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一)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共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②,白露未晞。(《诗经》)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故余虽愚,。(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⑥,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⑦,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⑧吏禄三百石,。(白居易《观刈麦》)
(2)默写杜甫《春望》的颔联和颈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9分)
我想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不是红酒,那样的chún厚浓郁会让你原本暗淡的心事发酵;不是鸡尾酒,那种明艳活跃会将他孤单的影子拉得更长;不是辛辣的白酒,那种浓烈太容易触痛你敏感的神经;也不是酸sè的啤酒,太多泡沫只是空想,只会让你陷入更加不切实际的境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chún厚()发酵 ()
酸s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
(3)“浓郁”中的“郁”的意思是。“明艳活跃”中的“活跃”的意思是。(2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伊索寓言》之《山洞里的青蛙》中怂恿青蛙将家搬到山洞里去了。《狗和厨师》这则寓言的寓意可以用一句俗语来形容:。
(2)《朝花夕拾》中有三篇怀念人生的文字,除了我们教材中出现的《藤野先生》外,还有 、 。
4.2013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年份,今后数年,中国教育或将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2013走了,2014来了,这不仅是回顾的时刻,也是展望的时刻。为此,班级将举行“展望2014,让梦想照进现实”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共12分)
(1)活动前,班委会针对“我的成长梦想”在全班55人中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并整理如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3分)
没想过这件事目标不确定目标明确不知
如何实现一直为
目标奋斗052030
(2)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同学在谈及自己的人生理想时,有“我的理想是多挣钱”“我的理想是买一栋别墅”“我的理想是拥有世界上最名贵的汽车”之类的发言,针对这种情况,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其进行规劝。(3分)
(3)下面是某同学在本次活动中的一段演讲,请你按要求帮助她修改。(共6分)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教育梦做支撑。A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得愈发重要,教育愈来愈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柱。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的现代公民,教育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风雨洗礼之后的万物将更加清新怡人,大地将充满生机和活力。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教育如同中国社会一样,B已经融入了改革的浪潮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亦开始改变和觉醒。这种觉醒和改变,将让我们梦想成真。
①画线的两句都有语病,应在A句后补上“”,B句有一处词序不当,应将和调换位置。(4分)
②在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凉的晨风中再赖一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经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我的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含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2013年6月7日 《泰州晚报》)
5.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4分)
6.文章的前两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7.奶奶的粽子无论是配料还是做工都很简单,在文末作者为什么说吃过的诸多内容丰富、造型精美的粽子都比不上奶奶的粽子? (4分)
8.文中的奶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结合有关内容概括一下。(5分)
9.端午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请至少说出两样,并简单介绍其中一样的来历。 (4分)
\[二\](18分)
人生风景线
叶特生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心里痛苦得过不去,仍然坚持继续走下去,走着走着,就有奇迹出现。
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学僧七嘴八舌:有的说,弯路,为了拉长流程,河流也因此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又有的说,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都对!”禅师说,“但根本的原因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常态,反而走直路是非常态,因为河流往前时会遇到各种障碍,无法逾越,只有绕道而行,绕来绕去,避过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学僧忽然悟了,说:“人生也如河流,坎坷挫折是常态,不必悲观失望,也不必长吁短叹,停滞不前。直闯不过,就换个法子,另辟蹊径,照样抵达遥远的人生大海。”禅师说:“一般人遇困难即绕路,的确可以明哲保身,长命百岁,正如河流的源远流长,最终回归大海。但到下游时,泥沙淤积,愈流愈慢,如果他要回顾此生,也太唏嘘了吧!”
河流年轻时,也许因着无知,也许出于冲动,看到断路时,竟直闯过去,似乎找死,却没有死,只是从百米高崖跳下去,成就一线奇美绝伦的风景。年轻时有信仰,产生无与伦比的力量,天地都为之动容。
我们一生有过多少为了持守真理而留下的创伤,反而成就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有那些奇迹,才证明这生没有白活。人生风景线,只有长命是不够的。
10.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3分)
11.禅师为什么先肯定弟子们的观点,却又提出完全不同的见解?(4分)
12.文章说“我们一生有过多少为了持守真理而留下的创伤,反而成就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有那些奇迹,才证明这生没有白活”,请你举出两个这样的人物及故事作为论据。(4分)
13.“一般人遇困难即绕路,的确可以明哲保身,长命百岁,正如河流的源远流长,最终回归大海。但到下游时,泥沙淤积,愈流愈慢,如果他要回顾此生,也太唏嘘了吧!”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3分)
14.如何理解“人生风景线,只有长命是不够的”。(4分)
\[三\](15分)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俨然:
(2) 闻之,欣然规往 规:
(3) 有仙则名名:
(4)无案牍之劳形劳形: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17.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甲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表达的情感是(用自己的话总结);乙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表达的情感是(用自己的话总结)。
18.甲文的作者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并不存在。乙文的作者写此文时,正是唐王朝衰落之时,面对现实,他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试分析两文各传递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三、写作(50分)
19.有一本书的前言这样写道:“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否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清洗自己的心灵,以便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初中的我们,小小少年,很多人竟有很多烦恼。其实是我们的心灵背负的东西太多!
请以“给心灵洗个澡”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安徽蒋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