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8-30 03:57何小亚刘桂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精算师资格考试卓越

何小亚,刘桂东

(武汉纺织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教师观点】

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何小亚,刘桂东

(武汉纺织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通过在地方多科性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设置“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开展以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内容为核心的专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索在我国地方多科性普通高校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应用数学;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精算教育及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体系简介

一般认为,中国的正规精算教育是从南开大学引进北美精算教育制度而形成的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协会(Society ofActuaries,简称SOA)联合进行精算教育模式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籍华人、美国天普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段开龄博士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师协会于1987年11月,签订合作协议,在南开大学创立精算研究生教育项目,并于1988年秋季招收第一批精算研究生。在“南开—北美”联合进行精算教育之后,出现了不同方式培养精算人才的模式。1991年,湖南大学(原湖南财经学院)开始招收精算本科生。1993年,英国精算师协会(Institute ofActuaries,简称IOA)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引进了英国精算师教育与考试体系,成为中国继引进美国精算教育之后再次引进的国际精算教育体系。1998年西南财经大学引进日本精算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精算教育陆续在中国各地高校发展起来。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委托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织实施。自2000年首次举办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2010年12月14日,中国精算师协会成为国际精算协会(IAA)正式会员单位,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获得了国际精算教育标准的认可。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于2011年春季开始实施新体系。新体系分为准精算师和精算师两个层级,其中准精算师部分由八门考试科目组成,每门考试均为3小时笔试。具体科目为:数学、金融数学、精算模型、经济学、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会计与财务和精算管理。申请准精算师资格应满足的条件:(1)具有本科(国家承认同等学历)以上学历;(2)通过以上全部八门科目的考试。目前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精算本科专业,大部分院校是在保险专业中开设精算学的相关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在保险学专业或数学专业或统计学专业中设置精算方向进行招生培养。本文试图探索在我国地方多科性普通高校应用数学专业开展以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内容为核心,培养准精算师卓越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

二、在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2010年由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编的《精算管理》一书中对精算师有如下描述:精算师是分析风险并量化其财务影响的专门职业人员。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在保险、金融及其他领域中,分析、评估不确定的现金流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精算师作为管理队伍的重要成员,他们擅长和专注于将专业分析技能、商业经营知识和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综合起来,帮助团体理解其决策将会带来的财务影响。这个定义充分地阐释了精算理论的内涵和精算师的职业定位。从专业学习的角度看,作为未来的精算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掌握经济、金融、保险和财务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必要的数学专业基础课学习后,打下了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相比其他专业学生,在学习精算类课程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从就业需求的角度看,未来几年我国精算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精算人才,但我国精算教育的起步比较晚,为了适应精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我国地方多科性普通高校应用数学专业开展精算方向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探索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明确精算本科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搞好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首先,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精算师,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当是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所以培养的学生必须系统地学习作为一个精算师所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要为学生未来从事精算师职业铺平道路,那就是在读书期间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通过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所以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以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内容为核心,教学要求高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精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和金融保险基础理论,研究分析能力强,擅长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保险及社会保障、精算与数量分析工作的专门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一整套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的教学文件,包括学生的遴选与退出机制、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编制、教学进度的安排等。

1.选择机制与管理模式。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或愿意从事精算职业,所以为了探索出在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通过组建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的形式进行。作为一种探索也不适宜将规模搞得过大,以20人左右的规模为宜。我们事先制定了试点班成员的选择机制,在大学一年级后,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中选拔有意愿、成绩优的学生设立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对教学试点班实行双轨制管理,即学籍仍隶属原招生班级,上课则单独编班。通过两届试点班的实施,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基本可行。

2.培养方案。准精算师卓越人才的培养方案与普通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显著区别在于将参加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纳入到教学培养体系中,因此其专业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中国准精算师的资格考试课程来设置,但又不同于单纯的职业培训,对其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又高于中国准精算师的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

3.课程设置。根据培养方案,我们以中国准精算师的资格考试课程为基础,设置了精算学课程模块。中国准精算师的资格考试共有八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不完全等同于相应本科的课程,因此我们根据每门考试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结合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将其拆分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随机过程》、《利息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精算模型1》、《精算模型2》、《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与财务》、《寿险精算数学》、《寿险精算实务》、《非寿险精算数学》、《非寿险精算实务》和《精算管理》等课程,这样既适应学生参加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的需要,又满足作为一个本科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

4.师资队伍。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支既懂数学又懂精算的复合型教学团队来支撑。因此,建设一支具有既懂数学又懂精算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学团队,是实现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人力保障。我们通过实行课程“承包制”,来组建教学团队。在上述拆分的十五门课程中,《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与财务》分别交由学校经济学院和会计学院负责授课,其他十一门课程分别由数学系10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承担,每门课程由两至三名教师负责“承包”授课,同时每位教师也要至少“承包”两门课程。

针对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通过集体听课,进行研讨,同时与学生保持密切互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聘请校内外专家讲学,选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交流经验,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践效果及经验

目前已经在我国一所普通地方多科性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中开展了2010级和2011级两届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其中2010级共20人,2011级共10人。从试点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准精算师的资格考试共有八门课程,截至2013年年底,2010级学生在进入试点班的两年半时间里已有2人通过了全部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课程;3人通过了七门;1人通过了六门;4人通过了五门;1人通过了四门;1人通过了三门;6人通过了两门。2011级学生在一年半时间里已有1人通过了五门;2人通过了四门;3人通过了三门;1人通过了两门;2人通过了一门。预计两届学生中各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能够通过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的全部课程,获得中国准精算师资格。通过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

1.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对试点班的成功运行至关重要。应用数学专业自招生开始,学校就提出要以精算作为一个发展方向,为试点班精心组建了一支精干的教学队伍,并派出教师到国内精算教育开展较早的学校学习进修,为后续工作储备师资和经验。在试点班首期开班筹划中,学校十分重视在学生中的宣传工作,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报考率非常高,让试点班选到了优秀的学生。在试点班的教学运行中,学校给予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这些措施为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保障。

2.学生的选拔工作对试点班的学习效果影响显著。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是在数学专业学生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组织笔试和面试,然后择优录取的。进入试点班学习本身就是对学生前期学习成绩的一个肯定,大部分学生认为能进入试点班本身就是一个荣誉,因此比较珍惜这一学习机会,自愿报名的学生不少,这样可以从中选拔一些感兴趣、有理想、有信心、有毅力、自觉性强、成绩好的学生加入。从试点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大部分学习刻苦、勤奋上进,只有个别学生难于跟上进度而退出。

3.教师的精心投入对试点班的教学效果十分关键。精算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都是挑选出来的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在课程教学中认真负责。每门精算类课程的课后作业,都要求学生全部做完,教师要全部批改,并进行讲评。学生受到较严格的训练,为参加中国准精算师资格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试点班的管理模式有待探索。目前对试点班采取的是在专业学习上单独编班,集中管理,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试点班学习,可以申请退出,同时其他学生也还有机会申请加入试点班,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消除学生在选择上的一些担忧。而学籍的隶属关系仍属于自己原所在班级,公共课和集体活动仍在原所在班级进行,这样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但造成了多头管理,有时会导致混乱。学生的进入、退出制度也要跟选拔制度相配合,否则会造成试点班的不稳定。并且,学生的退出和二次申请加入最好在试点班开班后的第二个学期前完成,否则容易造成退出的学生在回到原来专业班级后,跟不上专业学习。

通过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结果表明,在地方多科性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具备“准精算师”资格或基本素质的卓越人才的培养是可行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扩大规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精算人才。

[1]王达布西拉图.关于地方高校保险精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1,34(5):61-67.

[2]李保东,蒋青松.困扰地方院校开展精算教育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6):274-275.

G640

A

1674-9324(2014)35-0146-02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准精算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282)。

猜你喜欢
精算师资格考试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妇女节,说说女精算师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