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龙 龚翔
摘 要:农业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短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现阶段的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研究,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此,本文从不同阶段的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角度,通过建立相应模型,采用二项logistic分析,得出现阶段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变化的过程,从而分析结果,得出初步推断,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二项logistic模型;农业经济;生产意愿;对策建议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光取决于城镇经济,也决定在农村经济。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也相应下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下降到38.1%,占乡村就业人员比重下降到63.4%,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加剧。[1]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他们既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又因年龄过大而无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的结果更加显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20岁以下的占5.3%,21~30岁的占14.9%,50岁以上的占32.5%[2]。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先发地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以浙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例,50岁以上的占到53%,30岁以下的仅占6%。在校读书的“90后”,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将农民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在外找工作或经商的80后、90后也大部分不愿意回到农村务农。
杜乃涛指出,依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确定,45岁及以上的农业劳动力为老年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所占比重超过农业劳动力15%时就可称之为劳动力的老年型结构。对照这个标准,“谁来种地”、“靠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实在令人担忧。[3]
针对此,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角度建立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存在的模型关系,从中探究出农村生产意愿在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有怎样的显著关系。文章会用logistic二项分布模型为基本,通过SPSS分析软件得出结果,并在最后通过分析给出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一)理论基础及变量选择
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明显的地区性,按照当前的统计口径,农村转移劳动力是指:到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或者虽然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4]同时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形成了农村人口对待农业生产意愿的变化,对于中国农民,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同时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人口对土地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农民进城就业的不稳定与风险性,使得绝大多数进城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往往是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从而对待生产意愿,往往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不同的观点,年轻的一点更愿意转移劳动力,去城市发展自己,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不同性别也会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更不愿意从事劳动量大的生产;最后农村人口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会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
(二)研究假设
由于数据是通过人工咨询的方式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因存在个人隐埋未透露真实意图而存在数据的偏差,故而鉴于此,需假设:
1.参与调查的人员完全出于真实意愿;
2.解释变量不存在大的变动和其他主观影响;
3.农业生产意愿只存在愿意和不愿意两种选择,不存在模糊的选择。
(三)模型选择和变量赋值
Logistic回归模型是研究定性变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之一,鉴于因变量“农民有无生产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所以,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最为理想。Logistic 回归就是针对二元因变量,即是1或者0,在logistic曲线中有一个临界递增的s型函数,当X越接近于无限大时exp(x)会越近于无限大,此时logistic 函数会越接近于1;同时,当x→-∞时,exp(x)会越接近于0,此时函数会越接近于0.。其函数公式为:
在5项指标中,首先,对被解释变量“有无生产意愿(Y)”进行赋值,回答“有”赋值为“1”,回答“无”赋值为“0”;其次,对各个解释变量进行赋值,“性别”,为“男”
赋值为“1”,为“女”赋值为“2”,“是否参加新型医疗”,回答“有”赋值为“1”,回答“无”,赋值为“0”。?各变量的赋值及对各因素影响农民生产意愿的作用方向预期见表1:
三、数据计算与分析
(一)数据计算
根据变量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对数据进行了Logistic回归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将有无生产意愿(wish)作为因变量,将为了年龄(age)、性别(gender)、是否参加保险(insurance)项作为自变量全部引入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方程形成模型1,在此基础上,采用Wald向后统计法,将进入和删除标准设为的0.05和0.10,依次将显著水平不符合保留要求的自变量逐一删除,直到所有的变量都在既定水平上统计显著为止,最终得到回归模型。其模型表示为:
(1)
(二)结果分析
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从模型的Wald检验值来看,模型(1)见表2的显著性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其拟合优度良好,因此,本研究计量分析模型以模型(1)为主,对影响农民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显著性进行归纳分析。endprint
从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年龄、性别、保险金3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从统计结果来看,不同年龄段对生产意愿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0.01水平上显示相关,表明在其它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年龄的不同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看法不懂,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有不同。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城市而言,增收仍然缓慢,在追求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中,农村中年轻的人更愿意接受城市生活,追求城市工作,而年老的人由于缺少必要的劳动技术,难于在城市中立足,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年龄大的人倾向于在农村家里。
性别影响系数在回归中体现着正的影响关系,说明性别的不同对农业生产意愿也存在着一定影响,主要是农业生产属于高强度的作业,男女在生理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如男士体能一般比女性要强,且能处理很多农业机械及农业操作。故而女性对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缺乏积极性。
最后一项影响因素是关于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参加了社会医保对从事农业生产意愿也有影响,且影响系数为正。社会保障的完善,确保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有了一定保障,会积极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府提高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对农业生产会起到好的作用。
四、结论与相应对策
(一)结论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的生产意愿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基本印证了起初假设,说明所得结论是有效的,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年龄的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是目前主要影响农村生产的因素,尤其是年轻的人更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更希望走进城市参加工作;性别的不同也对生产意愿产生影响,应合理调节性别不同的劳动结构;最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引入对农业生产起着很大作用,能够保障农民利益和人身安全,是直接性的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的。
(二)相应对策
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关键在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以及低收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职业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
2、合理化安排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从事农业工作
目前农业作业有大杂烩的状态,应该合理分工,让各个从业者能提供最大化的劳动效果,这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如可在当地开办农业作业培训学校,让年长有经验的人给上课等。
3、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
政府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使农民人身以及财产等各方面有保障,农民积极生产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后顾之忧才会解除。加大农村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自觉从事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邓永胜. 农业生产愿望和技能 [N]. 中国青年报,2012-12-19(10).
[2]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
[3]杜乃涛. 农村经济问题探索 [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89-98.
[4]曾湘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M].南京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100)endprint
从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年龄、性别、保险金3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从统计结果来看,不同年龄段对生产意愿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0.01水平上显示相关,表明在其它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年龄的不同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看法不懂,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有不同。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城市而言,增收仍然缓慢,在追求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中,农村中年轻的人更愿意接受城市生活,追求城市工作,而年老的人由于缺少必要的劳动技术,难于在城市中立足,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年龄大的人倾向于在农村家里。
性别影响系数在回归中体现着正的影响关系,说明性别的不同对农业生产意愿也存在着一定影响,主要是农业生产属于高强度的作业,男女在生理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如男士体能一般比女性要强,且能处理很多农业机械及农业操作。故而女性对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缺乏积极性。
最后一项影响因素是关于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参加了社会医保对从事农业生产意愿也有影响,且影响系数为正。社会保障的完善,确保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有了一定保障,会积极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府提高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对农业生产会起到好的作用。
四、结论与相应对策
(一)结论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的生产意愿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基本印证了起初假设,说明所得结论是有效的,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年龄的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是目前主要影响农村生产的因素,尤其是年轻的人更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更希望走进城市参加工作;性别的不同也对生产意愿产生影响,应合理调节性别不同的劳动结构;最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引入对农业生产起着很大作用,能够保障农民利益和人身安全,是直接性的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的。
(二)相应对策
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关键在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以及低收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职业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
2、合理化安排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从事农业工作
目前农业作业有大杂烩的状态,应该合理分工,让各个从业者能提供最大化的劳动效果,这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如可在当地开办农业作业培训学校,让年长有经验的人给上课等。
3、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
政府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使农民人身以及财产等各方面有保障,农民积极生产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后顾之忧才会解除。加大农村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自觉从事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邓永胜. 农业生产愿望和技能 [N]. 中国青年报,2012-12-19(10).
[2]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
[3]杜乃涛. 农村经济问题探索 [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89-98.
[4]曾湘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M].南京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100)endprint
从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年龄、性别、保险金3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从统计结果来看,不同年龄段对生产意愿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0.01水平上显示相关,表明在其它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年龄的不同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看法不懂,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有不同。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城市而言,增收仍然缓慢,在追求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中,农村中年轻的人更愿意接受城市生活,追求城市工作,而年老的人由于缺少必要的劳动技术,难于在城市中立足,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年龄大的人倾向于在农村家里。
性别影响系数在回归中体现着正的影响关系,说明性别的不同对农业生产意愿也存在着一定影响,主要是农业生产属于高强度的作业,男女在生理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如男士体能一般比女性要强,且能处理很多农业机械及农业操作。故而女性对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缺乏积极性。
最后一项影响因素是关于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参加了社会医保对从事农业生产意愿也有影响,且影响系数为正。社会保障的完善,确保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有了一定保障,会积极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府提高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对农业生产会起到好的作用。
四、结论与相应对策
(一)结论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的生产意愿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基本印证了起初假设,说明所得结论是有效的,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年龄的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是目前主要影响农村生产的因素,尤其是年轻的人更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更希望走进城市参加工作;性别的不同也对生产意愿产生影响,应合理调节性别不同的劳动结构;最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引入对农业生产起着很大作用,能够保障农民利益和人身安全,是直接性的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的。
(二)相应对策
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关键在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以及低收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职业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
2、合理化安排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从事农业工作
目前农业作业有大杂烩的状态,应该合理分工,让各个从业者能提供最大化的劳动效果,这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如可在当地开办农业作业培训学校,让年长有经验的人给上课等。
3、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
政府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使农民人身以及财产等各方面有保障,农民积极生产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后顾之忧才会解除。加大农村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自觉从事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邓永胜. 农业生产愿望和技能 [N]. 中国青年报,2012-12-19(10).
[2]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
[3]杜乃涛. 农村经济问题探索 [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89-98.
[4]曾湘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M].南京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