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生活,为生活服务”
——中职美术欣赏与学生生活关系的探讨

2014-08-30 03:57郭晟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教学内容

郭晟楠

(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着眼生活,为生活服务”
——中职美术欣赏与学生生活关系的探讨

郭晟楠

(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美术欣赏课在中职教学实践过程中,受教材限制,教学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经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中职美术欣赏课应贴近学生生活及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美术欣赏;中职;生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美术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已被纳入中职学生的选修课程,受到一定重视。但我国中职美术教育目前采用的大多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欣赏》教材,教学内容侧重于介绍美术各个门类和各个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虽然教材知识体系完整,便于教师系统教学,但内容较为单一,学科的综合性较弱;仍偏重于强调学科中心和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对于非艺术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教材中编写的部分内容显得深奥,与所学专业没有密切关系,因而他们对于美术欣赏普遍缺乏兴趣,很难通过学习体会到美术的魅力。这就无法达到美术欣赏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还应该从完善教学内容入手,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生活的必须性

1.艺术的起源决定了欣赏课必须来源于生活。不论是中国古代《说文解字》中,对“美”所作出的“羊大为美”的解释,还是学术界关于艺术起源提出的神示说、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巫术说和表现说[1],无一例外地说明美术的发源本就是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中职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在生活中也较少接触美术活动,美术欣赏的教育若一味只是由教师一人“填鸭式”地介绍高雅的艺术作品,无异于切断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而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便无法从中获得自然的感悟,对美术所带来的愉悦体验也会大打折扣。

2.中职美术欣赏课的目的的体现。美术欣赏的目的具有丰富的内容:认识目的、教育目的、审美目的、交往目的、娱乐目的,等等,但美术欣赏的终极目的是净化人的灵魂[2]。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现代社会生存必备的人才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由此可见,在非艺术类专业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并非要将学生培养成画家、艺术家,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因此,不论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最终都应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只有切实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所需要的素质,才能真正发挥出中职美术课开设的意义。

3.是新课程改革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教育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学情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新课改还改变了过去课程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乡土教材。这些都要求中职美术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学情和地区发展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将一些学生愿意学习或感兴趣的内容添加进教学中作为补充,让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同教学相吻合,以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4.符合中职学生学情,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入校门槛低,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学习自觉性差等问题。虽然如此,但中职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对于时尚流行的话题或身边发生的事总是充满关注的热情。教师以学生生活为教学元素,重视处理教材与生活中的联系,就充分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发挥主动性,建立美术与学生生活的桥梁

1.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美。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艺术鉴赏能力和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对身边美的事物无动于衷。这时美术欣赏科任老师能否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通过美术欣赏传递正能量,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感受力,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学生展开欣赏,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喜欢佩戴漂亮的饰品、收集精美的文具,因此在工艺美术的课程中,我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工艺美术品,并请学生来介绍自己的藏品。这样的方式让许多学生都不由感叹,原来身边处处都有美术的身影。我还进一步通过讨论、评价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美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注重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不意味着摒弃高雅的艺术欣赏和理论介绍。注意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并不等于将传统艺术欣赏的精品剔除,或是完全忽视对艺术大师的了解和学习。每一件人类艺术精品身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体现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了人类的高尚情感。每一位艺术大师背后,都藏着许多发人深思的故事。这些故事给后人留下前行的动力,是德育渗透的好素材。作为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选择和删减,选择教材中的精品,以及学生最熟悉、知名度最高的作为重点来介绍。在《外国绘画艺术》这一章节课程安排上,我选取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重点。一方面,该作品在西方油画史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生对于它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达·芬奇作为绘画大师的同时还是医学家、解剖学家,这个身份能很快拉近艺术大师与我所教授的卫校学生的距离。当多媒体展示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时候,学生纷纷展开讨论,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所知道的画作信息分享给周围的同学,我及时地肯定又给了他们鼓励,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之后这幅作品本身的传奇色彩更加引发了学生的好奇。而达·芬奇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追求真理、勇于质疑、不懈探索的精神更是让卫校的学生感到震撼。

3.结合所学专业、所在地区和学生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新课改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因此,教师要坚持继续教育、深入调研,发现学生专业与美术欣赏的关系,了解专业对于美术方面的需求。例如我在建筑艺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地文化特点,介绍本地传统建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校园周边或各自家乡的传统建筑,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简单PPT展示。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得到了一个组织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以家乡建筑为切入点,了解了中国建筑的魅力,可谓一举多得。讲授凡·高作品时,我结合医学类专业特点,增加了色彩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讲授色彩与心理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色彩心理学在医疗方面的运用的理解。

4.组织开展校园美术活动,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具体来说,可以:(1)组织“学生社团活动”;(2)定期开展各类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感受美的魅力;(3)设立文化艺术展示窗口,将学生的艺术作品加以展示,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以上活动,让美术的氛围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丰富学生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又拉近学生与艺术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生活与美术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从这一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切教育都应该紧扣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教育的素材,为影响学生的生活而服务。中职学校的美术欣赏课程不应只是空谈艺术,而更应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拉近艺术与学生的距离。任课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各种手段,架起非艺术专业类中职学生同艺术的桥梁,让美术欣赏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走进、贴近并改变学生的生活。

[1]马凤林.美术起源学:美术的本质综合认知手册——美术学简释之六[J].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2).

[2]杨琪.美术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G710

A

1674-9324(2014)35-0158-02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教学内容
创意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