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媛
随着信息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创新呈现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和快速变化的特征,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带动了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的有力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电商巨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逐步涉足金融领域,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电商+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作为网络与技术的结合,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十分值得关注。这种业务模式的本质是为平台供应商创造了一个从供货、销售、融资到结算的闭环,通过这个闭环将供应商和平台的发展有效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平台与供应商的捆绑关系,为平台消费者提供有效且可持续的服务。
以阿里巴巴为例,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了包括贷款、担保、保险、信用卡、支付结算等业务在内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实质上,已经构筑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零售银行业务平台。例如,具备了银行支付功能的“支付宝”业务,目前用 户数已超过7亿,在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占据46.6%的份额,近乎半壁江山;媲美银行活期存款的“余额宝”业务上线不足20天,累计转入资金规模就超过60亿元,用户超过250万户,发展势头强劲;阿里巴巴2013年还成立了淘宝理财事业部,涉足代理保险、基金等业务,业务种类日趋完善,交易规模迅速扩张。
面对日趋成型的互联网金融,尽管尚未对传统金融业形成实质冲击,但是金融巨头们已经感受到了寒意。某商业银行董事长上任伊始就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这需要我们做出变革”。
二、传统银行如何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
目前,电商与金融机构之间属于既竞争又融合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不能完全脱离现有金融机构独立存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向金融核心业务渗透,“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从而带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接竞争。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期,传统银行必须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而电子银行正是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而同步发展壮大的,恰逢其时,因此,传统银行要抓住机遇,以电子银行为切入点,在战略规划、经营模式以及产品设计上做出相应变革,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取得跨越式发展。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电子银行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向。一是电子银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2590.2万户,达到111215.5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10438.0万户,年净增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达到23280.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3G网络的迅速应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都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广阔的业务空间。二是电子银行业务给传统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整体实力赶超同业的机会。大多数银行的电子银行产品与同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少有走在同业的前列,如果能继续做好做强电子银行业务,就能通过电子银行争到一个拼抢同业地位,重新洗牌的机会。
从内部环境看,以农业银行为例,电子银行已是其业务经营发展所依。一是电子银行业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全行上下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视程度已普遍提高。二是网点转型给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网点“软”“硬”转型的稳步推进,必将通过业务分流、技术升级、服务优化助推电子银行业务的提速提质发展。
四、电子银行创新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要放下“高傲”的姿态,抛弃以“业务为中心”的旧思路,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新思维。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或许得从了解客户开始。
未来零售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大数据”,即结合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投其所好地推销产品。目前,传统银行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银行长期以来使用的系统相对封闭,缺少与互联网的交互,客户的参与度非常低,银行没有客户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记录,也就是没有真正的客户行为数据。以客户为中心,也是一种态度。以超级网银为例,目前只有少数商业银行对超级网银的跨行资金归集功能是全开放的,小小细节体现了一种态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服务客户,方便客户。
(二)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业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显示,2012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中由第三方支付产生的交易规模达35000亿元,占据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44.59%,用户规模达到2.3亿,第三方支付公司逐渐成长为电子商务军团中的领军人物。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积极投入电子商务发展,就成为传统银行抓住战略机遇,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决胜关键。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而商业银行也可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中获益。双方合作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张存款规模,有利于双方实现渠道、客户、信息以及产品的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有利于激发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创新能力。近些年,部分商业银行不仅仅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各种新产品进行了合作,更突破传统,制定了适合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业务规则,以期在支付安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从拓展业务角度,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渠道平台建立阶段、迁移顾客服务阶段、渠道充分有效利用阶段和理想的电子银行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处于第三个阶段。而理想的电子银行其显著特征是电子渠道间互连互通,线下与线下有效互动,银行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服务渠道,并通过客户的线上行为,对客户需求做出明确判断,进一步引导客户到线下继续办理复杂业务,提高客户综合价值。
传统互联网思维是极力将用户搬到网上,但市场最大的数据源永远都是在线下。基于此,内蒙古农行在狠抓线上营销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银行线下营销。如正在全区开展的电子银行“赢在大堂”活动,就是要坚守营业网点这个重要阵地,发挥“赢在大堂”的经营理念,重视客户价值的提升。发挥大堂经理、大堂副理的作用,创新培训模式,通过“一页纸培训”、“一句话营销”,“一周一产品”、“一月一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营业网点服务和营销“两个能力”,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服务品质,有效解决存量客户粘性下降、潜在客户资源流失等问题,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营销模式多样化,营销管理精细化
在营销模式的设计上要紧跟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采取灵活新颖的营销模式,吸引客户有兴趣尝试并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在营销渠道上也要大胆创新。随着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传统的理财模式已满足不了投资日益多样的需求,网络理财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催生出全新的适应投资者需求的理财模式。投资者原来在线下实体金融机构“被推销”,如今转为上网主动购买,反客为主的网络理财模式无疑给金融业带来机会、改变甚至冲击。如建、工、招、交通银行均已推出网银专享、手机专享理财产品,收益高于柜面。
在实施营销活动过程中要做到精细化,力争做到精准营销。如信息推送业务,在推送形式和对象的选择上要恰当,推送时机也有讲究。例如针对商务圈白领的营销方式优选短信、电邮等,可选择下午下班之前2小时发送,作为工作调剂的活泼形式更容易被他们关注。而针对小生意人、家庭主妇等客户,工作日白天的电话推荐更容易促成销售,提高营销投入产出比。
(五)要配合进行科技创新和组织架构管理创新
作为与科技信息产业息息相关的电子银行,其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特别是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数据支持等方面需求迫切。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颠覆了传统业务流程和管理手段,因此,更需要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方面做出相应变革。
五、关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风险形势
互联网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创新机会,为投资者了带来方便,与此同时,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等网络风险也随之显现。同时,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也将因互联网的特殊性而以新的形式出现,这些都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传统银行要科学评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风险形势,转变传统风险管理方法,采取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手段,为传统银行业实现成功转型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杨再梅
随着信息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创新呈现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和快速变化的特征,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带动了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的有力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电商巨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逐步涉足金融领域,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电商+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作为网络与技术的结合,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十分值得关注。这种业务模式的本质是为平台供应商创造了一个从供货、销售、融资到结算的闭环,通过这个闭环将供应商和平台的发展有效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平台与供应商的捆绑关系,为平台消费者提供有效且可持续的服务。
以阿里巴巴为例,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了包括贷款、担保、保险、信用卡、支付结算等业务在内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实质上,已经构筑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零售银行业务平台。例如,具备了银行支付功能的“支付宝”业务,目前用 户数已超过7亿,在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占据46.6%的份额,近乎半壁江山;媲美银行活期存款的“余额宝”业务上线不足20天,累计转入资金规模就超过60亿元,用户超过250万户,发展势头强劲;阿里巴巴2013年还成立了淘宝理财事业部,涉足代理保险、基金等业务,业务种类日趋完善,交易规模迅速扩张。
面对日趋成型的互联网金融,尽管尚未对传统金融业形成实质冲击,但是金融巨头们已经感受到了寒意。某商业银行董事长上任伊始就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这需要我们做出变革”。
二、传统银行如何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
目前,电商与金融机构之间属于既竞争又融合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不能完全脱离现有金融机构独立存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向金融核心业务渗透,“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从而带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接竞争。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期,传统银行必须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而电子银行正是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而同步发展壮大的,恰逢其时,因此,传统银行要抓住机遇,以电子银行为切入点,在战略规划、经营模式以及产品设计上做出相应变革,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取得跨越式发展。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电子银行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向。一是电子银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2590.2万户,达到111215.5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10438.0万户,年净增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达到23280.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3G网络的迅速应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都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广阔的业务空间。二是电子银行业务给传统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整体实力赶超同业的机会。大多数银行的电子银行产品与同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少有走在同业的前列,如果能继续做好做强电子银行业务,就能通过电子银行争到一个拼抢同业地位,重新洗牌的机会。
从内部环境看,以农业银行为例,电子银行已是其业务经营发展所依。一是电子银行业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全行上下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视程度已普遍提高。二是网点转型给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网点“软”“硬”转型的稳步推进,必将通过业务分流、技术升级、服务优化助推电子银行业务的提速提质发展。
四、电子银行创新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要放下“高傲”的姿态,抛弃以“业务为中心”的旧思路,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新思维。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或许得从了解客户开始。
未来零售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大数据”,即结合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投其所好地推销产品。目前,传统银行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银行长期以来使用的系统相对封闭,缺少与互联网的交互,客户的参与度非常低,银行没有客户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记录,也就是没有真正的客户行为数据。以客户为中心,也是一种态度。以超级网银为例,目前只有少数商业银行对超级网银的跨行资金归集功能是全开放的,小小细节体现了一种态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服务客户,方便客户。
(二)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业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显示,2012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中由第三方支付产生的交易规模达35000亿元,占据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44.59%,用户规模达到2.3亿,第三方支付公司逐渐成长为电子商务军团中的领军人物。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积极投入电子商务发展,就成为传统银行抓住战略机遇,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决胜关键。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而商业银行也可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中获益。双方合作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张存款规模,有利于双方实现渠道、客户、信息以及产品的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有利于激发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创新能力。近些年,部分商业银行不仅仅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各种新产品进行了合作,更突破传统,制定了适合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业务规则,以期在支付安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从拓展业务角度,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渠道平台建立阶段、迁移顾客服务阶段、渠道充分有效利用阶段和理想的电子银行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处于第三个阶段。而理想的电子银行其显著特征是电子渠道间互连互通,线下与线下有效互动,银行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服务渠道,并通过客户的线上行为,对客户需求做出明确判断,进一步引导客户到线下继续办理复杂业务,提高客户综合价值。
传统互联网思维是极力将用户搬到网上,但市场最大的数据源永远都是在线下。基于此,内蒙古农行在狠抓线上营销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银行线下营销。如正在全区开展的电子银行“赢在大堂”活动,就是要坚守营业网点这个重要阵地,发挥“赢在大堂”的经营理念,重视客户价值的提升。发挥大堂经理、大堂副理的作用,创新培训模式,通过“一页纸培训”、“一句话营销”,“一周一产品”、“一月一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营业网点服务和营销“两个能力”,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服务品质,有效解决存量客户粘性下降、潜在客户资源流失等问题,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营销模式多样化,营销管理精细化
在营销模式的设计上要紧跟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采取灵活新颖的营销模式,吸引客户有兴趣尝试并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在营销渠道上也要大胆创新。随着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传统的理财模式已满足不了投资日益多样的需求,网络理财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催生出全新的适应投资者需求的理财模式。投资者原来在线下实体金融机构“被推销”,如今转为上网主动购买,反客为主的网络理财模式无疑给金融业带来机会、改变甚至冲击。如建、工、招、交通银行均已推出网银专享、手机专享理财产品,收益高于柜面。
在实施营销活动过程中要做到精细化,力争做到精准营销。如信息推送业务,在推送形式和对象的选择上要恰当,推送时机也有讲究。例如针对商务圈白领的营销方式优选短信、电邮等,可选择下午下班之前2小时发送,作为工作调剂的活泼形式更容易被他们关注。而针对小生意人、家庭主妇等客户,工作日白天的电话推荐更容易促成销售,提高营销投入产出比。
(五)要配合进行科技创新和组织架构管理创新
作为与科技信息产业息息相关的电子银行,其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特别是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数据支持等方面需求迫切。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颠覆了传统业务流程和管理手段,因此,更需要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方面做出相应变革。
五、关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风险形势
互联网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创新机会,为投资者了带来方便,与此同时,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等网络风险也随之显现。同时,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也将因互联网的特殊性而以新的形式出现,这些都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传统银行要科学评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风险形势,转变传统风险管理方法,采取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手段,为传统银行业实现成功转型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杨再梅
随着信息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创新呈现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和快速变化的特征,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带动了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的有力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电商巨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逐步涉足金融领域,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电商+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作为网络与技术的结合,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十分值得关注。这种业务模式的本质是为平台供应商创造了一个从供货、销售、融资到结算的闭环,通过这个闭环将供应商和平台的发展有效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平台与供应商的捆绑关系,为平台消费者提供有效且可持续的服务。
以阿里巴巴为例,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了包括贷款、担保、保险、信用卡、支付结算等业务在内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实质上,已经构筑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零售银行业务平台。例如,具备了银行支付功能的“支付宝”业务,目前用 户数已超过7亿,在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占据46.6%的份额,近乎半壁江山;媲美银行活期存款的“余额宝”业务上线不足20天,累计转入资金规模就超过60亿元,用户超过250万户,发展势头强劲;阿里巴巴2013年还成立了淘宝理财事业部,涉足代理保险、基金等业务,业务种类日趋完善,交易规模迅速扩张。
面对日趋成型的互联网金融,尽管尚未对传统金融业形成实质冲击,但是金融巨头们已经感受到了寒意。某商业银行董事长上任伊始就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这需要我们做出变革”。
二、传统银行如何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
目前,电商与金融机构之间属于既竞争又融合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不能完全脱离现有金融机构独立存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向金融核心业务渗透,“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从而带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接竞争。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期,传统银行必须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而电子银行正是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而同步发展壮大的,恰逢其时,因此,传统银行要抓住机遇,以电子银行为切入点,在战略规划、经营模式以及产品设计上做出相应变革,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取得跨越式发展。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电子银行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向。一是电子银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2590.2万户,达到111215.5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10438.0万户,年净增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达到23280.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3G网络的迅速应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都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广阔的业务空间。二是电子银行业务给传统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整体实力赶超同业的机会。大多数银行的电子银行产品与同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少有走在同业的前列,如果能继续做好做强电子银行业务,就能通过电子银行争到一个拼抢同业地位,重新洗牌的机会。
从内部环境看,以农业银行为例,电子银行已是其业务经营发展所依。一是电子银行业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全行上下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视程度已普遍提高。二是网点转型给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网点“软”“硬”转型的稳步推进,必将通过业务分流、技术升级、服务优化助推电子银行业务的提速提质发展。
四、电子银行创新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要放下“高傲”的姿态,抛弃以“业务为中心”的旧思路,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新思维。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或许得从了解客户开始。
未来零售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大数据”,即结合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投其所好地推销产品。目前,传统银行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银行长期以来使用的系统相对封闭,缺少与互联网的交互,客户的参与度非常低,银行没有客户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记录,也就是没有真正的客户行为数据。以客户为中心,也是一种态度。以超级网银为例,目前只有少数商业银行对超级网银的跨行资金归集功能是全开放的,小小细节体现了一种态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服务客户,方便客户。
(二)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业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显示,2012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中由第三方支付产生的交易规模达35000亿元,占据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44.59%,用户规模达到2.3亿,第三方支付公司逐渐成长为电子商务军团中的领军人物。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积极投入电子商务发展,就成为传统银行抓住战略机遇,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决胜关键。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而商业银行也可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中获益。双方合作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张存款规模,有利于双方实现渠道、客户、信息以及产品的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有利于激发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创新能力。近些年,部分商业银行不仅仅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各种新产品进行了合作,更突破传统,制定了适合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业务规则,以期在支付安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从拓展业务角度,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渠道平台建立阶段、迁移顾客服务阶段、渠道充分有效利用阶段和理想的电子银行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处于第三个阶段。而理想的电子银行其显著特征是电子渠道间互连互通,线下与线下有效互动,银行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服务渠道,并通过客户的线上行为,对客户需求做出明确判断,进一步引导客户到线下继续办理复杂业务,提高客户综合价值。
传统互联网思维是极力将用户搬到网上,但市场最大的数据源永远都是在线下。基于此,内蒙古农行在狠抓线上营销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银行线下营销。如正在全区开展的电子银行“赢在大堂”活动,就是要坚守营业网点这个重要阵地,发挥“赢在大堂”的经营理念,重视客户价值的提升。发挥大堂经理、大堂副理的作用,创新培训模式,通过“一页纸培训”、“一句话营销”,“一周一产品”、“一月一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营业网点服务和营销“两个能力”,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服务品质,有效解决存量客户粘性下降、潜在客户资源流失等问题,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营销模式多样化,营销管理精细化
在营销模式的设计上要紧跟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采取灵活新颖的营销模式,吸引客户有兴趣尝试并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在营销渠道上也要大胆创新。随着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传统的理财模式已满足不了投资日益多样的需求,网络理财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催生出全新的适应投资者需求的理财模式。投资者原来在线下实体金融机构“被推销”,如今转为上网主动购买,反客为主的网络理财模式无疑给金融业带来机会、改变甚至冲击。如建、工、招、交通银行均已推出网银专享、手机专享理财产品,收益高于柜面。
在实施营销活动过程中要做到精细化,力争做到精准营销。如信息推送业务,在推送形式和对象的选择上要恰当,推送时机也有讲究。例如针对商务圈白领的营销方式优选短信、电邮等,可选择下午下班之前2小时发送,作为工作调剂的活泼形式更容易被他们关注。而针对小生意人、家庭主妇等客户,工作日白天的电话推荐更容易促成销售,提高营销投入产出比。
(五)要配合进行科技创新和组织架构管理创新
作为与科技信息产业息息相关的电子银行,其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特别是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数据支持等方面需求迫切。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颠覆了传统业务流程和管理手段,因此,更需要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方面做出相应变革。
五、关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风险形势
互联网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创新机会,为投资者了带来方便,与此同时,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等网络风险也随之显现。同时,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也将因互联网的特殊性而以新的形式出现,这些都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传统银行要科学评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风险形势,转变传统风险管理方法,采取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手段,为传统银行业实现成功转型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