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近年来, 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细菌性肺炎60例, 取得了较单纯西药明显为优的疗效, 现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 其中男68例, 女52例;16~30岁者12例, 31~50岁者13例, 51~65岁者18例, 65岁以上者77例, 平均年龄62.8岁;病程1~5 d;中医辨证:痰热壅肺型108例, 痰热兼风热表证未解者12例。以上12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各60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起病急, 有程度不同的发热、咳嗽、咯痰及胸痛表现;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 实变期可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及湿性啰音等体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X线检查示炎性浸润阴影;涂片可找到致病菌;除外肺结核、肺肿瘤、肺梗死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西药组:常规应用头孢类、红霉素, 有厌氧菌感染者常规配用甲硝唑;对症治疗:止咳药、化痰药,必要时雾化吸入。中西药结合组:除以上西药治疗外, 同时应用自拟清肺化痰汤。方药组成:黄芩30 g, 金银花30 g, 连翘15 g, 板蓝根30 g, 鱼腥草(后下)30 g, 白花蛇舌草30 g, 生石膏(先煎)60 g, 芦根30 g, 瓜蒌皮15 g, 浙贝母12 g, 百部15 g, 胖大海 15 g, 桔梗 10 g, 紫苑 10 g, 人参 10 g, 生甘草 10 g。1剂/d, 水煎2次, 取汁200 ml/次, 2次煎液合在一起, 均分2~3次口服。可同时取药液30 ml做雾化吸入, 1~2次/d。方药加减:兼发热、恶风等风热表证者加桑叶12 g、菊花12 g;痰多者, 加葶苈子(布包)12 g、大枣(劈)5枚;热邪伤阴较重、痰少不易咳出者, 桔梗、紫苑皆重用至15 g, 再加远志12 g、沙参15 g、麦冬15 g;有发热者, 加柴胡15 g;便秘者加生大黄10~15 g;痰中带血者, 加白芨粉6 g(分冲)、三七粉3 g(分冲);食欲不振者, 加山楂12 g、麦芽15 g、陈曲15 g、鸡内金15 g;恶心者, 加半夏12 g或竹茹12 g;兼鼻塞者, 加苍耳子12 g、辛夷12 g;有高血压者, 去人参加西洋参10 g。
1.4 疗效标准 体温正常, 症状及异常体征消失, 血象恢复正常及胸部X线检查病变吸收, 痰菌培养阴性即判为治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各60例治愈率均达100%, 但治愈时间长短差异显著:西药组治愈最短22 d, 最长36 d, 平均治愈时间28.1 d;中西药结合组治愈最短16 d, 最长26 d, 平均治愈时间20.5 d。结果显示, 中西药结合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西药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细菌性肺炎是各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肺实质性炎症, 其致病菌主要有革兰阳性菌, 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如流感杆菌、绿脓杆菌等;厌氧菌[1]。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病毒继发感染时, 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 细菌侵入下呼吸道, 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中医属咳嗽范畴, 认为由风热或瘟毒经皮毛或口鼻犯肺, 导致肺气不宣、痰热壅肺之症候。
治疗上西医之原则主要是及时足量地应用抗生素, 并对症应用止咳、化痰等药物[2]。中医主要以清泄肺热, 兼以止咳化痰, 有风热表证者佐以疏散风热[3]。自拟方中黄芩入肺经, 性寒清热, 为清泄肺热之圣药, 并善清肌表之热, 是为主药, 故用量较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黄芩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并有抗流感病毒和解热作用。金银花入肺经, 甘寒清热而不伤胃, 芳香透达而不遏邪, 既善清热解毒, 又能宣散风热, 应用于本病, 亦为要药, 用量也较大;现代医学研究, 金银花所含皂素能调节体温中枢, 有解热作用, 并有解毒、消炎之效,体外实验证明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皆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连翘性寒轻清而浮, 功能透达表里, 又善清热解毒, 与金银花配用, 相得益彰;现代研究, 连翘壳中的连翘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力最大, 对肺炎双球菌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连翘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性大寒, 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效用, 为清热解毒要药, 尤善治疗天行瘟疫, 近年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 并对解退呼吸系统感染所致的高热, 尤为适用;现代研究, 板蓝根为广谱抗菌药, 对多种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 并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对流感病毒等效力尤佳。鱼腥草入肺经, 味辛性寒, 善宣肺散结、清热解毒, 故可消痈肿,善治肺痈之痰热雍盛、咳吐腐臭脓痰, 对细菌性肺炎之咳吐脓痰亦甚适宜, 因有效成分易挥发, 煎煮时宜后下;现代研究,鱼腥草有抗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十分强烈,在稀释至1:40000浓度时仍能抑菌。白花蛇舌草性凉, 清热解毒, 散瘀消痈;现代研究有一定抗菌作用, 又据介绍, 本品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吞噬能力增加, 促进抗体形成,刺激嗜银物质倾向于致密化等, 从而达到灭菌抗炎目的。石膏入肺经, 辛甘大寒, 甘寒生津, 味辛能散, 大寒清热, 退热泄火中具清解之义, 所以外能解肌肤之热, 内能清肺中之火,热退津生, 又能除烦止渴, 故为清解肺中实热要药, 凡外感热病, 邪在气分, 高热心烦, 或肺热咳喘, 皆为主药。此药用于清热降火, 当用生者, 切忌火煅, 以防闭邪留寇而杀人, 因属金石类药, 故宜先煎, 且用量宜大, 一般30~120 g, 效方显著;现代研究, 石膏有明显退热作用, 推断有效成分含于天然石膏杂质中, 有人认为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 变成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后, 对神经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及肌肉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因而有解热消炎作用。芦根入肺经,甘寒, 长于清肺泻热, 为治肺热咳吐脓痰要药。瓜蒌皮入肺经,性味甘寒, 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故对肺气雍遏、痰热咳喘、胸膈满闷及肺热咳吐脓痰最为适宜, 若肺炎有便秘者,可用全瓜蒌。浙贝母入肺经, 性味苦寒, 善能宣肺化痰止咳,又能清热散结, 适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之咳喘;现代研究,浙贝母(贝母素甲)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和流感等引起的咳喘。百部入肺经, 润肺止咳, 性虽微温, 但配其他应症药物应用, 无论新久、寒热之咳皆宜;现代研究, 百部所含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 抑制咳嗽反射而奏镇咳之效;百部有抗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胖大海入肺经, 甘淡微寒, 善于开肺气, 散郁火, 适于肺气闭郁, 音哑咽痛, 此药味甘, 尚有调味之功, 因能促进肠管蠕动, 吸水力大, 增加肠容积反射性蠕动, 故有缓泻作用, 可作容积性泻下药, 故肺炎有便秘者最宜, 腹泻者慎用。桔梗为肺经气分药, 苦辛性平, 既升且降, 善于开提肺气、宣胸快膈、祛痰止咳, 对外邪犯肺、咳嗽痰多、咽喉肿痛, 不论寒热, 皆可配用, 又善排脓消痈, 故对痰火郁肺, 排痰不畅尤宜;现代研究, 桔梗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 内服能刺激咽部黏膜及胃黏膜, 反射性引起呼吸道黏膜产生分泌亢进, 稀释并排除潴留于支气管和气管中的痰液, 故有祛痰镇咳作用。紫苑入肺经, 性温而不热, 质润而不燥, 长于开泄肺郁, 降逆定喘, 为化痰止咳要药, 不论肺寒肺热, 皆可配用;现代研究,紫苑含皂苷, 无显著镇咳作用, 但祛痰效果较好, 可能与所含皂苷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 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所致。细菌性肺炎是致病菌在人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侵入肺实质而发病, 即所谓“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故除应用抗菌祛邪的中西药物外, 亦当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除注意饮食起居外, 作者在中药方中加用人参补肺益气以扶助正气, 由于本品微温不燥, 性禀中和, 凡有气虚, 即属热证, 亦可配用, 如“白虎加人参汤”之热伤气津即是;著者观察, 自拟清肺化痰汤用人参, 并无闭门留邪之虞, 若弃之不用, 反显力量不逮;现代研究, 人参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条件刺激的抵抗力, 有强壮作用, 能使机体对疾病抵抗能力增强;临床报道, 用于治疗高血压症有效, 但作者认为, 高血压多属阴虚阳亢之症,人参毕竟为补气之品, 故高血压者应慎用人参, 主张肺炎等有高血压者易人参为性凉之西洋参为宜。甘草能补肺益气、止咳化痰、调和诸药(减低或缓解药物的偏性或毒性), 生用性凉, 又能清热解毒;现代研究, 甘草所含甘草次酸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临床发现, 较长时间应用甘草有升高血压作用, 高血压患者当慎用。若热邪伤阴, 肺气闭阻, 痰少不易咯出者, 除重用桔梗、紫苑外, 再加远志、沙参、麦冬,皆取稀释痰液之效。柴胡具升阳作用, 高血压亦应慎用。便秘较轻者, 方中有瓜蒌、胖大海即可, 是为缓泻;若便秘较重, 则应加大黄或芒硝, 亦为上病(肺热)下取(泻大肠)之意。食欲不振所加之山楂、麦芽、陈曲及鸡内金, 皆为健胃助消化之所用, 传统上为增效而应炒焦, 但切忌火候太过, 以防破坏药中所含之“消化酶”。恶心时所加之半夏、竹茹皆能止呕, 然半夏性燥, 痰多易咯者用之较宜, 若阴虚较重, 痰少难咯者不宜, 当以竹茹为妥。
总之, 细菌性肺炎之治疗, 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 总以祛邪为主, 同时不忘扶正, 不忘止咳、化痰等。临床上中西药结合应用, 取长补短, 减少毒副作用, 提高疗效, 明显缩短了病程, 以利患者早日康复。其他如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之中药治疗, 亦可参照此自拟清肺化痰汤加减应用。浅陋体会, 仅供参考, 不当与错误之处, 敬请斧正。
[1]李冀.方剂学.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2.
[2]孙广仁,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1.
[3]侯家玉.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