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172例疗效观察

2014-08-30 07:24顾红媛
河北中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莪术行气气滞

顾红媛

(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产科,青海 西宁 810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172例疗效观察

顾红媛

(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产科,青海 西宁 810000)

子宫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根据大量尸体解剖检查发现30岁以上妇女20%患有子宫肌瘤[1]。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肌瘤,常无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月经失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2]。2011-01—2012-12,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172例,并与米非司酮片治疗17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3]中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确诊。

1.2 一般资料 全部345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患者,均要求保守治疗,无应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2岁,平均(40.5±2.5)岁;病程最长4.5年,最短6个月,平均(18.5±0.5)个月;已婚10例,未婚162例;中医辨证分型[4]:气滞型32例,血瘀型78例,痰湿型46例,毒热型16例;子宫肌瘤最大78.25 cm3,最小2.53 cm3,平均(37.25±6.35) cm3。对照组173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0岁,平均(41.5±3.5)岁;病程最长4.3年,最短7个月,平均(18.0±0.6)个月;已婚8例,未婚165例;中医辨证分型:气滞型28例,血瘀型84例,痰湿型39例,毒热型22例;子宫肌瘤最大82.35 cm3,最小4.25 cm3,平均(35.74±5.65) cm3。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米非司酮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25 mg,从月经周期第1 d开始服用,每日1次,连服3个月。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4]治疗。

1.3.2.1 气滞型 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药物组成:木香9 g,丁香9 g,三棱9 g,莪术9 g,枳壳10 g,青皮10 g,川楝子10 g,小茴香10 g。

1.3.2.2 血瘀型 治宜活血破瘀,散结消癥。药物组成:桂枝10 g,茯苓10 g,牡丹皮10 g,桃仁3 g,赤芍药7 g。

1.3.2.3 痰湿型 治宜除湿化痰,散结消癥。药物组成:半夏10 g,当归10 g,杏仁10 g,桂枝10 g,槟榔10 g,陈皮12 g,茯苓12 g,甘草6 g。

1.3.2.4 毒热型 治宜解毒除湿,破瘀消癥。药物组成:金银花15 g,鱼腥草15 g,土茯苓15 g,炒荆芥15 g,赤芍药12 g,牡丹皮12 g,丹参12 g,三棱10 g,莪术10 g,皂角刺10 g,甘草8 g。

以上各型均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的主证、次证消失,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显效:症状消失,肌瘤明显缩小或B超检测提示子宫肌瘤三径之和缩小3 cm以上,体征及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变;有效:症状改善或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有好转,但肌瘤无明显缩小,B超检测提示子宫肌瘤三径之和缩小1.0~2.0 cm;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肌瘤未见缩小者[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生、消长与卵巢内分泌激素有关,尤其受雌激素变化影响。卵巢内分泌旺盛期易发生肌瘤,且生长快,而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降低,肌瘤随子宫一起萎缩,这种特点对于制订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5]。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服用后可使子宫内孕激素受体水平降低,抑制肌瘤细胞增长。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卵巢中的卵泡停止发育,所有患者均出现暂时性闭经,不仅可控制肌瘤增长,而且有利于改善症状,纠正贫血,促发提前绝经而使瘤体继续缩小[6],但在一定时间以后肌瘤可再增大。

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属癥瘕范畴,其发生主要由于经行不慎,风、寒、湿邪入侵;或七情、饮食、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积而成癥瘕、积聚,与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由内分泌功能障碍,致使子宫组织增生的观点相符合。其治则为“结者散之”[7]。气滞型证见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苔薄润,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中木香、丁香、小茴香温经理气;青皮疏肝解郁,消积行滞;川楝子、枳壳除下焦之郁结,行气止痛;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癥散结。血瘀型证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沥不断,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治宜活血破瘀,散结消癥。方中桂枝性温味辛,能通血脉,消瘀血,又能利小便,助气化而行津液。瘀血内停必伴有痰湿阻滞,用茯苓渗湿利尿;桂枝、茯苓合用以加强化瘀消癥之力;牡丹皮、桃仁、赤芍药活血化瘀。痰湿型证见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黏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愆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宜除湿化痰,散结消癥。方中杏仁、陈皮、槟榔行上、中、下三焦之气滞而化痰结;半夏、茯苓除湿化痰,降逆止呕;桂枝、当归温经活血而消癥;甘草调和诸药。毒热型证见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解毒除湿,破瘀消癥。方中金银花、土茯苓、鱼腥草、炒荆芥清热解毒,利湿排脓;赤芍药、牡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皂角刺行气破瘀,消癥散结。

在米非司酮片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米非司酮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02-1810.

[2] 吕佩瑾,鲁永鲜.妇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28.

[3] 张文学,李莹,张莹雯,等.临床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481-483.

[4] 刘赛欧.妇产科综合征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20.

[5] 陈惠祯,谭道彩,吴绪峰.现代妇科肿瘤治疗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8-260.

[6] Yang Y,Zheng S,Zhang Z.Effects of mifepristone on gene 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human uterine leiomyoma[J].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1998,33(1):38-39.

[7] 李丽芸,王小云.中医妇科临证证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97-300.

(本文编辑:习 沙)

顾红媛(1963—),女,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妇科临床工作。

R737.330.58

A

1002-2619(2014)01-0064-02

2013-03-08)

猜你喜欢
莪术行气气滞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