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平 罗 莉 蓝 军
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是指在有创通气撤离过程中,对患者使用T管吸氧或低压力支持水平的自主呼吸模式,通过短时间的密切观察(30~120 min),评价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是否恢复,判断患者能否独立承担其自身呼吸负荷,以帮助医生决定是否脱机的一种技术手段[1]。然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o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SBT持续时间的选择尚存争议,有研究报道120 min与 30 min相比,试验成功率显著增高,但也有报道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并且这些结论均通过亚组分析得出,目前尚未对其有针对性的研究[2-3]。为此,我们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30 min和120 min的SBT持续时间对AECOPD患者有创通气撤离的影响,以明确更佳的试验持续时间。
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连续收入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AECOPD患者:年龄>18岁;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4];接受气管插管并行有创通气;有创通气时间>24 h。
1. 试验前评价: 有创通气过程中,每日8AM~10AM记录各项试验前评价指标,判断患者能否通过以下各项试验前评价标准:痰液黏度降低,颜色变浅,痰量减少且咳痰能力增强;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得到基本控制;氧合指数(PaO2/FiO2)≥150~200 mmHg (1 mmHg=0.133 kPa),呼气末正压(positive a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5~8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 FiO2)≤0.4~0.5;无明显呼吸性酸中毒;心率(heart rate, HR)≤140次/min,90 mmH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60 mmHg,未用或小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体温(T)<38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13,无镇静药物持续泵入;血红蛋白(Hb)≥80~100 g/L;无明显的电解质紊乱。
2. 研究分组: 通过试验前评价患者,并随机分为30 min组或120 min组。30 min组:以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 PSV)方式实施3 min试验和SBT,设置压力支持水平(ΔPS)为7~8 cmH2O,保持PEEP和FiO2不变,试验持续时间为30 min;120 min组:以低水平PSV方式实施3 min试验和SBT,设置压力支持水平(ΔPS)为7~8 cmH2O,保持PEEP和FiO2不变,试验持续时间为120 min。
3. 3 min试验: 分组后立即对患者进行3 min试验,3 min内出现潮气量(volume of tidal, VT)<5 ml/kg或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35次/min表示3 min试验失败。3 min试验失败者即刻返回原通气模式和参数,直到次日8AM~10AM再次进行,成功者当日立即进行SBT。
4. SBT: 进行SBT时,保持3 min试验时的模式和参数不变,密切监测氧合功能[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通气功能(RR和VT)和血流动力学(HR和SBP)等客观测量指标,以及主观感受、精神状况、出汗、辅助呼吸肌参与和胸腹矛盾运动等主观评价指标,15 min记录一次,试验前后各查一次动脉血气。在30 min的试验持续时间内,出现任何一项试验终止标准即表示试验失败:SpO2<85%~90%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50~60 mmHg;pH<7.32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加≥10 mmHg;HR>140次/min或变化≥20%;SBP<90 mmHg或>180 mmHg,或增加≥20%;RR>35次/min或变化≥50%;主观感受明显不适;精神状态明显恶化,如嗜睡、昏迷、躁动或焦虑;明显出汗;呼吸功明显增加,如出现辅助呼吸肌参与或胸腹矛盾运动。
SBT失败者即刻返回原通气模式和参数,直到次日8AM~10AM再次进行,成功者当日2PM前完成脱机拔管,由主治医师根据临床情况决定选择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文丘里面罩或双腔鼻导管吸氧等对其进行辅助呼吸或氧疗。拔管后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即行气管插管:严重意识障碍,如昏迷、昏睡或谵妄;呼吸或心跳骤停;呼吸抑制(RR<8次/min)或严重呼吸困难(RR>40次/min);气道分泌物多且引流障碍;pH≤7.20,且PaCO2进行性上升;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充分氧疗条件下PaO2<50 mmHg)。
1. 观察终点指标:患者出院或院内死亡。
2. 其他观察指标:试验成功率、48 h重新插管率、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30 min 49例,120 min 49例。两组年龄,性别,入ICU时APACHEⅡ评分,SBT前有创通气时间、ΔP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0 min组试验成功35例,试验成功率为71.4%,成功者中有3例在48 h内重新插管,48 h重新插管率为8.6%。120 min组试验成功33例,试验成功率67.3%,成功者中有2例在48 h内重新插管,重新插管率为5.7%。两组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成功者48 h重新插管率比较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试验成功者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本研究对30 min和120 min的SBT持续时间对AECOPD患者有创通气撤离的影响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两组试验成功率,两组试验成功者48 h重新插管率、有创通气时间、住ICU和住院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目前关于SBT持续时间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尚无针对单病种的研究。Esteban等[2]和Perren等[5]分别通过T管试验方式和低水平PSV方式,对30 min与120 min的SBT进行过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两组试验成功率、试验成功者48 h重新插管率、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住ICU和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这两项研究都笼统纳入AECOPD、肺部感染、心衰、神经肌肉疾病及昏迷等多病种患者。对于AECOPD患者SBT的撤机时间,仅有零显的研究对其进行过亚组分析[2-3]。本研究有针对地比较了30 min与120 min的SBT持续时间对AECOPD患者撤机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并无统计学差异。
尽管30 min较120 min短暂,但两组试验成功率相似,提示能通过30 min试验者大部分均能通过120 min试验,两者对判断患者能否通过SBT具有相似的效果。两组48 h重新插管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30 min与120 min对避免重新插管的作用相似,当然,大幅增加样本例数有可能得出阳性结果,因为与30 min相比,120 min也许更能准确判断患者的呼吸肌耐力,试验成功者拔管后有可能更好地耐受自主呼吸,避免重新插管[3]。
表1 两组基础情况比较
注:a为χ2值;APACHEⅡ: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表2 两组有关医疗指标比较
注:a为χ2值
多项研究表明,克服人工气道阻力所需的ΔPS波动在3~14 cmH2O之间,但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7~8 cmH2O较为合适,因此本研究根据气管导管内径为7.5 mm或8 mm,对应设置ΔPS为8 cmH2O或7 cmH2O,且两组试验时ΔPS水平相当,表明两组患者在同等压力支持水平下进行SBT,使得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比性[5-7]。此外,若能将试验持续时间从120 min减为30 min,不但减轻操作者的工作负担,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SBT与胸部物理治疗、气溶胶吸入治疗和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等多项治疗的相互干扰。
综上所述,对于AECOPD患者进行SBT,30 min和120 min对有创通气撤离的影响相似,30 min可考虑作为常规的试验持续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罗祖金, 詹庆元, 孙 兵, 等. 自主呼吸试验的操作与临床应用[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6, 5(1): 60-62.
2 Esteban A, Alía I, Tobin MJ, et al. Effect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duration on outcome of attempts to discontinu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 159(2): 512-518.
3 徐 磊, 展 春, 张纳新, 等. 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14(3): 144-146.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8): 453-460.
5 Perren A, Domenighetti G, Mauri S, et al. Protocol-directed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randomized for a 30-min or 120-min trial with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J]. Intensive Care Med, 2002, 28(8): 1058-1063.
6 Boles JM, Bion J, Connors A, et al.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Eur Respir J, 2007, 29(5): 1033-1056.
7 Bersten AD, Rutten AJ, Vedig AE. Efficacy of pressure support in compensating for apparatus work [J]. Anaesth Intensive Care, 1993, 21(1):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