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彦峰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历史。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群众路线对革命胜利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践行群众路线,最终与人民群众一起改写了中国历史的发展。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赴北平的路上,又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去进京赶考。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这是我党面对“长久执政”的考验时,清醒地提出的跳出历史周期律“赶考”的命题,从此踏上了漫长曲折的“赶考”之路。西柏坡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践行,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了光辉典范,也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和实践经验。
(一)西柏坡时期的胜利印证了贯彻群众路线的正确性
西柏坡时期,我党进一步认识到依靠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彻底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土地问题的普遍解决,必需而且主要的是依靠群众的自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的中心一环是发动群众,要依靠群众自己来解决土地问题,群众不起来,任何英雄好汉都是解决不了的”。因此土地改革是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胜利,才有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妹竞相上战场”激昂慷慨的动人画面,从而我军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因此“革命战争就是群众的战争,也只有人民群众,才有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于坚持群众路线,任弼时也指出:“群众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群众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群众损失就是我们的损失”。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谈话:“我们党必须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和群众联系不好,就要发生危险,就会象安泰一样被人扼死。党什么也不怕,就怕这一项。”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
(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出要把谋求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彻底解放作为奋斗目标,要求共产党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双重任务,它要求中国共产党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因而中国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共中央到西柏坡后,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即着手土地改革运动和各项工作。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随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各解放区轰轰烈烈展开,亿万农民安身立命的土地终于回到自己手里。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利益诉求,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军和生产的积极性,纷纷参军参战,保家卫田,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强调赋予群众质询、批评、撤换不称职干部的权利
为贯彻实行群众路线,我党强调要赋予群众质询、批评、撤换不称职干部的权利。1947年9月13日全国土地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政府负责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农民及其代表有全权得在各种会议上自由批评及弹劾各方各级的一切干部,有全权得在各种相当会议上自由撤换及选举政府及农民团体中的一切干部。侵犯上述人民民主权利者,应受人民法庭的审判及处分。1947年11月16日董必武提出:“一切能很好领导群众进行工作的干部即应提拔,一切不能很好领导群众进行工作的干部均应撤换。”
(四)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要发扬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坚持贯彻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作为执行党内民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才能确保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贯彻执行。我党强调:只有充分发扬群众的民主,才能清除我们党内及政府内一切贪污腐化及官僚主义的现象,才能肃清社会上数千年来的封建残余。” “要发扬民主,订立一套民主制度,便利群众去监督,保证群众有很多机会、用各种形式来反对官僚主义”。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正确贯彻执行党内、外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集中全党智慧,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和有效实施,增强党的纪律和战斗力,使我们的事业顺利前进。因此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要真正贯彻执行好党内、外民主,在其基础上实行集中制,使其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才能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五)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过程中,我党强调处理好加强领导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指出:有人以为要群众路线,就不要领导了,这种理解很简单、很庸俗。所谓走群众路线,就是领导者走群众路线。问题是领导决定政策、考虑问题、决定办法时,要有群众观点,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党的政策必须经过群众去审查,群众有权提出修改党的政策。党不是高处于群众之上来统治群众,而是在群众之中来帮助群众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因为党的唯一利益就是群众利益,除开为群众谋利益,党就不仅没有任何别的利益,即党的本身存在价值也须考虑。在处理领导群众问题上,强调想问题和群众一同想,做事情和群众一同做,完全和群众融成一片。他们将在各种工作中证明我们是和他们同安乐,共患难,休戚相关,生死可托的人。我们要相信群众,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依靠着群众,在社会上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对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向群众宣传。毛泽东指出: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六)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要抓好干部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保证。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我党强调要抓好作风建设。1947年7月20日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主席团与晋冀鲁豫代表团的座谈会上发言,指出强调不改变干部的不民主、命令主义的作风,不先搞党的问题,就不能搞好土地改革。1947年6月22日毛泽东指出:应集中力量做好要紧的事情,凡非当务之急不可兴办,凡非群众需要的事,不可兴办,凡事必须征得多数群众同意后才能执行,凡花钱的事。都要精确计算,严格衡量人民负担能力。加强群众工作,干部必须和群众打成一片,保护群众利益,执行群众路线。在作风建设中,强调干部作风。强调将全部果实公平合理的分给贫苦农民,严禁干部多分果实。强调厉行节约,以后要拼命节约,个人、机关、社会上都不应浪费,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了。董必武指出:励行节约,机关部队,前方后方,干部群众,彻头彻尾的励行节约。机关和部队的生活都应当酌量降低,要向农民看齐,后方更应低于前方,提倡节衣缩食支援战争。为照顾群众利益,1948年5月15日,中央军委发布大量筹集银洋指示:大部队在蒋区筹借粮食和菜金,常常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起群众不满,并使部队维持纪律,执行政策,增加不少困难。应尽可能地发给在蒋区作战正规部队一部分银洋。1948年5月 刘少奇指出,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要想出风头。要有两方面的修养,既需要能钻进污浊的环境里,又要能“出污泥而不染”,在艰苦环境里能有艰苦奋斗、英勇栖牲的精神,在顺利的环境下不贪污腐化,经得起考验。
在作风建设的过程中,我党还特别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石家庄战役前,制定了入城纪律“一切到石家庄工作的干部和士兵,不准私人拿取一点东西,不准制新衣,大吃大喝,必须保持纯洁与艰苦的作风,如有人违犯这些规定立即送出石家庄,并规定所有缴获物资,一律归公。1948年4月6日,中央军委批转东北野战军入城纪律守则包括:保护工厂商店,禁止拆毁机件,搬取物资,或私自没收强购; 看管敌人的仓库、物资及其他财产,实行缴获归公,不争夺、不破坏、不自由动用、不打埋伏、听候和服从上级分配;实行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借物归还,损坏赔偿;服从卫戌机关的纪律和规则,遵守公共秩序,不入妓院,不滋扰人民,不无故鸣枪。1948年12月20日 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城市中公共房产问题的决定》。决定作出切实防止对公共房产的占领、争夺和任意毁坏等现象的十条规定。其主要内容是:一切在巩固城市中办公的机关都要实行集中办公制度,不经当地最高机关批准,不准任何人在家中办公;任何负责的党员不得在城市的公共房屋中设私人公馆;所有公共机关和个人被允许居住公共房屋及以公共房屋办公者,均须付必要的房租;严格禁止一切霸占、争夺、移走、拆毁公共房产、家具、设备的行为等。不容许城市中的工作人员有不守纪律和贪污腐化现象。194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机关、部队转移前后应该遵循的事项》规定:在转移过程中必须绝对服从指挥,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遵守当地政府法令,尊重群众风俗,不得增加群众负担等。
总之,西柏坡时期我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实践,对于我们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