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晖
摘 要: 通过美国学生发展理论背景及其实践模式SLI内容和意义研究,基于SLI模式,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从内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发展体制、促使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角度,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途径。
关键词: 学生发展理论 SLI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 专业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得到很多关注,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但有学者指出,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变化,传统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就是经常提到的“学生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合理的配套机制建设、人员的职业化培养等,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度还较低,在工作整体运行中存在效率低、缺乏人性化、忽视学生工作人员的“育人”角色等问题。借鉴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让我国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探索中找到科学管理的理论依据。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中被广泛应用的、与学生学术事务管理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学生的所有非学术活动及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入学、新生适应、注册报到、咨询服务、住宿生活、经济资助、课外活动、职业发展、校规校纪、心理健康等所有非学术性的学生事务[1]。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历经300年的发展后,由最初的替代父母制到学生人事、学生服务的成熟阶段,发展到目前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新阶段,已经成为以系统的理论为指导,运行高效、专业化程度较强的领域范畴。
1. 学生发展理论背景
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频繁使用的术语。美国学术领域从7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因素、学生人格类型、学生成长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等做了专门的学术研究,从而产生了“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发展理论受到了20世纪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深刻影响,其重点放在高等院校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上[2]。它将人发展理论运用到高等教育中,诠释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必要性,影响了学生事务实践,逐渐成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最根本理论指导。学生发展理论强调促进学生发展是进行所有学生事务及管理工作的宗旨,学生事务管理应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以促进学生独立完整人格的发展。学生发展理论为美国高校提供了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而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还能看到学生在校期间所处的发展阶段,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从学校角度促使他们成长与发展的切入点。
2.SLI的内容和意义
SLI全称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for Student Affairs,最初由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了一个鲜明新颖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当务之急[3]。这一观点被美国高等教育界逐步接受,后广泛成为学生事务管理指导思想。
SLI是学生发展理论的实践模式。它是基于对大学生应有综合认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际竞争力及具备公民责任、诚实、自信、自尊等意识的设想,阐明学生事务工作是相对学术工作而言的范畴,两者并不对立,而是互为补充。两者应该有共同的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事务工作者也扮演教育者的角色,他们有责任超越课堂教学内容,在激励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方面创造条件。同时学生事务管理领域在尊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基础上,在制定、实施、评估、修订计划、政策方面,围绕促进学生学习,激励学生个人潜力发展的触发心,开发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有效服务项目,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保证学生能参加可促进学习和发展的有目的和教育意义的活动。
SLI的提出使学生发展理论有了切实的落脚点,使学生事务管理目标、评价标准得以阐明,使学生事务管理者们增强工作使命感,明确实现大学教育的职能除学术事务外离不开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学生学习和发展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任务。
3.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还存在重现实轻发展,工作缺乏系统理论指引,体制缺乏以人为本的内涵,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学生事务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等现状。借鉴美国学生发展理论及其实践模式SLI,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需从理念、体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1)内化“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需内化“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由自上而下的“管理学生”的观念转变成自下而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全员“服务学生”的观念。打破官僚作风,在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主动积极了解学生想法、学生需求,调查学生基本状况及学生个性差异等,营造平等、民主、自由的校园氛围。创造个性化环境,在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增加拓展专业、选修课等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宗旨应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来培养教育,积极开拓和改进服务领域,以期全方位地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核心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发展体制。
围绕学生培养目标,亟待改进和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发展体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是党政合一,两级运行,条块结合,管理工作带有行政倾向和政治色彩。学校职能机构众多,管理体制复杂,学生事务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能界限和责任内容,各职能部门间存在职能重叠,权责不清等情况,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疲于常规事务性工作,而无暇顾及针对学生个性化的育人工作。这样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学生事务管理扁平化已成为高职院校的组织管理结构改革趋势。要减少管理层级,简化组织架构,增大管理幅度,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全覆盖,促进信息有效传递沟通,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更科学、高效、灵活。
政府、学校顶层设计还需制定政策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的学科化发展,加大对学生事务管理相关学科建设的扶持力度。在构建相应学科点、科研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学生事务管理基本理论及基本规律的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围绕学生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诸多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事务管理研究者们广泛参与相关研究,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3)促使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
建立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者选拔、培养、评价和流动机制,打造具备研究、创新、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专业化团队。政府及学校应共同努力,促进相关行业协会的成立,负责制定基于学生发展目标的学生事务管理行业标准,科学引进行业准入资质,规定学生事务管理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现行高职教育相关政策、理论的研究、掌握和运用,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心理咨询,基本教学能力等。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完整的学生管理从业人员培训体系,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题研讨、外出交流考察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提升。同时制定能客观反映学生事务管理者基本能力的科学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并落实考核、认证制度,严格规范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准入和升迁资质。在专业化建设的基础上,评估和规划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化发展路径,健全保障机制,实现学生事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2]克里斯汀·仁著.李康译.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简介[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3):19-27.
[3]蔡国春,张才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新理念——SLI 的背景、观点与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0,6:31-34.
基金项目:本文由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深圳文化价值观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城市国际化的视角》(基金编号 125B09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