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我们去旅行

2014-09-01 01:37徐霆
汽车之友 2014年17期
关键词:旅行车欧洲人跨界

徐霆

我不止一次的听到别人抱怨:为什么中国市场容不下旅行车呢?言语中带着困惑、愤懑,甚至哀怨。如果时间充裕,我一定会用感同身受并深切同情的态度去做出回应:旅行车的时代在中国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临近结束了。我的这种悲观论调是需要解释的,所以我才会说“时间充裕”这个前提。

首先,我发现一个事实是,钟情于旅行车的人大多数是有“欧洲情结”的,要么经常去欧洲出差,甚至是曾经在欧洲长期生活过,至少也是对欧洲本土汽车文化烂熟于心的。因为曾经遍及欧美的旅行车,今天也就是在欧洲“硕果仅存”了。也就是说,这些旅行车的粉丝喜欢的不仅仅是一种车型,而更是一种情怀。

那么,为什么欧洲人这么喜欢旅行车呢?在十几年前我和一位旅居德国的华人交流过,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经常开的一辆车就是欧宝Omega旅行版,她说这车很实用啊,街坊四邻家家都有一辆这类的旅行车。归纳一下就是:家庭生活需要一辆有一定空间的多功能车,而旅行车就是最早被汽车制造商发明出来的多功能车,并被欧洲人一直延续使用下来;至于欧洲人为什么不用北美市场后来逐渐盛行的minivan和SUV,除了道路狭窄、停车空间小等技术原因之外,欧洲人传统守旧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中国是新兴市场,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才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讲面子的消费者喜欢三厢轿车,重实用的消费者选择就多了:最高端的豪华SUV目前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就是中国;最低端的多功能车就是“微面”,单五菱一家每年就是百万辆的规模;中档消费早就是各种城市型SUV的天下了。

既然如此,旅行车在中国流行不起来就没什么委屈的了,市场不存在“补课”,我们本就没有传统,当然无旧可守。

狭义旅行车和广义的适合旅行的车

去年夏天朱熙在和我聊天之后写了一篇专题文章,其中详尽列举了旅行车的各种名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来回顾一下。这里我要说的是,具有悠久传统并被欧洲人坚守至今的旅行车起初并没有这么“高大上”,它的通用名称station wagon如果直译的话更贴切的叫法是“接站车”——我大学时候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而“旅行车”这个名字本身,就体现出我们对它的态度是比较仰视的。须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街上只有偶尔一见的桑塔纳旅行车和标致505旅行车时,它们并不拥有这么雅致的名字,相信“大屁股桑塔纳”的称呼可以唤醒很多人的记忆。

那时候的旅行车基本都是特种用途的公务车,谁还会费心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现在可不一样了,市面上能见到的几款标准的旅行车,比如这次参与我们试车的斯柯达速尊、大众迈腾旅行车和奥迪A4 Allroad都是原装进口,市场定位都略高于同车型的三厢版,自然待遇就有天壤之别。

就连“旅行”这个词本身都透着一股高端的气质,现在人家出门儿都叫旅行,夕阳红双卧零团费那种才叫旅游呢。现在小资们热衷提倡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换成“旅游”不得节操碎一地?所以感谢译者和传播者吧,让旅行车拥有了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并继续营造着小众化的阳春白雪形象。

我倒觉得,如果真的去诠释旅行这种生活方式的话,有不少车型都能胜任,比如这次我们借来的另外两款车:大众CrossGolf和沃尔沃V40 CrossCountry。甚至我们这次选题原本还想借来SUV、美式大皮卡和公路旅行版的摩托车,只是后来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而作罢。

传统旅行车的坚守和变通之道

欧洲人喜欢旅行车当然不是为了怀旧,就和欧洲人喜欢两厢掀背小车不是因为穷、喜欢悬架硬不是因为自虐一个道理,这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他们那里的用车环境。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会去欧洲开车,我对欧洲人如此强调车辆操控性能的缘由感同身受,往往在国内仅够单行的狭窄山路在欧洲却是标准的双向道路,路肩白线、中央黄线一应俱全,大家开得还飞快,技术不行或车不给力的真要捏一把汗。旅行车可以在提供了大空间多功能性的同时,依然保留轿车的低重心和操控性能,这样的传统真不是由“外貌协会”决定的,驾驶习惯、道路条件、车辆性能等等内在因素才是旅行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所以欧洲厂商的旅行车产品从来就不嫌多,登峰造极的例子是当年第四代高尔夫有一个旅行版,同时宝来也有个旅行版!现在厂家没有这么变态了,但是我们借来的这三款中型尺寸旅行车其实也是一奶同胞的三兄弟:斯柯达速尊、大众迈腾旅行车、奥迪A4 Allroad来自于相同的技术平台,尺寸略有差别,迈腾轴距最短,只有2712mm,速尊居中,是2761mm,A4最长,达到2805mm;装备的是相同的EA888系列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排量一样都是1984mL,调校从低到高分别是速尊147kW和280Nm、迈腾155kW和280Nm以及A4的165kW和350Nm,匹配的变速箱除了奥迪是用7速双离合之外,前两个都是6速双离合;三款车的价格也形成了明显的阶梯状差别。

开起来这三款车在基本的性能表现上区别不大,但是机械质感奥迪A4 Allroad明显更胜一筹,内饰的材质和做工也更好,所以说这豪华品牌的面子不是白给的。速尊可以放低身段去拼性价比,迈旅夹在中间有点尴尬,也就靠着终端的优惠政策可以吸引一下潜在消费者。这种尴尬其实可以代表所有市场上这些原汁原味欧洲旅行车的处境。

这些欧洲厂家也在想辙,并且有了变通之道,A4 Allroad就是典型代表。它不是普通的旅行车,可以视为A4 Avant的越野版,除了加入quattro四驱技术,在外观上也有不少修饰——迈旅也有这样的越野版叫Alltrack,这算是欧洲厂商“跨界”的第一步吧,再迈一步就是Q5这样的公路型SUV了。

可能是因为汽车是欧美人发明的吧,历史积淀过于厚重,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差不多所有的车身形式都源自于马车,以至于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制造者有点墨守成规,有点“跨界”的举动也是浅尝辄止。当时间进入新世纪,造车的人们越来越大胆,各种模糊传统界限的跨界车蜂拥而至,也许未来“旅行车”会成为一个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车型分类吧。

跨界是生活方式,不止局限于车

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和载物空间的需求,旅行车真的会进入死胡同,即便是在它的老家欧洲也是如此。近些年来小型的、城市型的、公路型的SUV在欧洲受到的欢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我们这里,可以看到各个欧洲品牌都在争先恐后地推出此类产品,大上快上的热情格外高涨,自己没有SUV基础的甚至采用贴牌的手段也要上。现成的例子是在我们这里都觉得身世不够正统的菲亚特菲跃,却迅速风靡意大利,在街上随处可见。

那么,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爱的旅行车呢?我觉得首先需要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旅行,不见得一定就是在路上,放飞心灵,摆脱纷扰,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旅行。这应该就是生活方式的跨界吧。

比如Cross Golf 这样一款小车,价格比国产的高尔夫贵,在进口的高尔夫系列车型中,没有敞篷版的浪漫,没有GTI的劲爆,也没有旅行版那么规矩,外形变得和谁都不一样,有点像MPV,又有点像SUV,没有死板的界限就可以恣意发挥——你想把它怎么用完全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而且,Cross Golf 不是只有与众不同的外表,它还有超大的行李空间和1.4TSI机械+涡轮双增压发动机,这样的硬件在这个级别里已经足够出色了。

还有另外一款小车:沃尔沃V40 Cross Country,我对它的好感来自于同事曾俊夫的夸赞。在今年春节期间他驾驶一辆V40 Cross Country奔袭几千公里往返北京至重庆,其间深刻体会了这款车的空间实用性、机械性能,还在回京的途中赶上了暴雪,对它的安全和操控都有了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并在之后逢人便夸这辆小车的种种优点,而且捎带着把他雪地遇险的经历一遍又一遍地如祥林嫂一般添油加醋再描述一番。不管怎么样,这次借来V40 Cross Country试驾,我是先入为主地喜欢上它了,它的2.0T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系统确实也没有辜负我的信任。

既然跨界可以这样天马行空,我想旅行车的未来也不会黯淡无光。生活需要多种色彩,借助车我们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不仅车可以改变生活,生活也能改变车。

猜你喜欢
旅行车欧洲人跨界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欧洲人复活节餐桌少了芦笋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销量总和不及SUV热门车型旅行车价格与销量成反比
一个关于旅行车的故事
“无所不能”的旅行车实则是百无一用
天生旅行家
跨界•匠杰
岌岌可危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