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4-09-01 15:54王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特质焦虑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大学生考研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状况,为有效缓解大学生考研压力提供心理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焦虑问卷(STAI)对1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考研大学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非考研大学生,双方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01);2.考研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考研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4.跨专业考生的状态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不跨专业的考生,双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特质焦虑程度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考研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相应的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

关键词:考研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36-02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增加,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担忧恐惧的情绪状态[1]。考试焦虑对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处于考试焦虑状态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考研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考试焦虑状况近年来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认真关注。我国学者申鲁军编制了信度、效度较高的大学生考研焦虑量表,以作为相关的心理研究工具[2];他还进行了师范类大学生考研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有82.7%的人存在考研前焦虑,学校干扰、考试干扰、复习准备不充分、低效能感是大学生考研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3]。

由上可见,学者们重点研究了大学生考研焦虑的严重程度、原因及影响因素。但是,大学生考研焦虑状态如何?有无性别、生源地、跨专业与否的差异?目前尚无学者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拟以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量表来探讨大学生考研焦虑状况及其性别、城乡、是否跨专业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为有效缓解当代大学生考研压力提供心理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山东省济南市一所大型考研培训机构73名考研大学生及济南某高校不参加考研的72名非考研学生为研究对象。被试平均年龄为23.01±1.16岁。

2.研究方法。团体施测,一共发放问卷180份,剔除无效问卷35份,有效问卷数为145份,有效回收率为80.56%。

3.研究工具。本研究使用状态-特质焦虑焦虑问卷(STAI)[4]。该问卷是由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于1970年编制问世,并于1983年修订,1988年译成中文。该量表作为一种自评量表,其效度高,尤其是能将当前(状态焦虑)和一贯(特质焦虑)区分开来。前者描述一种不愉快的短期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等,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后者则用来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

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得出统计结果。

二、结果

1.考研大学生与非考研大学生焦虑状况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考研学生和不考研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状态焦虑中,t=13.414,P<0.001;在特质焦虑中,t=13.358,P<0.001。即考研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不考研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

2.考研大学生焦虑状态的性别、生源地、跨专业与否的差异比较。(1)考研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男生考生和女生考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状态焦虑中t=-0.980,P>0.05;在特质焦虑中t=-0.477,P>0.05。即男生考生和女生考生在考研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考研大学生焦虑的生源地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城乡考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状态焦虑中t=1.936,P>0.05;在特质焦虑中t=0.857,P>0.05。即城市考生和农村考生在考研焦虑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3)考研大学生焦虑的跨专业与否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是否跨专业考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状态焦虑中t=2.111,P<0.05;而在特质焦虑中t=0.258,P>0.05。即跨专业考生和本专业考生在状态焦虑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特质焦虑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1.考研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考研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考研学生,双方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考研者都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应该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充分重视。究其原因,可能为:首先,与考研压力有关。考研作为应激性生活事件,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大脑皮层适度唤醒,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而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大脑皮层过度唤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严重的可导致心理损害或疾病发生[5];其次,与自我效能感有关。如果考生准备考试的时间不充分,或在复习瓶颈期看不到成绩的提高,就会怀疑或否定自己,导致自我效能感下降,从而产生抑郁、紧张的心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个体产生严重的焦虑水平。学校应当及时发现有高度考研焦虑的学生,并加以引导,以缓解其考研焦虑,从而形成正确的考研心理。

2.考研大学生焦虑状态的性别、城乡、跨专业与否特点。(1)不同性别考生的考研焦虑状况。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考生在焦虑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男女,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究其原因,可能为他们在考前会受到相同因素的影响:来自学校安排的课程、考试等学校因素的干扰;来自复习时间不充足、效率低下等复习准备不充分因素所导致的自我效能感下降的干扰;来自父母亲朋好友的期待等因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增加的干扰。(2)城乡考生在焦虑程度上的状况。本研究发现来自城市和农村的考生在焦虑程度上并无显著差异,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这可能是不管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所有考生都来自同等高校,共享教育资源,因此具备一般考生的共性,受到相同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近些年公费研究生名额越来越多,解决了农村考生的经济之忧,因此所有考生都可以自由选择报考学校,所以他们在临近考试都可能焦虑或放松。(3)跨专业考生和本专业考生在焦虑程度上的状况。跨专业考生和本专业考生在状态焦虑水平上有显著差异。跨专业考生由于是在短期内重新接触一门新的专业,比起本专业考生感到自信心不足,而且在短期内要做到比较深入的复习会比较吃力,随着考试的临近,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而本专业考生由于对所考专业比较熟悉,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是不论跨专业考生还是本专业考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因为从长期来看,考研对于所有考生都需要一个较长而又系统的复习准备过程,都受到一些相同因素的影响。因此二者在特质焦虑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导致自己考研焦虑的原因,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评价、成就动机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来控制一些外在因素对考研焦虑的影响,进而维持适度的考研焦虑。

参考文献:

[1]杨明均,曾英.谈谈学生的考试焦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l,(1).

[2]申鲁军.自编大学生考研焦虑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6).

[3]申鲁军.师范类大学生考研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5]吉峰,徐富明,冯虹.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05).

作者简介:王蕊(1987-),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质焦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特质焦虑在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高特质焦虑个体情绪注意偏向的脑网络研究
教养方式在特质焦虑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
状态焦虑、刺激呈现时间、特质焦虑水平对注意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
特质焦虑者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