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创新研究

2014-08-30 17:49李万青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西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李万青

摘 要 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围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环境下,急需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创新,针对服务地方产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中完成自身专业的转型和提升,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同性、联动性。

关键词 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转型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43-04

一、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情况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出台的《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截止2012年末,中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总数为1276所,除西藏、青海、宁夏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20所以上的高职院校。25%的高职院校位于西部地区,19%位于民族地区[1]。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国家在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拉动了对物流的旺盛需求,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普遍把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开发和建设。本文抽样调查的10所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抽样的10所高职院校全部坐落在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正处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地区经济的发展拉动了物流需求,制造业成为本区域的产业龙头。这10所院校顺应本地产业的需要,较早的开办了物流管理专业,其基本情况见表1。

从表1分析得出,西部10所示范性院校在区域上具有代表性,其物流管理专业几乎都是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2所,省级重点专业2所。西部10所示范性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以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为集中点,更细分到生产物流、汽车物流、供应物流等专业方向上。说明物流专业的开设主要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尤其是满足承接产业转移所产生的大量在供应、仓储、配送、加工、信息管理等物流环节中的高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

二、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和提升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804家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超过20万人。但专业积累不足,雷同化严重,普遍存在专业定位趋同、专业功能单一、服务(产业)对象模糊,制约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亟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形成专业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稳定性,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10所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成果分析表明,示范性高职院校起到引领专业建设向服务地方产业方向靠拢的作用,西部示范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更是如此,承担着自身专业转型和提升的重任,也担负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引领创新作用。

第一,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正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快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战场。承接产业过程中,不但需要大量传统的操作工人,而且需要懂技术、懂管理、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西部现有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发电厂”,但其教育理念、层次、教育模式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发展,急需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新思维、新格局。

第二,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要从“散、乱、弱”向“专、同、强”转型,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后发性产业,物流教育的历程还不到十年,示范性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和绝大多数院校一样存在着“散、乱、弱”的情况。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向“专、同、强”转型,就是要围绕地方新产业设置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式,达到“专业性服务、专门性培养,协同性教学、联动性实践,逐步建立与地方产业紧密联系的强大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与人才输出渠道”[2]。

第三,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要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近几年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工作过程为主的教学体系得到不断推进,但在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合进产业和企业需求方面,做得还不够。将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完全揉合在产业服务过程中,用教学工厂、教学企业、产学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实践,是各示范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着力研究和解决的内容之一。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一)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宗旨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的转型

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地方产业主导企业联手共同开发专业建设内容,围绕服务地方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这方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经验如下。

1.服务西部物流中心,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毗邻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学校先后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协议,基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指导原则,以实现资源共享、供需对接、服务共赢为目标,物流管理专业构建了三级系统化分层校企合作机制,由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物流行业协会(园区)+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校友会、专业教研室+教师工作室+合作企业组成,分别承担校企合作战略规划、决策保障、任务执行职责。

2.建立服务地方产业和企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基于职业情境的物流管理专业“AWAE”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为重庆电子、汽车、机械等产业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专门人才。专业建设最基本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产学结合与工学结合[3]。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方面,以“533”课程开发方法,开发了基于职业发展过程的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由14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和7个专项实训实习项目构成。采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多重循环和“学校-企业”双向互动的工学交替方式,以项目化课程+情境化课程增强“做中学”效果。

3.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性质特征与目标定位,分类确定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既可以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学习情境方式,还原职业发展各阶段的真实工作过程来构筑“做中学”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需要,避免传统上完全由教师来主导教学内容取舍的弊端。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取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依据PDCA(Plan-Do- Check-Action,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思维逻辑,创设适合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TTCTE项目教学法。物流管理专业通过TTCTE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5步教学流程,还原出真实的物流职业情境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通过改革教师配置制度,核心专业课程的TTCTE项目教学采取“双教师制”,由专业课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服务地方产业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

西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专门针对地方主导产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专业建设和地方主导产业完全融合起来。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服务地方汽车产业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

1.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柳州市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总产值占柳州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柳州现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15家,总资产472亿元,从业人员5.6万人。柳州2012年全年生产各类汽车170万辆,产量达全国汽车产量的8.5%。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柳州汽车工业物流企业,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汽车工业物流的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工作相结合,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物流管理方法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适应汽车工业及其他行业物流服务营运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全都是围绕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汽车产业而进行设计和实施,是西部示范性院校中唯一一所针对单一产业进行教育模式创新的物流专业开设院校。

2.“二维”课程体系模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按照“汽车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初步形成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体系“二维”模型,见图2。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第一课堂中的专业课在教学和实践环节,和地方汽车企业紧密相联,第二课堂中的社会实践、技术大赛、创业实践都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和企业相关内容开展,毕业生走向岗位时,能基本承担汽车领域的供应、配送、运输调配、信息处理等事务,毕业生受到许多汽车物流企业的欢迎[4]。

参考文献:

[1]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2013.

[2]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培鉴”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42-45.

[3]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发[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7):55.

[4]董绿英,王浩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与步骤——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36-38.

2.建立服务地方产业和企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基于职业情境的物流管理专业“AWAE”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为重庆电子、汽车、机械等产业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专门人才。专业建设最基本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产学结合与工学结合[3]。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方面,以“533”课程开发方法,开发了基于职业发展过程的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由14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和7个专项实训实习项目构成。采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多重循环和“学校-企业”双向互动的工学交替方式,以项目化课程+情境化课程增强“做中学”效果。

3.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性质特征与目标定位,分类确定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既可以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学习情境方式,还原职业发展各阶段的真实工作过程来构筑“做中学”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需要,避免传统上完全由教师来主导教学内容取舍的弊端。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取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依据PDCA(Plan-Do- Check-Action,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思维逻辑,创设适合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TTCTE项目教学法。物流管理专业通过TTCTE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5步教学流程,还原出真实的物流职业情境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通过改革教师配置制度,核心专业课程的TTCTE项目教学采取“双教师制”,由专业课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服务地方产业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

西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专门针对地方主导产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专业建设和地方主导产业完全融合起来。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服务地方汽车产业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

1.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柳州市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总产值占柳州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柳州现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15家,总资产472亿元,从业人员5.6万人。柳州2012年全年生产各类汽车170万辆,产量达全国汽车产量的8.5%。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柳州汽车工业物流企业,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汽车工业物流的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工作相结合,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物流管理方法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适应汽车工业及其他行业物流服务营运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全都是围绕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汽车产业而进行设计和实施,是西部示范性院校中唯一一所针对单一产业进行教育模式创新的物流专业开设院校。

2.“二维”课程体系模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按照“汽车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初步形成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体系“二维”模型,见图2。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第一课堂中的专业课在教学和实践环节,和地方汽车企业紧密相联,第二课堂中的社会实践、技术大赛、创业实践都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和企业相关内容开展,毕业生走向岗位时,能基本承担汽车领域的供应、配送、运输调配、信息处理等事务,毕业生受到许多汽车物流企业的欢迎[4]。

参考文献:

[1]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2013.

[2]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培鉴”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42-45.

[3]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发[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7):55.

[4]董绿英,王浩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与步骤——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36-38.

2.建立服务地方产业和企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基于职业情境的物流管理专业“AWAE”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为重庆电子、汽车、机械等产业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专门人才。专业建设最基本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产学结合与工学结合[3]。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方面,以“533”课程开发方法,开发了基于职业发展过程的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由14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和7个专项实训实习项目构成。采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多重循环和“学校-企业”双向互动的工学交替方式,以项目化课程+情境化课程增强“做中学”效果。

3.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性质特征与目标定位,分类确定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既可以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学习情境方式,还原职业发展各阶段的真实工作过程来构筑“做中学”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需要,避免传统上完全由教师来主导教学内容取舍的弊端。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取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依据PDCA(Plan-Do- Check-Action,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思维逻辑,创设适合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TTCTE项目教学法。物流管理专业通过TTCTE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5步教学流程,还原出真实的物流职业情境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通过改革教师配置制度,核心专业课程的TTCTE项目教学采取“双教师制”,由专业课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服务地方产业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

西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专门针对地方主导产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专业建设和地方主导产业完全融合起来。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服务地方汽车产业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

1.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柳州市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总产值占柳州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柳州现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15家,总资产472亿元,从业人员5.6万人。柳州2012年全年生产各类汽车170万辆,产量达全国汽车产量的8.5%。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柳州汽车工业物流企业,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汽车工业物流的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工作相结合,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物流管理方法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适应汽车工业及其他行业物流服务营运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全都是围绕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汽车产业而进行设计和实施,是西部示范性院校中唯一一所针对单一产业进行教育模式创新的物流专业开设院校。

2.“二维”课程体系模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按照“汽车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初步形成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体系“二维”模型,见图2。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第一课堂中的专业课在教学和实践环节,和地方汽车企业紧密相联,第二课堂中的社会实践、技术大赛、创业实践都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和企业相关内容开展,毕业生走向岗位时,能基本承担汽车领域的供应、配送、运输调配、信息处理等事务,毕业生受到许多汽车物流企业的欢迎[4]。

参考文献:

[1]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2013.

[2]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培鉴”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42-45.

[3]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发[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7):55.

[4]董绿英,王浩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与步骤——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36-38.

猜你喜欢
西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西部国际型物流枢纽城市选择问题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