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春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学生实现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根本,是内因。现代教学课堂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转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学生;数学;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89-02
现代教育论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实现“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转变,这是课堂改革的根本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结构的策略,是在当今教育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观点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再创造的活动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根本,是内因,学习时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外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不能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出发点,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适合儿童特点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动机,这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保证,也是实现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可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现有的思维,以此为依据,创设学习情境,利用学生积累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顺应到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对新知的理解这一目的。这样让学生感觉自己有能力对待和处理新信息,从而能主动地建构学习策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教学“旋转和平移”时,用多媒体带领学生走进儿童乐园的虚拟情境,引起学生对玩过的游戏活动的回忆,畅所欲言,激发学习兴趣。这时,教师指出,这样有趣的游乐园里,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旋转和平移”。接下来,让学生介绍自己玩过的游乐项目,根据其特点和感受进行分类,从而学会判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运用生活情境作为引入新知的生动材料,使抽象的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实现用已知的生活经验解决未知的数学问题的目标。
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新知
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这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高级伙伴,主要任务是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参与学生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把探索新知的思维活动通过语言展示出来,突出过程的重要性。如教学3.5×0.5时,先复习小数与分数的转化和因数与积扩大或缩小的关系,因为这两个知识点的关键在于,通过转化的思想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出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就是延伸式的引导,给予学生的是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教学中部分学生“出勤不出力”的现象。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合作解决
质疑问难、合作解决是学习新知的发展和深化。爱因斯坦指出:“禽兽不如人,重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充分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知识时,思维过程是不可能相同的,而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一一展示出来。所以,可以通过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实现学生的表达愿望。如教学3.5×0.5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分享了算法后,有学生质疑: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显然,学生抓住了教学的关键,教师不予余力地给予肯定,接着让学生自己解疑。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学生在独立思考、激励评价中层层获解。不仅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予了学生想说就说、说错了再说的机会,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通过质疑解疑得到解决。
四、重视信息反馈,激励评价
重视信息反馈,激励评价,是使学生处在学习动态中不断地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反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批阅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间接的影响。所以,可以趋利避害,增强其学习信心。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做事情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评价,发现并赞赏学生微小的进步,赞赏学生的质疑和体验,赞赏学生对自己的超越,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拓展练习,激励创新
注重习题的拓展是从创新要求出发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的保证。拓展练习是指拓展思维广度而让学生尝试的一种练习,通过进一步延伸,使学生发现更深一层的奥秘,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发现了一个数中只要有3、6、9,算各个数位上的和,可以不加上3、6、9,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自始至终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教学是教给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过程,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识,又在掌握中发散思维能力。因此,以上策略从理论和方法上都适合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课改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问题与创设情境[M].重庆教育出版社:25.
[2]小学数学教法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65-181.
[3]教学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