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模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启示

2014-09-01 21:56:11牟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微课

牟辉

【摘要】“微课”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存在,为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学习运用“微课”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本文在对“微课”内涵和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微课”理念下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培训模式,为目前的教师培训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培训;集中培训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一、微课程的内涵

“微课”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工作者对更加主动的学习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和面对面教学都是尝试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变革与尝试,“微课”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因此,“微课”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地尝试,的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微课”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

1.“微课”的内涵符合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是要求中小学教师为获得专业化发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借助各种教育技术工具获取、处理、综合运用和评价教育信息,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的一种专业素养。

2.“微课”有利于教师知识的建构

在教师培训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和教育行动的主体。一位教师的成长,除了具备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还要在大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反思,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与环境的对话与交流,逐步生成属于个人独有的教育经验。

三、基于“微课”的中小学教师培训

1.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师培训阶段

传统的教师培训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专家讲授方式,虽能使参训教师在短时期内系统全面地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存在着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理论脱离实践、培训效果不佳、培训流于形式等缺点。《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指出:“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

“微课”远程网络培训采取了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为在教师培训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提供了可行之路,同时也为改进参与式教师培训方法、促进教师培训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理论是指导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根据培训的系统设计原理,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的目的、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参训教师群体的学习特点等.并且考虑培训环境和条件能否支持开展网络环境的参与式培训.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对参训教师个人、群体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问卷、半开放性访谈、有意识的观察等方式了解培训需求和现状。

培训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确定培训主题,制定培训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培训课程的设计和视频录制。在课前视频内容中,应关注和选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东西和学科研究中的前沿动态,又要结合教师自身的主观需求。参训教师在集中培训之前,利用“视频”平台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实现自主学习。

2.集中培训阶段

在最大化的开展网络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教师集中培训,需要真实环境参训的活动,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设计课堂培训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帮助其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培训实施的过程应该包括小组内协作学习、“培训答疑”交流会、总结评价三个主要部分。

小组内协作学习阶段:让参训教师在真实的环境中相互认识、彼此熟悉。在集体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因此,在协作学习阶段,培训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做好参训教师的“导师”,又要成为他们“团队的协作者”,帮助参训教师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参训教师也要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培训内容的学习。整个过程要促进参训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培训效果的提升。

“培训答疑”交流会阶段: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专家答疑”的部分,另外一个是“经验交流”分享的部分。“专家答疑”是被培训者向参加答疑活动的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可以是在课前学习培训内容中的理论问题,也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教学问题。通过这种“专家答疑”的方法,学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教学理论知识的解答。“经验交流”分享则是组织设计“微课”优秀的教师现场传授经验。在欣赏优秀“微课”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成向同伴学习与自我反思。学习、开发“微课”的过程即为启发教师实践、思考、提升、交流、分享的过程。

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培训要求培训者在每个模块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个阶段培训者占“主导”地位,带领参训教师对本模块培训的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评价,让参训教师对本模块的培训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促使培训者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以灵活地满足参与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在整个培训活动开始前,对参训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况录像。待培训活动结束后,再次对参训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况录像,分析其中的变化。

“微课”是信息化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变革了班级授课制的讲授方式,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培训时,参加培训的教师也是有针对性,有目的参加培训,也给教师较为持久的推动力,让他们在自觉的充电学习。同时,参训教师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疑惑提炼出来,有针对性的整理自己的思路,可以在培训中和专家级其他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微课”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再培训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肖红艳,张小莉.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3

[2]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全球教育展望,2005

[3]【美】雷德蒙·A·诺伊等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口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全球教育展望,2005

[5]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44
“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感悟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04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5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