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民乐县林业局,甘肃民乐 734500)
民乐县林地落界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王玉萍
(民乐县林业局,甘肃民乐 734500)
根据民乐县2011-2012年对林地落界工作的实践进行,探讨出更好的林地落界的方法,以对林地保护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不断的优化林地结构,推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林地利用率,对林地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林地落界方法 探讨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时代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是统筹林地保护利用、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2010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后,我国林业局出台了《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林地保护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等文件。林地落界是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林地落界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具有可行性的推断。
根据甘肃省林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林地落界工作的通知》
(甘林资函〔2011〕439号)文件精神,民乐县林业局组建林地落界队伍,扎实开展林地落界工作,现笔者根据民乐县2011-2012年对林地落界工作的实践进行,探讨出更好的林地落界的方法。
我国颁布的《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中明确的阐述了林地落界的概念:根据对现存的森林资源的规划设计的研究,公益林区的划界所取得的成果,把二类调查成果作为基础,通过准确的核实和遥感判读,并把调查作为辅助的手段,掌控林地落界的基本条件、精度的要求,将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的边界和图斑从法律上进行落实。
通过林地落界,将县域内所有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标准统一的林地数据库,构建全省、全国林地“一张图”,为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提升林地科学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任务是以县域单位为总体,完成县域内所有林地的落界工作。具体工作任务:一是核对县域内的乡(镇)、村、林班界线;二是林地图斑划分;三是林地图斑属性因子调查。
落界范围包括本县域内的所有林地,即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主要涉及全县14个营造林单位,235个林班、14588个小班。
(1)核对本县域内的乡(镇)、村(林班)界线;
(2)按照林地落界条件,进行林地图斑划分;
(3)对林地图斑属性因子进行调查。
根据《落界实施细则》,我县按照县→乡(镇)→村(林班)的林地落界区划体系进行落界。
4.2.1 落界条件
图斑(小班)是林地落界的基本单位,图斑划分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如山脊线、山沟线、道路等)为界。其落界条件:地类不同、土地权属不同、森林类别不同、林种不同、起源不同。
4.2.2 落界方法
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以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提供的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图
(DOM)为基础,依据我县2008年二类调查、2004年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对林地进行遥感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现地补充调查,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的边界和图斑,并将林地落界成果经过计算机矢量化,完成全县林地落界成果数据库。
4.3.1 判读解译标志建立
(1)以影像景幅为单位,每景选择3-5条能覆盖调查区域内所有地类、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勘察线路;
(2)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进行对照,记录各地类影像的色调、纹理、大小、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因素,拍摄地面实况照片;
(3)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建立判读类型与现地实况的对应关系,建立目视判读标志。
4.3.2 林地界线与因子核实
依照民乐县→乡(镇)→村(林班)的林地落界区划体系,以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提供的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图(DOM)为基础,根据影像判读标志,参考2008年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2004年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按照林地落界条件和要求,综合利用遥感影像特征和各种参考信息,使图斑(小班)界线与遥感影像吻合一致,并判别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地类是否发生变化、现状地类等信息;结合现地验证核实,确定并填写落界图斑地类等属性因子。
4.3.3 补充调查
对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与DOM影像反映的地类不同的图斑,到现地进行了补充调查,核实了地类边界,调查并填写了图斑因子。
根据与森林经营单位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将我县林地交通区位由好至差划分为三级。
根据《落界实施细则》中生态区位划分标准,将我县划分为荒漠化地区(代码:612)。
利用地形、土壤、植被因子,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并结合交通区位等指标,将我县林地质量划分为Ⅱ、Ⅲ、Ⅳ、Ⅴ等4个等级。
根据林地保护等级评定方法,结合我县实际,将我县林地及规划林地划分为Ⅱ级保护、Ⅲ级保护、Ⅳ级保护等三个林地保护等级。
根据《落界实施细则》中林地功能分区区划标准,将我县划分为:一是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果树林区(代码:110),包括8个乡镇范围内的全部面积,二是祁连山防护特用林区(代码:130),包括:丰乐乡、顺化乡、南丰乡三个乡镇范围内的全部面积。
根据《落界实施细则》中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将我县划分为:民乐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代码:330)。
森林类别填写所有的林地小班。省厅下达国家公益林面积,填入的代码是11,其它非经济林林地面积划入一般公益林,填入的代码是12。
事权等级填写所有的林地小班。国家公益林的事权等级为已认定(代码10),一般公益林事权等级为地方公益林(代码20)。
由于民乐县行政区域及乡镇进行了多次调整,导致与区、县之间普遍存在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图形数据交叉重叠或变化的现象,在拼图和修改方面存在的工作内容较多。因此,我们在开展林地“一张图”年度更新时要积极的开展实际考察活动,组织双方人员踏勘现场,探索区与区、区与县之间林地图斑重叠现象及变化的原因,如果是行政区调整问题引起的按新界线调整,如果是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失误,需要及时的纠正错误,如果是在山林纠纷上难以调处的,就要在林地的图斑属性因子表中加以说明,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并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协调。
当林地总面积小于现有林地面积时,应规划一定面积的补充林地来确保林地保有量的实现。补充林地的来源主要有:林地抛荒田、滩涂、废弃居民点、平原绿化地等。
为保证全县公益林在落界成果上的准确反映,林地落界时,面积少时进行补充,面积超出2%时,就要分清主次,遵循优先保留重要的生态区位、连片的原则,余下的部分调整为县级保护林,然后再将剩余林地按照二类调查成果完成绘制和登记。
[1]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2]张会儒.天然林资源动态时空分析评价技术[M].北京:林业出版社,2006.
[3]国家林业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Z].2011.
[4]国家林业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Z].2011.
王玉萍,女,汉族,林业工程师,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经理、林业信息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