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卉荣?贾利军?李倩
摘 要:一体化课程开发是对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解构和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的过程,它是基于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开发应遵循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在对职业岗位能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对应的典型工作项目或真实工作任务,并对选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序化。
关键词:机械制图 一体化 课程开发
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性,加强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一体化课程就是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工作对象所设计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
一、一体化课程开发理念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在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把学习过程设计成如工作过程的方式,并在工作情境中展开。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课程模式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作方式将“做中学”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掌握技术知识不是目的,掌握技能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技能只有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在主体真正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才能被掌握。
二、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实践
1.创建一体化课程开发团队
一体化课程的核心是如何工作,而不仅仅是如何操作。要学到对工作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只是理论知识,还包括工具、材料、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工作过程知识。因此,团队中必须有在企业技术岗位和生产岗位工作的企业工作者;有在企业技术岗位和教师岗位上各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在企业参加技术改造工作多年的教师;还要有热爱教师事业主动学习职教新理论并不断在工作中探索,遇到问题能积极与企业技术岗位的师傅们深度交流的教师。只有由这些人员组成的团队参与的教改,才有可能满足学生学会工作的课程目标。
2.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单元
传统课程存在一个严重不足,即只关注学科课程内容本身,而没有在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因此,一体化课程开发就是对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解构和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的过程。为此,我们对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单元进行了构建,见表1。
表1 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单元
课程
名称 培养目标(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 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特殊)
机械图样绘制与识读 绘图能力 轴套类零件 轮盘类零件 箱体类零件 标准件
阶梯轴轴套曲轴 齿轮
端盖 方箱减速器 螺栓键销轴承
识图能力 轴套 带轮 减速器 轴承座
测绘能力 测绘工具认知与使用 轴测图 手绘图
装配图认知能力 油泵的识读 油泵的绘制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突出四个特点:一是凸显了机械制图课程在相关技术工作岗位中需求的四方面能力(绘图、读图、测绘和简单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二是在内容设置上都遵循认知能力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介绍机械绘图国家标准及绘图相关基础知识,到轴套、轮盘、箱体等典型零件及标准件的表达,各部分间都遵循从单一到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原则。三是以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点,以学生动手实践为线,力求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在项目设置方面,内容完整、层次清晰,在每个学习任务中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体系融合,并紧紧围绕以零件为载体,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四是所有零件既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如轴、盘、方箱等零件,可引起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同时,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融入常用零件的绘图工作任务中,体现了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一体化理念,从而达到能绘制零件图样,能读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能用技术语言交流的目的。
3.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
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培养企业素养与学校生活及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因此,一体化教学团队至少要有一名一体化开发团队中的教师担任,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环境设置得与企业工作场景相同,同时将相关应用型知识融入系统地模仿完成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中,从而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并具备对不同工作岗位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因此,一体化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对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思考
1.企业专家是一体化课程开发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我们在确定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一体化改革后,先后多次征求企业从事设计和制造岗位的专家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最终把握住制图课程的实质,凸显绘图、识图等实用技能,与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绘图和识图能力要求吻合。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内涵的全面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的过程是对专业与课程重新认识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有了企业实践专家的参与,使得他们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而是上升到更高的实践层次。同时他们对课程目标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到位。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会主动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时更注重过程要素。在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时,不再是单一知识存储的多少,而是在追求终极目标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结果,总之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一体化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与否关键在师资
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形成教师什么类型的能力,而如果课程体系不改革,教师也会缺乏转变能力的动力。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条件下工作的,原有知识、能力的惯性也使教师留恋学科课程模式。因此要有效地真正搞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键是要广大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与开发的意义,意识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永远不可能为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储备好师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学习职业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结合点。教师的反复认识和实践过程就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只能在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中,去重建教师的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吸引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开发中来。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坚韧不拔,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一体化课改中,专业的课程体系怎样建立、课程如何有效划分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这都需要我们今后更加主动参与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从而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下),2008(1).
[2]赵志群.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J].职教论坛(下),2008(2).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