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之古代诗歌选修教材处理思考

2014-09-01 11:00黄辉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理解

黄辉

摘要:古诗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语文除作文外占分比重第二大的知识板块。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诗歌鉴赏能力,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重点思考的问题。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为例,本文将从教材处理的角度对新课改后诗歌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材处理;诗歌教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36-01

2013年秋季学期的后半学期,广西绝大多数的高二学生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选修课程。而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列为完成必修课程后的首门选修课程。如何顺利地进行此门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诗歌之部”共分三个单元: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上看,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内容,阐明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考点。而如何处理这三个单元的内容,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

一、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这种方法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去设置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单元多首诗歌对同一知识点的不断重复、巩固性的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即可掌握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做法笔者认为适合运用于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毕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这种不断重复以达到巩固的教学方式对基础薄弱者而言效果是最好的。

二、大开大合,纲举目张

这种教材的处理方法首先要求授课人要有起码一次高中教学的循环经验或对高考古诗考点较为熟悉。其次接受者的语文基础知识要较为扎实。只有在两种前提条件都能满足的情况下,此种教材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现笔者就第二种方法具体地谈一下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诗歌之部”的处理过程。

首先,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要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可以在正式进入教学内容前用2到3个课时,让学生自我阅读教材57页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尤其是重点了解和把握唐宋两朝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艺术特征和常见主题。

其次,按高考诗歌题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使诗歌内容一体化。按照高考的考点要求,可将诗歌按照题材分为七类:风情景物诗、羁旅乡思诗、离情别绪诗、咏物抒怀诗、边塞诗、思妇闺情诗、咏史怀古诗。现今教材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已经包含完这七类诗歌,接下来老师们可能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把选修课本和读本里面的各类诗歌找出来,并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还要思考哪几首是该类诗歌中的精讲内容,余者如何处理等问题。

笔者按照诗歌的题材,将课本及读本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分类。

风物景色诗

选修课本:《夜归鹿门歌》P28《梦游天姥吟留别》P30《登岳阳楼》P33《菩萨蛮》P365《旅夜书怀》P36《新城道中》P37《阁夜》P43《虞美人》P47。

语文读本:《乌夜啼》P43。

边塞诗

选修课本:《燕歌行》P53。

语文读本:《十五从军征》P17《兵车行》P35。

咏史怀古诗

选修课本:《蜀相》P14《越中览古》P19《扬州慢》P37。

语文读本:《登金陵凤凰台》P34《咏史》P22。

羁旅乡思诗

选修课本:《长相思》P38《苏幕遮》P50《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54。

语文读本:《苏幕遮》P50《八声甘州》P53。

离情别绪诗

选修课本:《今别离》P20。语文读本:《寄黄几复》P48《蝶恋花》P51《青玉案》P57。

咏物抒怀诗

语文读本:《梅花落》P26《在狱咏蝉》P30《山园小梅》P46《戏答元珍》P47《咏煤炭》P61《咏菊》P68。

思妇闺情诗

选修课本:《一剪梅》P20《菩萨蛮》P55。

语文读本:《行行重行行》P18《迢迢牵牛星》P20《燕歌行》P21。《玉阶怨》P27《浣溪沙》P42《蝶恋花》P52《水龙吟》P55。

第三,按诗歌题材分好类后,还需要明确高考的诗歌考点。

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语言鉴赏:炼字,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鉴赏: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提炼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四,明确了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后,就要结合已经分好类的诗歌,有重点地选择精讲的诗歌,并明确所讲诗歌所需要传达的知识考点。

第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概括各类诗歌的特点。

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我们要学会选择一条适合学生和自己的那种。只有这样,才能省时省力,才能有效地达到我们开设选修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文学界(理论版)》,2012(07).

[2]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理解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