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女八路的青春岁月

2014-09-01 10:57
齐鲁周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刘奇抗战

她们原本是大资本家、大地主、大官僚以及社会贤达人士的千金小姐——中国最早一批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学生,她们原本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做艺术家或嫁给富商,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因为她们的出现,那场战争增添了几许色彩和诗意。

北京社科院学者、著名作家张西曾采访二十几位在沂蒙山区战斗过的女八路,写成《抗战女性档案》一书。近日,张西向本刊记者讲述女八路的故事,再现一群女孩的青春岁月。

刘奇:一生都在战斗

鸡叫第一遍,16岁的女孩刘奇一骨碌爬起来,蹑手蹑脚走进父母房间,留了一封信,然后走出家门,走进深深的夜色……

如今已92岁高龄的刘奇,传奇的一生始于1938年的那个夜晚,当年只有16岁的她偷偷跑出位于临沂青驼的家,头戴表哥的大礼帽,换上表哥的衣服,女扮男装,直奔离家80里外的岸堤——八路军岸堤干校所在地。

刘奇的爷爷曾在清朝做过官,家境兴旺时有土地800亩,还兼营油坊、酒店,家中雇有长工、保姆、丫环。刘奇跑出来后,母亲在家里急得“打滚”,她却在八路军的学校里开始了学习。没过多久,日军扫荡,她和几个学员到处流浪,曾被国军搭救。当姐姐在一个山洞里流着泪找到她时,她拒绝了姐姐的建议,回归家庭,而是继续跟着部队。

1941年底,大青山突围时,19岁的刘奇正在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学习。无数战友在她身旁倒下,她产生了“救死扶伤”的念头,去山东军区卫生学校学习,后来她跟着鲁中军区的作战部队,一直战斗在沂蒙山区。

她在战斗中成长起来,成为八路军第一批野战外科医生,救治伤员群众无数。张西说,那时候的刘奇,大部队行军时,团长不敢骑马在队伍里穿梭,她却骑着一匹黄马随意穿行。一次,几个俘虏议论:“这可能是官太太吧?”一旁的连长骂道:“她是医疗所的刘所长,我们谁受了伤,都得她救我们的命。”刘奇成了山东根据地军民口口相传的“神医”。她曾创下四天四夜做200 多例头腹胸重伤外科手术的惊人纪录。被医学界称为“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界之最”,央视专访称她是“比白求恩做手术更多的八路军神医。”

多年来,张西一直与刘奇及她的家人联系密切,“她有着山东人的典型性格,身高一米六九,有胆量、果断、风风火火。很多战友一直怀念并感谢她。1963年,各大军区分别进京接受毛主席接见。当刘奇从南京坐火车路过济南,作短暂停留时,提前闻知消息的济南军区,大批官兵拥到火车站,来看望在战场救死扶伤的神医刘奇,那个场面很感人。”

部队男多女少,有些女八路开始谈恋爱,有的结婚。但刘奇一直拒绝结婚,她看到那些结了婚的女人,后来经历了一些伤痛,有的丈夫在战斗中牺牲,有的刚生完孩子,环境不允许,只能把孩子送人。她立志抗战不胜利不结婚。

1947年,刘奇与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八路军的张键结婚,离家十年,像她这样在部队这么久还没结婚的几乎没有。后来他们育有七个孩子,个个成才。

“她的一生都很精彩,对孩子说骂就骂,急眼时也动手打,但孩子们依旧佩服她。”张西对刘奇的一生同样敬佩有加,“抗美援朝时,按规定,凡是双军人的家庭,男方打仗上前方,女方留守在后方。当时已是野战医院院长的她这么说:‘我的医院都去,我怎么能不去?我非去不可!就这样,她不顾自己已有身孕,坚决带队入朝。长津湖之战,在黄草岭的山洞里,在手术台旁,她身体不支而昏倒,险些造成小产。后来,这个家庭被誉为‘抗美援朝第一家:240万志愿军中唯一的一位怀着身孕,唯一一对夫妻双双,唯一一个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加上未出世的那个孩子)入朝参战。”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刘奇一直在南京军区工作。晚年的刘奇,依旧在“战斗”。60岁退休,她学会了耍剑、舞太极;70岁,她开始学绘画,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出版画册;80岁,开始钓鱼;而今92岁,她每天散步,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想起那时年少,一群姑娘,一群兵

几乎在同一时刻,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无数少女做出了近乎相同的决定:辛锐(20岁)、辛颖(12岁)姐妹从济南出走;18岁的阮若珊离开了北平;上海女工陈若克奔向延安;刘奇女扮男装偷偷出走;16岁的张令仪离开了山西汾阳;国民党少将旅长的女儿苏伟(15岁)离开汉口,奔向陕北公学;蒙阴垛庄刘氏家族,毁家纾难,为抗战输送了大批儿女,其中就有四个女孩……

当然,接下来,这群少女会相聚在沂蒙山区,开始她们的峥嵘岁月,并成为一生的伙伴。

从2006年开始,张西采访了二十几位女八路,当时,年龄最小的82岁,最大的95岁,刘奇是这群女八路中的一员。采访很艰辛,她辗转南京、上海、大连等很多城市,“成本很高,都是自费,但觉得这是很值得的一本书。”

她试图重新打量逝去的那个时代,采访给她带来了深深的震撼:“这些参与了抗战的女性,远比我在教科书里读到的被神化了的女英雄们生动、真实、亲切和精彩,我从她们身上汲取的,不仅是抗战的那段经历。”

“当时走上战场的女孩子,大部分都是怀着一股热情,也有所谓的问题青年,失恋了,或者因为恋爱了,受到封建家庭的阻挠,也有的父亲娶了小老婆,她们对一些事情看不惯,就跑出来了。她们原本可以去别的方向,但一转弯,或直接去了抗日的战场。”张西说。

“在我看来,她们每个人,无论牺牲的、被俘过的、幸存的;无论高级指挥员的夫人、中层干部还是普通战士;无论卫生员、演员还是政治宣传员,她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她们以学生之身份,以豆蔻之年华,以生命为代价参与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回忆起这些女八路,张西说,“重要的是,那场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至今并未结束,或者说那场战争从未结束。”

女孩们到了沂蒙山区,认识字的去教老百姓文化、刷标语、鼓动妇女支援抗战,最重要的是鼓动这些妇女把儿子和老公捐出去。她们一口一个大爷大娘,成为乡村的一道风景。

张西在博客中写道:“许多年轻人没机会见到女八路,那真是你们的遗憾。我不仅见到了,而且久久地震惊于她们的美丽。因为她们与教科书和影视作品里提供的形象差异太大。”她提到出身于小资家庭的张杞,1937年抗战爆发后,她参加了八路军队伍,成为一名演员。她见到张杞时老人已经87岁,皮肤白晰,烫着时尚的麦穗头发,脸上扑了淡淡的粉底,两颊是浅浅的一抹红,嘴唇是自然红,穿着一件碎花衬衫,看上去也就60多岁。endprint

迎接她们的,是命运的重新分配,还有突如其来的爱情。阮若珊和李林热恋,创作出《沂蒙山小调》,陈若克嫁给了朱瑞,辛锐嫁给了陈明。

她们命运的分水岭是1941年底的大青山突围战,在这之前,陈若克抱着孩子已经牺牲在了大崮山。遭遇大青山突围战,辛锐夫妇牺牲,七个月身孕的甄磊牺牲,张杞等一些女孩被俘,德国人汉斯·希伯牺牲后,他的妻子秋迪曾三次重回大青山,祭奠丈夫。

而今,一切硝烟散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女战士,不再生硬、隔膜、或者被随意变形,她们是那样的亲切、朴实。或许,她就是每天缓缓走过榕树荫的老奶奶,或许,她就坐在花园的长椅上,聆听着树梢鸟儿的歌唱。她会想起多少年前的那个上午,她还是一个小丫头,唱着歌走过村头,远处,一排机枪离她们越来越紧……

七十年家国,鲜花老去之后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张西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寻找、理解和书写另外一些中国女性的故事。一位读了《抗战女性档案》的读者说:“在这种寻找、理解和书写的过程中,她找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脊梁和灵魂。”

在采访中,张西切身体会到了她们追求的纯净,“现在回忆起来,每一位抗战女兵跟我的见面都那么朴素而美好。她们对信仰的追求那么纯粹,95%的老兵与我没有距离,我们一下子就有了特别亲近的感觉。与她们交流的过程,也每每让我心灵得到净化。而与之相反,当下的一些官员,很少有人能让我肃然起敬。这就是我8年前寻访这些女八路的最大收获。我很庆幸,我比当代人多喝了一杯心灵鸡汤,我如何被滋养的,我收益了多少,我心里明白。”

“我自己也在想,如果我生在抗战年代会怎样?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温良的小知识分子,我有没有勇气把生命也交战争?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不确定我会像刘奇那样勇敢。”张西说,70多年前的一群女孩,她们同样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当时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队伍,大量吸收了女性,她们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抗战,当年很多华侨从国外回来,帮助中国抗战的飞虎队员里,许多都是美籍华人。而现在,很多人往外跑,这个现象倒是值得深思。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多数华人对故土的情感是浓厚的,与在哪里生活无关。”张西谈道,她曾经采访过一些身在台湾的国军抗战女兵,她们有的现散落在美国,“她们也是中国人,也为那场战争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而且至今提起来,均无怨无悔。她们见到我,唱的都是同一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亲爱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我录下了她们苍凉悲怆的声音,我记住了她们含泪唱歌的面容,我忘不掉她们沦为亡国奴时的痛。然而,时光无情,这些曾经的民族栋梁在我身后一个个凋零。因此,我寻访中国抗战女兵的步伐还不能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奇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ulations of equity—based crowdfunding in China and USA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
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