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金汉
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未来社会已经来临。其突出的特点是:知识剧增、知识更新日益加剧,相互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协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人才必须具备自主、自立、自强、富有独创精神的坚强人格,又必须善于交际、合作,能积极协调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如今,“学会学习”成为人类未来获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我校开展了“自主学习 合作创新”的教改实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文,笔者在实验中主要进行了下列尝试:
一、营造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营造要做到二点:
1、尊重关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心理学认为十几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吗?”“能把你的劳动成果同大家分享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学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课堂上学生言论自由,“百家争鸣”。因为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得以形成。
2、投入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的“倾注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并非指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我们的老师在上课中常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较踊跃。而独自站立发言的勇气常没有。为什么这样?学生主要是怕说错,被批评被笑话。有些老师碰到这情况,常发脾气。我觉得教师抓住契机,来点幽默,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怯意,让学生爱说,乐说。记得开学初的一节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用不是很自信的眼神望了望我。我学着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的样子,来句:“恭喜你,答对了!”这位学生美滋滋地坐下了。可一位调皮的学生插上一句:“恭喜发财!”我趁势一句:“你在恭喜那位同学发知识之才吧!”这样一“恭喜”,学生笑了,害怕的心理一下没了,只见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举了起来。这样的课堂对话,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擦出了情感的火花,使得语文课堂情趣共济,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留足自由独立的学习时空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而大教学班不利于开展个体活动已是客观现实。为此,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及查找资料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笔者在学生自学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为群体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学困生,给予必要督促与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同学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现列举几种: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学生可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等。笔者在平时的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时,布置学生自己出一份考题,学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题的这项学习任务时,要去看课本,查阅资料,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体现。
2、小组合作。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一般每组六人,有组长,其余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3、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合作伙伴。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的即兴表演、分角色朗读及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尤其受学生欢迎。笔者的教学实验班学生在上期曾出过三次手抄报。学生自由组合,撰稿的,编辑的,誊写的,插画的各尽其职,他们出的手抄报一次比一次好。又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一环节,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旁白、皇帝、骗子、小孩四个角色,学生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课堂上的表演妙趣横生,甚有意思。
4、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外阅读、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观点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如教学《邓稼先》,可先让学生自读,感悟邓稼先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探究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表现在哪些方面?再借助多媒体,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很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5、实践活动。“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养成,重在“实践”二字,必须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亲自去调查研究,去进行各种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搜集春联,办班刊,自编作文选,开朗诵会,搞辩论赛,搞课前新闻小播,搞每日一记、每日一摘,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课外阅读比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并学会分析、整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获得自己所没有的知识,获得教师没有办法教给的技能。
学生在自主学文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养成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四中学,福建 上杭 3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