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平
摘 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由此,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农产品监管现状、安全隐患、存在问题等调查分析入手,通过深入调查、参与基地与市场监管、实践及调查与思考,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以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云南省普洱市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贸易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由于历史、社会原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型,而且正在向整合职能、理顺关系、落实责任的步伐迈进。一是病虫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二是把好农药质量关。重点抓好农药市场监管、农药药政管理和农药质量抽检工作。通过打假扶优,规范管理,严格登记制度和质量检测,努力从源头上扼制假劣及高毒农药流入市场和生产领域。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关。加大市场、基地农残检测力度,结合思茅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促进“禁高”工作开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1 现状
思茅区森林覆盖率达70.28%,素有“绿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誉。思茅区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历史上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曾有“东南亚陆路码头”的美称。现存的主要遗迹有石屏会馆、思茅文庙、思茅老海关、茶马古道等。2003年5月,思茅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到2012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中国普洱茶节”。普洱茶成为普洱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标志性名片。但是,思茅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国土面积3 245 km2,辖7个乡镇,56个行政村,总人口57.39万人,其中农户11.8万户。2013年,粮食作物播种35.18万亩次,产量5.7 442万 t,肉类总产1.45万 t。覆盖思茅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区农业局下设的农环站,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种子站、渔业站、植检站、经作站等12个事业站(所)及16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共同承担了思茅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目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是围绕抓好省市上级监管部门统一部署的各类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并结合农环站部门职责组织开展好日常监管工作。2013年,思茅区农环站共出动执法人员1 872人次,印发资料3万余份,检查企业167个次,整顿市场72个次,查获的假冒、伪劣农资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实施畜禽产地检疫23.67万头(只、羽),检出病畜禽2 777头(只、羽),实施屠宰检疫畜禽7.43万头(只、羽),检出不合格肉品68件,全部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办证纳入监管的养殖户28户,开展鲜活蔬菜样品农药残留检测1 033个,合格样品923个,合格率达95.16%。
2 安全隐患
思茅区山清水秀,无较大工业污染,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还有茶叶、咖啡为主的经济作物,品质优良,多数已作为饲料进入养殖环节,很少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在农作物种植生产中,江边河谷地区反季蔬菜因病虫害比较严重,加之部分农户受市场价格等利益因素的驱动,存在上市时喷撒农药后采摘间隔期限不够、农药残留超标、违禁使用高毒农药等现象;养殖业方面,牛、羊等草食畜品质优良,安全隐患较小;生猪、肉鸡、水产养殖部分群众在配制饲料时违禁添加一些兽药、生长调节剂等现象时有发生,监管比较困难。
3 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效益利润的最大化追求必将加大各类增产农资的市场需求和使用量,特别是农药、化肥、生长促进剂、饲料添加剂等农资的大量使用,受其自身安全性、生产经营不规范、使用不合理及盲目使用等,不仅造成地下水、土壤、大气和农业生产环境污染,而且,由于超标使用所形成的抗药性、耐药性导致其效价降低,还将再次增加使用量,从而形成新的恶性循环,农业收获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将成为必然,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监管范围宽,面大点多
思茅区7个乡镇56个行政村3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17万人,农业人口13.32万人,基本上,1个家庭就是1个初级农产品生产单位,各个生产环节监管十分困难。
4.2 投入不足,设施落后
县财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专项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经费的预算,各种监管设施、装备的购置也很难得到县财政的支持,检验检测基本上凭眼观目测或凭个人经验,主观随意性大。
4.3 监管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思茅区虽然有一块牌子,但仅有3个人员,难以实际开展工作;乡镇没有专职机构,仅有兼职人员,专业技术编制和人员普遍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仅属农业部门的一个常规兼职工作,也没有配置相应较好的设施设备。
4.4 打击力度不足
对非法生产、出售不安全农产品的打击、处罚力度较轻,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5 对策
5.1 加强组织领导
区乡按照职能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组及办公室,切实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负直接责任的责任体系,将农产品监管职责细化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层层抓落实。
5.2 加大财政投入
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逐步购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所需设施设备,对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
5.3 构建区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增加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编制及人员;整合职能,实行归口管理,组建区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化验室,配置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主动介入农产品质量监管,通过检测检验强化监管工作的深入。
(2)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建立农产品生产与农技干部的挂钩联系制度,加强农技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到养殖大户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指导与监管。
(3)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制度。以村民小组长为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员,负责对本村内田间地头、家庭养殖等生产过程提供动态监管,协助上级开展相关工作。
5.4 强化农业投入物源头管理
一是采取行政手段和违法处罚相结合等手段,加大非法投放违禁物品的危害、后果、处罚等宣传,使其不敢非法投放违禁物品;二是强化农业投入物的经营监管。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实行档案化管理,定期定点开展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检查,引导农民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肥使用量,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使用兽药和农药的相关制度。三是加强对违禁投入品的回溯追查管理。对从事非法经销农业投入物的生产者、经销者、使用者给予严厉的打击和处罚。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