化,小至一只不常见的小鸟的歌声,一匹蜗牛生活的情形,都详细地记下来,随时向远方两位研究生物学的专家朋友通信,一面向他们报告自己的观察所得,一面向他们请教。《塞尔彭自然史》便是这样的一部书信集。
这本小书出版于一七八九年,至今已逾一百五十年,但仍保持着他的清新和美丽,在英国文学中占着一个光荣的位置,继续不断地为男女老幼所爱读。这件事情看来很神秘,但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淮德不是有心要写这本书的;他写信的动机,完全是为了自己爱好,同时实在清闲,便将自己心爱的事情不厌琐碎地告诉远方另一些同好的朋友,因此这些信便写得那么亲切自然可爱。同时,他研究生物,观察自然,态度完全是业余的。他从不曾将那些鸟兽虫鱼当作死的、被生物学家分门别类的标本来研究;他将它们当作是自己的邻人,自己的朋友,或是偶然路过塞尔彭的一位过路客人(那是一只偶然飞过的候鸟)来观察,因此书中到处充满了亲切、同情和人情味,超越了时间和环境的限制,至今为人们所爱读。
(选自《叶灵凤散文》)
对比欣赏
《林冲的两个兄弟》无疑是一篇理性与感性兼备的读书笔记。作者将概括、引用、议论结合在一起。前七个自然段,作者将《水浒传》当中复杂的事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出来,不蔓不枝,又适时加入自己的议论,体现出作者读书时独到深邃的思考。到精彩处,作者便直接引用原文,由上文的边叙边议变为一叙一议,借助自己合理的想象,使议论更深入。经过前文的叙事与议论,到结尾处——“我读《水浒》,至此二字,热泪长流!”情感喷薄而出,让读者也欷歔不已。这篇文章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淮德的〈塞尔彭自然史〉》这篇随笔作者更注重写自身的感受,开头用两个自然段,接近全文一半的篇幅介绍作者自己得来这本书的经历,似乎与读书无关,但事实上作者却是通过这样的介绍来写读书的乐趣与对这本书的喜爱,恰恰体现了随笔的自由的特点。第三自然段重点介绍书籍内容,第四自然段是基于书籍生发出的感悟,交代了这本书畅销的原因。可以说,这篇读书随笔短小精悍,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我们可以学习一下随笔的语言特点,同时也学习一下作者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