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锐,钟新
摘要:隐性课程是一种可以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环境信息,这些环境信息隐藏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关怀、人文医疗手段层出不穷,因此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成了当前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隐性课程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中的作用的研究,说明隐性课程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隐性课程;医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61-02
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除了由医疗技术支撑外,医学人文关怀、人文医疗手段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在加强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让医学生在价值观、道德观、社会适应能力及责任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这样才能培养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学人才。然而,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影响,形成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轻视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显示,医学生普遍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想法,他们对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及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还停留在表面。其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1.政治敏感性差。表现为:不关心时事政治,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的了解和认识,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旋律,对当今出现的医学社会问题缺乏辩证分析思考能力。部分学生面对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医患关系、医疗改革感到迷茫,没有追求,没有目标。
2.道德观念淡漠。表现为:在诚信、谦虚等基础文明方面缺失,道德底线非常脆弱。在进入临床实习实践阶段,个别学生对病人冷漠、不负责任,甚至出现“收红包”、“推诿拖拉”的现象。
3.责任意识蜕化。表现为:对生命缺乏关爱,缺少社会责任感,功利思想较强,协作能力差,对病人缺乏同情,甚至对生命和健康极端不负责任。
4.表达能力差。表现为: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不规范,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能流畅书写医学文件和应用文。
5.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受学习压力和网络影响,部分学生不适应集体生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相处,什么事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集体漠不关心,对老师“敬而远之”,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逃避和自闭,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易采用极端的手段。
6.创新能力不足。表现为:长期以来,医学教育“标准化的思想”阻碍了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医学生只会墨守成规,在学习上表现更像高中生,即使参加所谓的创新比赛也多依赖老师的研究成果。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不高的原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医学教育中,实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单一,专业划分明确。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短缺。即使合并到综合大学的医学院校,也没有整合出高水平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2.对人文教育理解的偏差。教育者企图通过物化的、显在的教育方式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形式不灵活性,缺乏实践环节,不能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医学发展的异化。现代的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使疾病的诊治手段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过度医疗与人性关怀失落的倾向。医学生要花更多时间在课堂和实验室学习,而不是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当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时,马上接触的还是异化的医疗体制。从而让其感觉所学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质疑。
4.医学生自身不重视。高中开始的文理分科,直接导致了理科生过早失去了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机会。进入大学后,学生主观地认为当医生更重要的是专业技术,忽略对人文知识的摄取,不注意诚信、敬业、协作及自身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三、隐性课程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1.将校园文化作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战略平台。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将德智体美融入文化活动,将校园文化作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战略平台加以统筹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浓厚的人文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能力水平。我院多年以来坚持组织“大学生文化节”,通过文艺比赛、体育竞技、知识竞赛、创新论坛、寝室文化等活动,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养成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团结协作、交流情感、相互学习。调查表明:80%以上的医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节的各类活动,学生普遍认为参加这些活动很有收获,可以“锻炼自己”、“结交朋友”、“提升自我”等。同时,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吉大医学纪念馆,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中加入医学生宣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内心的源动力。
2.将人文阅读作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渠道。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专业书籍多、教材厚,可用于人文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关调查发现:在校医学生中看过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不到5%,读过其中一部的占38%,有58%的学生完全没有读过。人文阅读是一种生命与心灵的探求,只有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待不同类型的书籍,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培养医学生的人文阅读的兴趣,首先是加强哲学经典的阅读,让医学生明白学哲学对塑造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一分为二、普遍联系、质量互变等哲学观点,贯穿于医学各门学科,体现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运用这些观点,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也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次,是鼓励医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文学经典以其深刻的内涵及完美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体系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加大医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力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提升人文关怀的思维与能力。近年来,我院通过扶持“白衣读书协会”和打造“大学读书月”系列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阅读兴趣。通过医学人文大讲堂、读书沙龙、图书推荐、征文竞赛、辩论演讲等活动,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营造阅读氛围。学生反映,这种有针对性的人文知识补充,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他们如何选择性地阅读,有效率地读书。
3.将实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做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医学生长时间的临床实习也是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利时段。由于学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能直接接触病人,因此,让优秀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从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医德医风、人际关系等方面主动渗透人文精神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早期接触临床活动也可以从组织医学生进行门诊志愿服务入手,我院从2010年,组织门诊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的关注,效果明显。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生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其丰富性、深刻性和取得的实际效果是其他教育途径和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我院从2009起开始大力推进医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建立了河北唐县牛眼沟村、长春市普阳街道、长春市乐山镇等几个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开展义诊、医疗咨询、服务老年、关爱儿童等形式,使医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加深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病人的理解。近年来我院开展的“全国居民健康档案问卷调查”、“医患关系问卷调查”、“‘我的梦·中国梦问卷调查”参与面广,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调查了解了国情、社情,也认识自身价值,同时也在耳闻目睹、亲历亲为中感知和体验了人文精神,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从近年社会实践的情况来看,参加活动的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凝练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我们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探索隐性课程在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最佳的结合点。隐性课程除了以上三种重要形式外,还应扎根于思想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才能形成全方位的医学人文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云涛.石琳熙.在临床医学见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0,(2).
[2]王珊珊,林志鹏,张水银.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选择[J].文教资料,2010,(2).
[3]李云霞.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4]张新华,周志英,姜志胜,邹飞燕,唐志晗.医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阅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