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14-08-30 12:27王进木
成才之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小英人教版文本

王进木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期,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情感类题材的文章,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如何紧扣学生实际,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点,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础呢?

一、巧妙挖掘情感点,以情促学

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情感类文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有些文本将情感以平凡的语言蕴含在文字之中,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与学生一起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既习得语言,又获得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本文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以朴实的语言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的故事。在研读文本时,我发现文本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然而,面对五年级的学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挖掘、感悟?课文开头先讲了“我”想买书和贫困的家境,愿望难以实现。接下来,重点写了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经过。这部分是调动学生情感的重要载体,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言,去感受文本情感。比如“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中,“七八十台”“震耳欲聋”两个词将母亲工作的环境写得淋漓尽致,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是多么艰辛;“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极其瘦弱”“挨得很近”两个词写出瘦弱母亲挣钱的样子,认真品读它就会有一种心酸的苦楚;“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里连用四个“立刻”写出母亲快节奏的工作,用叠加的形式出现可见母亲挣钱的工作强度。文本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深入挖掘,细细品读,文本所描写的母亲形象在五年级学生的心中就会渐渐清晰起来,作者所表现的“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就能打动学生。

二、搭建阅读平台,品味情感

在语文学习中,读是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内心世界最重要的通道。收入人教版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饱含着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遣词造句,凝聚着作者深深的情感。这些情感或爱或恨,或喜或悲,学生如何有效品读它,真正理解作品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文本,搭建阅读平台,让学生自主阅读,细细品味,最终获得对作品的完整理解。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文本生动感人,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令人可敬的炊事班长牢记上级嘱托,用尽力气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了老班长的英雄故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文本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道来,然而,却饱含着对老班长深切的情感和怀念,反映了残酷的战争时期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诠释了人世间的大爱。本课篇幅比较长,如果让教师细致地引导,显然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教师如何搭建平台,让学生细细品读,抓住关键之处进行品味,从而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品读,并按自己的阅读方法去品味人物。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体验,学生纷纷按照自己的阅读体验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汇报时,有的学生从外貌去体会,“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快四十岁了,残酷的战争年代让他过早憔悴衰老,从而体会他为革命是怎样操劳。有的学生从神情去体会,“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为了革命的胜利,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这个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老班长大爱的情怀。可以说,教师打破了“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将课堂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调用自己的知识体验去感受人物,从而学会以点带面的阅读方法,进而理解文本的情感。

三、开展语言实践,内化情感

文字本身并不具备情感色彩,是人给予了它“生命”。生活中有喜有悲,有快乐有痛苦。当生活的经历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能激发读者内心的体验,而体验就是源自学生生活,因为有生活的经历,作品所描述的情景才能让学生倍感激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蕴含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从而既让学生对作品有进一步理解,又能让情感得以抒发。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文本生动地记叙了身有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两次掌声后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活泼开朗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关爱,特别身处困境的人,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与帮助。“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教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感悟文本情感,并学会作者以“掌声”贯穿文本,感悟小英的情感变化,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掌声的深层内涵?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提问学生:课文中的掌声是谁给谁的?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当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围绕“第一次掌声”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就会结合课文和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同学们为什么会给小英“掌声”,感受这个掌声不平凡的意义——面对处于困境中的人,我们应该给他们勇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同学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了小英“第二次掌声”?学生结合文本的叙述,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表达同学们为什么会发出第二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可以说,通过对两次掌声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对“掌声”的意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进而明白小英在两次掌声之后的情感变化。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掌声”,这个掌声既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从而拓展课堂,体会掌声蕴含的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等深层的含义。

总之,要想让情感教学激活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点,巧妙结合学生的内心体验,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细细感悟,从而借助情感促进学生既习得语言,又获得情感的熏陶,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础。

(福建省安溪县剑斗镇举口小学)

猜你喜欢
小英人教版文本
生日礼物
季节性恋爱(外一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