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周刊》与 “强迫症”

2014-09-01 11:07丁爱波
齐鲁周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字纸齐鲁强迫症

丁爱波

收藏《齐鲁周刊》已经成了李铁栓的一种习惯。他为此坚持了15年。

今年50岁的李铁栓不是纯正的济南人,老家在河北任丘,因为生意的缘故,他经常往返济南,到1993年时,全家便搬到了济南,正式在这座城市扎根。

从那时起,他开始关心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他收集当时市面上出现的每一种报纸、杂志,分门别类放好,如果版面缺失或者出现褶皱,他就再重新买一份去。“这也是一种强迫症吧,我记得有一期周刊让朋友给弄的脱了页,我又开着车,转遍了大小报摊,终于又买到了一份新的。”也正因为他的这种“强迫症”,李铁栓所收藏的《齐鲁周刊》是我们寻宝活动中找到的品相最好的一份。

1999年,《齐鲁周刊》正式创刊,“那一期的封面是桑特拉奇,鲁能双冠王。”李铁栓回忆道。他关注体育,第一时间便入手了这份周刊。在看完了这期封面故事后,他又发现“其他板块内容也不错,那时的《齐鲁周刊》胸怀天下,对重大新闻事件有着非常深刻的解读。”

从此,每周五购买一份《齐鲁周刊》便成了一种习惯,这个城市与他的关系也越发的深刻起来。他记得《围剿我们的城市垃圾》这个选题,也记得《谁抛弃了济南》这个封面故事,在不断的阅读中,他对城市的感情也逐渐从市民心态进化为一种公民心态。“我知道你们的城市批判不是否定这座城市,而是希望它变得更好。”

如今,李铁栓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必须承认,一些即时性的新闻,手机、网络传播的更快。不过网络上的信息太多,浩如烟海,有时也会让你无所适从。”如今,他依然坚持订阅纸质报刊,之所以这样坚持下去,更深的一层原因似乎是对字纸的敬惜。

他说,字是有灵性的,在古代的风俗里,写过字的纸随地乱丢是罪过的,践踏地上的字纸会遭到报应。除此之外,“墨香和书卷气,这一点特质永远是手机无法取代的。”

因为阅读的习惯,李铁栓坚持每天写日记,他有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他为这三个孩子每人建立了一份档案,在档案中,从出生到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记录的清清楚楚。“你们有一句话说的好,在这里阅读齐鲁,对我而言,我的这份档案就是要告诉我的孩子,你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你们的时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字纸齐鲁强迫症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敬惜字纸
咏圆规
过剩的字纸
齐鲁声音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