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临床X线诊断分析。方法 60例胃癌患者, 均采用X线检查, 分析其准确率。结果 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7%。结论 胃癌患者经X线检查, 可以增加临床检出准确率,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可以为胃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胃癌;检查
胃肠道疾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 胃部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排名较高。胃癌早期, 患者临床症状并无较高显著性, 也不具有典型性。胃癌防治注意采取“三早”措施, 及早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手术。“三早”对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60例胃癌患者, 应用X线检查,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60例胃癌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1~75岁, 平均年龄(51.2±3.1)岁, 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2.6±0.6)年。患者主要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者14例, 黑便呕血者18例, 呕吐腹胀等症状者40例, 上腹部疼痛者40例。
1. 2 方法 患者在检查前往往常规应用15~20 mg 654-2进行肌内注射, 药物应用15 min后温水以送服10~15 ml产气量达到350 ml产气剂, 确保患者在右前斜位状态下连续应用或正位状态分2次应用, 持续性使得扩张食管得到充后分, 应用数字X线机快速采集胃部图像, 患者保持右后斜或左侧倾床, 床面倾斜至45°, 患者应往左右两侧分别持续性完成超过90°快速转身, 一般为6~8次, 当床恢复到至平面位置, 患者于左侧位置停止, 并缓慢按照顺时针转体。按照患者产出气体所具物理性质, 采取气团导向, 分别针对患者胃底、胃体、胃窦进行微皱襞观察, 患者在对胃底和胃体进行图像采集时需保持左前斜体状态, 且慢起, 不可保持直立, 主要是因为钡浆重力往往使得胃底、胃体处发生扩张, 导致黏膜未全部展开。此时患者处在左前斜或右侧部位, 而钡浆液体则在胃窦位置, 再次将床调节到水平位置, 患者缓慢按照逆时针完成转体, 经气团与钡间相对流动, 准确勾画患者病变轮廓状态。床面处于右后斜体位且存在一定负角状态下, 采集胃窦两侧壁图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X线检查发现, 60例患者中, 有48例被诊断疑似胃癌或确诊为胃癌症状, 其中溃疡型胃癌患者32例, 蕈伞型患者8例, 肿块型患者8例;6例患者诊断为良性胃溃疡, 4例糜烂性胃炎, 漏诊2例, 临床检出率96.7%。胃癌不同类型病变X征象及其发生部位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胃癌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变, 胃癌在胃的每一个部位均有可能出现, 其中, 贲门区、小弯和胃窦部具有最高发病率, 患者出现早期胃癌时, 往往并无较为典型性, 且无显著临床症状, 所以会导致胃癌临床诊断具有较大困难性, 因此临床诊断中, 并无较多早期胃癌患者[1]。而且大量中晚期胃癌患者, 往往也无较为显著临床症状, 其临床表现往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相似性, 会出现不同程度黑便、反酸、嗳气、隐痛、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 患者主诉存在进食梗阻感现象, 有呕吐、体重减少、消瘦或食欲减退等表现时, 一般患者进入中晚期胃癌阶段, 若情况严重者往往会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现象, 贫血、肝大等表现。
胃癌经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2]:局限性食道私膜皱璧发生紊乱, 连贯性完全消失或发生中断现象, 较为典型性患者则存在虚线状, 或有粗细不均、扭曲现象, 如同静脉曲张导致的变化, 病灶处于胃腔内存在不规则性气泡状、扁平或分叶状斑点以及息肉样充缺;在私膜面中央存在类同于溃疡症状的凹陷区, 类盘状, 四围私膜则存在中断皱缩, 具有平滑性等。经研究发现, 胃癌经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溃疡型:患者经X线检查发现周围皱璧产生结节型增生症状, 且存在显著指压迹征及环堤征象, 存在不规则性状态溃疡口与完影, 有的患者伴有环堤处出现突发性中断。覃伞型患者经X线检查, 胃腔表面因为出现溃疡症状, 所以, 充盈发生缺损时呈现不规则性形态的完影, 且患者胃腔中产生往外突出的充盈缺损现象, 缺损基底位置较为广阔, 其表现呈现不规则性轮廓或呈现分叶状, 患者出现充盈缺损现象的胃私膜出现中断症状或有纹理消失现象, 且缺损位置的胃壁具有明显僵硬现象。浸润型患者经X线检查, 胃腔存在显著变窄现象, 且胃壁出现局限性僵硬状态, 病变部位的胃私膜出现突发性加粗或完全消失, 且对同一位置不同时期予以摄片, 胃壁则呈现出双重阴影, 由此可知患者僵硬胃壁与其正常胃壁具有重叠性。
经本文研究课指导, 患者经诊断本次临床大多数属于中晚期胃癌症状, 早期胃癌由于溃疡位置血管存在充血现象, 黏膜出现水肿, 或黏膜面发生大范围浸润等, 致使胃壁出现明显加厚现象, 从而有肿块产生, 经X线检查往往被误诊作进展期胃癌。经研究发现, 不论黏膜下癌还是黏膜内癌, 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功能性病变, 致使X线征象具有较高复杂性, 从而增加中晚期胃癌漏诊几率[3]。早期胃癌患者在胃窦位置往往同时存在幽门痉挛症状, 从而发生潴留及梗阻症状, 对其病灶位置产生掩盖。而且黏膜纹重叠和胃窦痉挛癌灶在并无法简单区分时, 往往误诊成胃窦炎, 因此合并潴留和幽门梗阻时, 需先完成洗胃步骤, 方可实施X线检查。
总之, 胃癌经X线临床检查诊断, 需与临床表现症状相结合, 若有必要则可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增加胃癌检测准确率, 提高胃癌诊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延青.提高普通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山东医药, 2012, 52(13):1.
[2] 李森林.胃癌的超声胃镜诊断及鉴别诊断.山东医药, 2010, 50(7):104.
[3] 张爱军.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山东医药, 2010, 50(7):103.
[收稿日期: 2014-04-08]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临床X线诊断分析。方法 60例胃癌患者, 均采用X线检查, 分析其准确率。结果 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7%。结论 胃癌患者经X线检查, 可以增加临床检出准确率,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可以为胃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胃癌;检查
胃肠道疾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 胃部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排名较高。胃癌早期, 患者临床症状并无较高显著性, 也不具有典型性。胃癌防治注意采取“三早”措施, 及早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手术。“三早”对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60例胃癌患者, 应用X线检查,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60例胃癌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1~75岁, 平均年龄(51.2±3.1)岁, 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2.6±0.6)年。患者主要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者14例, 黑便呕血者18例, 呕吐腹胀等症状者40例, 上腹部疼痛者40例。
1. 2 方法 患者在检查前往往常规应用15~20 mg 654-2进行肌内注射, 药物应用15 min后温水以送服10~15 ml产气量达到350 ml产气剂, 确保患者在右前斜位状态下连续应用或正位状态分2次应用, 持续性使得扩张食管得到充后分, 应用数字X线机快速采集胃部图像, 患者保持右后斜或左侧倾床, 床面倾斜至45°, 患者应往左右两侧分别持续性完成超过90°快速转身, 一般为6~8次, 当床恢复到至平面位置, 患者于左侧位置停止, 并缓慢按照顺时针转体。按照患者产出气体所具物理性质, 采取气团导向, 分别针对患者胃底、胃体、胃窦进行微皱襞观察, 患者在对胃底和胃体进行图像采集时需保持左前斜体状态, 且慢起, 不可保持直立, 主要是因为钡浆重力往往使得胃底、胃体处发生扩张, 导致黏膜未全部展开。此时患者处在左前斜或右侧部位, 而钡浆液体则在胃窦位置, 再次将床调节到水平位置, 患者缓慢按照逆时针完成转体, 经气团与钡间相对流动, 准确勾画患者病变轮廓状态。床面处于右后斜体位且存在一定负角状态下, 采集胃窦两侧壁图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X线检查发现, 60例患者中, 有48例被诊断疑似胃癌或确诊为胃癌症状, 其中溃疡型胃癌患者32例, 蕈伞型患者8例, 肿块型患者8例;6例患者诊断为良性胃溃疡, 4例糜烂性胃炎, 漏诊2例, 临床检出率96.7%。胃癌不同类型病变X征象及其发生部位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胃癌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变, 胃癌在胃的每一个部位均有可能出现, 其中, 贲门区、小弯和胃窦部具有最高发病率, 患者出现早期胃癌时, 往往并无较为典型性, 且无显著临床症状, 所以会导致胃癌临床诊断具有较大困难性, 因此临床诊断中, 并无较多早期胃癌患者[1]。而且大量中晚期胃癌患者, 往往也无较为显著临床症状, 其临床表现往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相似性, 会出现不同程度黑便、反酸、嗳气、隐痛、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 患者主诉存在进食梗阻感现象, 有呕吐、体重减少、消瘦或食欲减退等表现时, 一般患者进入中晚期胃癌阶段, 若情况严重者往往会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现象, 贫血、肝大等表现。
胃癌经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2]:局限性食道私膜皱璧发生紊乱, 连贯性完全消失或发生中断现象, 较为典型性患者则存在虚线状, 或有粗细不均、扭曲现象, 如同静脉曲张导致的变化, 病灶处于胃腔内存在不规则性气泡状、扁平或分叶状斑点以及息肉样充缺;在私膜面中央存在类同于溃疡症状的凹陷区, 类盘状, 四围私膜则存在中断皱缩, 具有平滑性等。经研究发现, 胃癌经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溃疡型:患者经X线检查发现周围皱璧产生结节型增生症状, 且存在显著指压迹征及环堤征象, 存在不规则性状态溃疡口与完影, 有的患者伴有环堤处出现突发性中断。覃伞型患者经X线检查, 胃腔表面因为出现溃疡症状, 所以, 充盈发生缺损时呈现不规则性形态的完影, 且患者胃腔中产生往外突出的充盈缺损现象, 缺损基底位置较为广阔, 其表现呈现不规则性轮廓或呈现分叶状, 患者出现充盈缺损现象的胃私膜出现中断症状或有纹理消失现象, 且缺损位置的胃壁具有明显僵硬现象。浸润型患者经X线检查, 胃腔存在显著变窄现象, 且胃壁出现局限性僵硬状态, 病变部位的胃私膜出现突发性加粗或完全消失, 且对同一位置不同时期予以摄片, 胃壁则呈现出双重阴影, 由此可知患者僵硬胃壁与其正常胃壁具有重叠性。
经本文研究课指导, 患者经诊断本次临床大多数属于中晚期胃癌症状, 早期胃癌由于溃疡位置血管存在充血现象, 黏膜出现水肿, 或黏膜面发生大范围浸润等, 致使胃壁出现明显加厚现象, 从而有肿块产生, 经X线检查往往被误诊作进展期胃癌。经研究发现, 不论黏膜下癌还是黏膜内癌, 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功能性病变, 致使X线征象具有较高复杂性, 从而增加中晚期胃癌漏诊几率[3]。早期胃癌患者在胃窦位置往往同时存在幽门痉挛症状, 从而发生潴留及梗阻症状, 对其病灶位置产生掩盖。而且黏膜纹重叠和胃窦痉挛癌灶在并无法简单区分时, 往往误诊成胃窦炎, 因此合并潴留和幽门梗阻时, 需先完成洗胃步骤, 方可实施X线检查。
总之, 胃癌经X线临床检查诊断, 需与临床表现症状相结合, 若有必要则可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增加胃癌检测准确率, 提高胃癌诊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延青.提高普通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山东医药, 2012, 52(13):1.
[2] 李森林.胃癌的超声胃镜诊断及鉴别诊断.山东医药, 2010, 50(7):104.
[3] 张爱军.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山东医药, 2010, 50(7):103.
[收稿日期: 2014-04-08]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临床X线诊断分析。方法 60例胃癌患者, 均采用X线检查, 分析其准确率。结果 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7%。结论 胃癌患者经X线检查, 可以增加临床检出准确率,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可以为胃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胃癌;检查
胃肠道疾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 胃部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排名较高。胃癌早期, 患者临床症状并无较高显著性, 也不具有典型性。胃癌防治注意采取“三早”措施, 及早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手术。“三早”对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60例胃癌患者, 应用X线检查,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60例胃癌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1~75岁, 平均年龄(51.2±3.1)岁, 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2.6±0.6)年。患者主要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者14例, 黑便呕血者18例, 呕吐腹胀等症状者40例, 上腹部疼痛者40例。
1. 2 方法 患者在检查前往往常规应用15~20 mg 654-2进行肌内注射, 药物应用15 min后温水以送服10~15 ml产气量达到350 ml产气剂, 确保患者在右前斜位状态下连续应用或正位状态分2次应用, 持续性使得扩张食管得到充后分, 应用数字X线机快速采集胃部图像, 患者保持右后斜或左侧倾床, 床面倾斜至45°, 患者应往左右两侧分别持续性完成超过90°快速转身, 一般为6~8次, 当床恢复到至平面位置, 患者于左侧位置停止, 并缓慢按照顺时针转体。按照患者产出气体所具物理性质, 采取气团导向, 分别针对患者胃底、胃体、胃窦进行微皱襞观察, 患者在对胃底和胃体进行图像采集时需保持左前斜体状态, 且慢起, 不可保持直立, 主要是因为钡浆重力往往使得胃底、胃体处发生扩张, 导致黏膜未全部展开。此时患者处在左前斜或右侧部位, 而钡浆液体则在胃窦位置, 再次将床调节到水平位置, 患者缓慢按照逆时针完成转体, 经气团与钡间相对流动, 准确勾画患者病变轮廓状态。床面处于右后斜体位且存在一定负角状态下, 采集胃窦两侧壁图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X线检查发现, 60例患者中, 有48例被诊断疑似胃癌或确诊为胃癌症状, 其中溃疡型胃癌患者32例, 蕈伞型患者8例, 肿块型患者8例;6例患者诊断为良性胃溃疡, 4例糜烂性胃炎, 漏诊2例, 临床检出率96.7%。胃癌不同类型病变X征象及其发生部位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胃癌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变, 胃癌在胃的每一个部位均有可能出现, 其中, 贲门区、小弯和胃窦部具有最高发病率, 患者出现早期胃癌时, 往往并无较为典型性, 且无显著临床症状, 所以会导致胃癌临床诊断具有较大困难性, 因此临床诊断中, 并无较多早期胃癌患者[1]。而且大量中晚期胃癌患者, 往往也无较为显著临床症状, 其临床表现往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相似性, 会出现不同程度黑便、反酸、嗳气、隐痛、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 患者主诉存在进食梗阻感现象, 有呕吐、体重减少、消瘦或食欲减退等表现时, 一般患者进入中晚期胃癌阶段, 若情况严重者往往会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现象, 贫血、肝大等表现。
胃癌经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2]:局限性食道私膜皱璧发生紊乱, 连贯性完全消失或发生中断现象, 较为典型性患者则存在虚线状, 或有粗细不均、扭曲现象, 如同静脉曲张导致的变化, 病灶处于胃腔内存在不规则性气泡状、扁平或分叶状斑点以及息肉样充缺;在私膜面中央存在类同于溃疡症状的凹陷区, 类盘状, 四围私膜则存在中断皱缩, 具有平滑性等。经研究发现, 胃癌经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溃疡型:患者经X线检查发现周围皱璧产生结节型增生症状, 且存在显著指压迹征及环堤征象, 存在不规则性状态溃疡口与完影, 有的患者伴有环堤处出现突发性中断。覃伞型患者经X线检查, 胃腔表面因为出现溃疡症状, 所以, 充盈发生缺损时呈现不规则性形态的完影, 且患者胃腔中产生往外突出的充盈缺损现象, 缺损基底位置较为广阔, 其表现呈现不规则性轮廓或呈现分叶状, 患者出现充盈缺损现象的胃私膜出现中断症状或有纹理消失现象, 且缺损位置的胃壁具有明显僵硬现象。浸润型患者经X线检查, 胃腔存在显著变窄现象, 且胃壁出现局限性僵硬状态, 病变部位的胃私膜出现突发性加粗或完全消失, 且对同一位置不同时期予以摄片, 胃壁则呈现出双重阴影, 由此可知患者僵硬胃壁与其正常胃壁具有重叠性。
经本文研究课指导, 患者经诊断本次临床大多数属于中晚期胃癌症状, 早期胃癌由于溃疡位置血管存在充血现象, 黏膜出现水肿, 或黏膜面发生大范围浸润等, 致使胃壁出现明显加厚现象, 从而有肿块产生, 经X线检查往往被误诊作进展期胃癌。经研究发现, 不论黏膜下癌还是黏膜内癌, 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功能性病变, 致使X线征象具有较高复杂性, 从而增加中晚期胃癌漏诊几率[3]。早期胃癌患者在胃窦位置往往同时存在幽门痉挛症状, 从而发生潴留及梗阻症状, 对其病灶位置产生掩盖。而且黏膜纹重叠和胃窦痉挛癌灶在并无法简单区分时, 往往误诊成胃窦炎, 因此合并潴留和幽门梗阻时, 需先完成洗胃步骤, 方可实施X线检查。
总之, 胃癌经X线临床检查诊断, 需与临床表现症状相结合, 若有必要则可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增加胃癌检测准确率, 提高胃癌诊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延青.提高普通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山东医药, 2012, 52(13):1.
[2] 李森林.胃癌的超声胃镜诊断及鉴别诊断.山东医药, 2010, 50(7):104.
[3] 张爱军.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山东医药, 2010, 50(7):103.
[收稿日期: 2014-0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