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侠义精神比较
——以《史记·游侠列传》和《堂吉诃德》为例

2014-09-01 02:58张蕊蕊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侠士游侠骑士

张蕊蕊

中西方古代侠义精神比较
——以《史记·游侠列传》和《堂吉诃德》为例

张蕊蕊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史记·游侠列传》和《堂吉诃德》分别表现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尚武精神。从侠士和骑士的形象比较及从中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可以看出二者在维护正义、扶危济困、慷慨无私等方面显现出相同的“义”的精神品质,但在相同的现象背后,隐含的关于侠义的理解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侠义精神 骑士精神 《史记·游侠列传》 《堂吉诃德》

人类历史上对于英雄的崇拜历久不衰,而神话传说中英雄身上表现出的“义”的品质可以说是后代侠义精神的滥觞。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类文学,而侠义小说则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骑士和侠士都具有伸张正义、扶持弱小、慷慨无私等特点,然而两者在相似的表象下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观念。

一、主要人物的对比分析

司马迁是第一个为游侠立传的人,他将列举的游侠分为卿相之侠、布衣之侠和暴徒之侠三类。司马迁认为布衣之侠“虽时扞当世之文网,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但是前人没有写他们,所以他要为这类侠士立传。

鲁国的朱家“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却一心为他人的急难奔走。“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重,终身不见也”。朱家的义举使天下人“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他虽然救过许多豪杰,“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郭解以丰厚的财物接济别人而不求回报,他外甥欺负别人而被人所杀,郭解的姐姐要他报仇。在了解了事实之后,他说:“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人们都称赞他是仁义之侠。郭解还能以德报怨,郭解出门人们都给他让路,但有一个人坐在道旁不让路。郭解说:“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还悄悄帮那个人减除了劳役,他低调地化解了洛阳人的仇怨之后连夜离开。他为人很谦敬,“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司马迁说:“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然而,由于郭解的行为与统治者的意愿相悖,汉武帝最终找借口杀了郭解及其翁伯。“虽死犹闻侠骨香”,司马迁笔下的郭解是一个很值得人同情的悲剧形象。

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下层人民的利益,是仁义之士。《堂吉诃德》作为一部杰出的骑士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虽然在表面上给人以疯癫之感,但他的行为是骑士精神的典型代表。塞万提斯“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好的感情,透过令人忍俊不禁的一件件荒唐事,人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疾恶如仇、见义勇为、大方的英雄气概”①。

堂吉诃德救下被主人鞭打的小牧童,结果却使小牧童被打得更惨;他把风车当成巨人冲去决斗的结果是摔得遍体鳞伤;他将店主的女儿想成城堡主的女儿并认为小姐爱上了自己,结果受到捉弄;他把羊群当成敌国的军队,冲进去乱刺一气;他释放了一伙囚犯结果被囚犯揍了一顿……这些看起来荒唐的行径下蕴含的是堂吉诃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骑士精神。

首先,堂吉诃德身上表现出为维护正义不怕牺牲、保护弱小的精神。他救下遭主人毒打的小牧童、毫不畏惧地冲向风车等都是出自善良的本性。“天叫我生在这铁的时代,是要我去恢复那金子的时代”。其次,他具有慷慨无私的品德,为了心目中伟大的骑士事业,他可以献出一切。他放弃舒适的生活,出门冒险行侠,当桑丘的驴被偷后,他答应把家里的驴驹分三匹给他等。最后,堂吉诃德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女性总是谦恭有礼,他将臆想的心上人视为“黑暗中的光明,痛苦中的换乐,前途的北斗星,命运的主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她。

二、侠士精神和骑士精神的对比

无论是侠士还是骑士,他们的行为都是围绕“义”展开的,表现的是正邪间的冲突。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两点相似之处。

第一,中国的侠士伸张正义,施恩不求回报。游侠能够救人于困厄,典型的是朱家在朝廷通缉季布的危急关头,冒着牵连九族的危险救助季布,却不求回报。而骑士也尊重所有弱者并成为他们的保护者,如威廉·卡克斯顿在《骑士阶层》中说:“骑士之责任在于护卫寡妇、孤儿、病人及无钱无力者。”堂吉诃德说:“他要消灭一切暴行,承当种种艰险。”

第二,侠士和骑士都有慷慨大方的特点。中国的侠士面对需要救助之人能慷慨解囊,朱家“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郭解“厚施而薄望”。堂吉诃德在和牧羊人对话时发表的关于“黄金时代”和“黑铁时代”的议论,表现出对财产共有、生活幸福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中西方侠士的这种相通的精神观念代表的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的道德品质,虽然如此,但侠士与骑士的“义”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首先,动机与目的不同。骑士之“义”更多的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产物,他们以封建君主和教会的利益为准则,追求的是个人荣誉,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如《圣忒莱的小约翰》中约翰到四大强国冒险的目的是履行职责,中国的侠士们则将“义”看得非常重,其侠义行为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更多的是出于一种道德感。

其次,与统治阶级的关系不同。中国的侠士代表的是下层民众的利益,游侠希望消除世间不平事,有“任侠”之称,如《搜神记》中的《三王墓》中侠客反抗暴政的形象,但是游侠“以武犯禁”,成为统治者打压的对象。骑士是封建君主和教会利益的维护者,他们要铲除的是背叛君主的行为和异教行为等,著名的《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系列故事就明显表现出了这点。

最后,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中国古代侠客认为“义”高于爱情,《游侠列传》中根本没有提及女性,后来古代游侠文学中爱情、女性也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骑士的爱情本身就是他们“义”的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他们典雅的爱情观,如《特里斯丹和依瑟》中对爱情不可抗拒的赞颂、著名的“破晓歌”等。

三、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由于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体系,经济形式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作者生活遭际的差异导致这些不同。

首先,经济形式不同。中世纪时期的西欧教权和君权没有完全统一,产生了服务于战争的兵种——骑士,骑士相当于封建君主的雇佣兵。中国是封建专制的皇权,皇帝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游侠行为对于皇权是一种挑战和威胁。

其次,文化背景不同。游侠文学属于东方文化体系,“儒家的理念、墨家的行为,使游侠节操儒化,使游侠的行为墨化”②。中国侠士带有强烈的社会道德和舆论的约束力;骑士文学属于西方文化体系,以宗教信仰和理性精神进行自我约束。骑士代表的是西欧上层社会的文化精神,随着欧洲封建体制的瓦解,骑士文学烟消云散。中国的侠士是大众文化的产物,武侠小说没有像骑士文学一样消失。

最后,作者的人生遭际不同。司马迁因李陵之事遭受宫刑,身心受到极大创伤,所以对遭统治者打击报复的游侠有着惺惺相惜之感。塞万提斯所处的西班牙“面临政治和经济上的危机,并在军事外交上屡遭失败,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的威风已荡然无存。在国内,为了镇压人民的不满,宗教裁判所进行了严厉的迫害”③。塞万提斯因为富有正义感得罪了权贵和教会,数次被诬下狱。堂吉诃德“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④,寄予的是塞万提斯全部美好的感情。

无论是中国的侠士之义还是西方的骑士之义,表现的都是人类追求正义、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然而,由于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作者经历的不同,他们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道路,同时对各自国家后世的文学发展和民众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释:

①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4.

②毕庶春.游侠文学漫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1.

③④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2.

[1]黄永林.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骑士文学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1999(2).

[2]令狐兆鹏.武侠文化与骑士文化之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塞万提斯.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闻婧男.史记游侠形象研究[D].

[6]袁月.西方骑士文学的情与中国侠义小说的义[D].

猜你喜欢
侠士游侠骑士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克里夫兰骑士
黑暗游侠 STEPHEN JACKSON
小米游侠记:看戏
小米游侠记:腌咸菜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