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文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无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原动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是现代教育形势下的重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问题意识; 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74-0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无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原动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是现代教育形势下的重要教学目标。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问题模式趋于固定化
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尽方法设计“连环套”,一环套一环,硬是把学生的思路套入了预想的教案中,对超出预想的问题不予理会或不正面回答。这样的提问模式使得问题成了引学生入“洞”的“圈套”,不仅淡化了学生提问的意义,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片面的好学生标准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最好的学生就是最会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不论老师出了多难的题目,学生都答得出,而且答得巧妙,甚至天衣无缝。其实,这样的教育模式,充其量也只能是复制一批像老师一样的优秀学生而已。学生是不可能超过老师的,因为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回答地位。
3、灌输式教学模式
由于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不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只重视对知识结论或结果的传授与掌握,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没有机会提问。特别是在只重视知识结论而轻视过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决由他人提出的问题,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巩固这些知识,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不能自我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许多学生失去问题意识。
4、对思想品德课职能的片面理解
许多人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根本职能就是统一学生的思想,消除学生与教材、与国家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认识。然而,真正的统一必须经过各种思想观点的展示、交汇、碰撞、交锋与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学生问题产生、提出、辨析、解决的过程。不经过这一过程的统一实质上是对学生思想的禁锢,无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生长,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充足的养料和及时的修剪。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或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化的、动态的问题意识,而且不仅是量化上的从少到多,更是质化上的从简到精。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鼓励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
2、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想问
认知冲突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好奇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就会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情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提问。一是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事物,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产生问题。二是学生试图去探索与解决新事物,但是往往用已有的知识又不够用,于是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问题。三是当学生处于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学生的问题也就产生了。通过认知冲突将“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善问
疑问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学生无疑可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置和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涌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悉心配置问题通道,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并在教师的点化下,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而,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问;要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材料,让学生能问;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惟有如此,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势的局限,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