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华,周 静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决定着护理质量,进而影响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我校注重护理职业教育,自创办以来为临床培养了大批的护理人才,为了解目前高职护理护生实习后工作能力,促进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以下研究。
1.1 研究对象 2013年5月—2013年7月,对学校408名高职护理实习返校学生和医院232名带教老师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64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634份,其中学生问卷403份,带教老师问卷231份。
1.2 研究工具 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的主要目的及专家意见制订“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后临床能力调查问卷”,内容效度指数的平均数分别为0.919 4和条目一致性均数为0.913 8,本问卷包括6个维度:临床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共60个 条 目Cronbach’sα系 数 分 别 为0.9 3 7,0.8 6 7,0.885,0.956,0.972,0.976均大于0.7。每项目分别设置了“很差”“差”“一般”“强”“很强”5个评价等级,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5个分值。每维度能力分为该维度中各项目相加,分3层,>60%为强,60%为中,<60%为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置逻辑纠错,选用SPSS 16.0统计软件,采用构成比分析各项能力评价强、中、差,采用χ2检验分析学生自我评价与带教老师评价各部分能力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工作能力情况 人(%)
表1显示,护生自评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分好评率最高的是“临床护理能力”,这与学生自身、学校教育、临床带教的三重重视分不开;护生自评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分好评率最低的是“社区护理能力”,这可能与教学课程设置单一以及教学见习时间短有关。但各项能力两组的差评率均低于40%,表明我校和实习医院共同培养的高职护生基本达到了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基本满足医院临床护理的需要。6个维度能力师生评价中沟通交流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两组评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习生和教师在对这些能力评价还有差距,尤其是护生对“社区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不足的意识还不够。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同时招收了大批的护理高职毕业生。为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提高护生工作能力,是学校教育者和临床教育者的共同责任。
3.1 加强基础专业护理学习 系统学习和基础医学护理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临床能力形成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形成密切相关。①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②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促进护理护理教学,强化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③全国职业护士资格考试放在毕业前,有效地提高了护生对理论学习的重视度。
3.2 礼仪性沟通与治疗性沟通有机结合 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护理沟通需注重礼仪性沟通与治疗性沟通有机结合。①礼仪性沟通与护生原有的生活阅历、经验、文化底蕴有更多的融合内容和结合点,应作为沟通能力首先突破的项目,从系统的礼仪培训开始进行培训,通过集体规范训练、角色扮演等让护生过好“微笑关”“称谓关”“问候关”“冷静关”,端正沟通角色和定位,为进一步的治疗沟通合作沟通奠定基础。②治疗性沟通的培训,是在把握沟通规律的基础上以专业课程应用为内容,使护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他们认真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专业理论知识,评估病人生活和健康背景,主动建立主导的护患关系,找准沟通切入点,正确应用沟通技巧和方式,有意识地控制评价沟通效果,使专业知识得以真正有效应用,沟通能力大幅度提升,得到了“病人”的肯定。
3.3 掌握知识促进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不仅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同时健康教育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名护士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1]。①加强教育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加《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社区护理学》的学时,在第四学期增设的《护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护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策略、形式和内容,以及健康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区别和联系。②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临床健康教育实践:掌握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确立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护生在学完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后,专门安排了2周的社区护理实践完成l篇护理科普文章、健康宣传品的制作、专题讲座、家庭访视。
3.4 注重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和教育实践 21世纪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社会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家庭独子化、生活小康化等一系列现象出现。人们对于方便、经济、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社区护士待遇低、人们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不够等,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职业情感负性情绪较多,且学校的社区护理教育不能够满足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2]。因此,学校应加强培养高职护生正确的职业认知,开展适当的职业指导,加强社区护理实习教学环境的建设(包括理论实践课时的适当增加和内容的丰富),重视护生人文沟通能力的培养。
3.5 营造环境,完善评价模式,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能力是在专业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的。随着实习时间和技能熟练程度的增加,护生需要进行的专业活动也逐渐增多,同时,护生对临床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临床护士缺编、高负荷的工作,各医院实习带教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技能的训练,对科研、管理等专业发展方面关注较少。学校教师对高职护生的专业发展、长远的规划缺乏较深的理解,护生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较少。有关调查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生专业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关系[3],与临床护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有关[4],为此我们可通过营造环境,完善评价模式,来促进护生专业发展能力的。
3.6 多种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我校5年制高职护生为初中后入学,初中阶段学习偏向于形象思维,进入高职学校相当于高中阶段至大学专科阶段,其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迅速发展。①将CBL教学、反思日记法、概念图示法和专题讲座有机整合,依次安排形成序列化训练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5]。②利用高仿真模拟培训系统以其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护理伦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教学,以锻炼护生的评判性思维。③实习过程顶岗实习本身就是对评判性思维的训练。
3.7 继承传统模式,完善实习模式 实习医院带教方面,一对一带教和真实环境中的训练,提高了护生技术操作、沟通和健康教育等职业综合能力。为使实习教学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形成培养护生多元化角色和综合能力的临床实习模式,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很有必要。①实习前:采用以临床能力培训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教学计划开发(DACUM)+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职业能力[6]。②实习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培养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③建立职业能力指导评价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标准,倡导反思式学习,逐项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期间在职业情感、人文关怀、人际沟通、健康教育、情境意识等方面的多元化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7]。
在校的学习是基础,1年的临床实习至关重要,护理临床教学不仅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机会,更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为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胜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地探索,充分认识到注重实习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边缘学科知识全方位的培训,才能提高实习生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 喻平.高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1657-1658.
[2] 郑婉玉,胡蓉芳.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职业情感和就业意向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4-86.
[3] 杨国勇,孙宏玉.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04):328-331.
[4] 王世平与傅红琼.四川省本科护生实习评价方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7):538-542.
[5] 陈玲,高枫,张栋栋.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序列化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9(18):4-6.
[6] 薛燕.实习护生临床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0A):2620-2623.
[7] 王洁.高职护生实习期多元化人文素质的培育与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169-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