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4-08-29 15:56陆泓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宫颈癌

陆泓

【摘要】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的过程中,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 均给予常规体外放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研究组则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6.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于宫颈癌患者产生较好效果, 反应发生率更低, 优势显著, 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放射治疗;宫颈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三维适形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 对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 手术治疗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部分病情较重、肿瘤较大的患者, 在手术治疗之后还应给与放射治疗。腔内后装放疗是最为常见的放射疗法, 但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多[1]。为探讨更为优异的放射治疗方案, 降低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以本院患者为对象分组, 对其实行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探讨其优劣,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来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之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0例, 患者年龄在25~52岁之间, 平均年龄45.9岁, 对其进行病理切片诊断均确认为宫颈癌患者, 多数患者肿瘤病例分型为鳞癌, 少数为腺癌, 肿瘤形态包括糜烂性、菜花型、溃疡空洞型及结节浸润型等。随机将上述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 每组患者50例,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体外放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于全盆照射中央放置铅板以保护直肠和膀胱, 以宫颈病灶及周围组织为照射范围, 1次/周给予6 Gy剂量的照射, 总剂量控制在30 Gy左右。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依据CT扫描情况定位放射靶区, 并根据直肠、膀胱充盈程度确定照射方式, 按照2 Gy/次, 1次/d, 5次/周的方式进行照射, 将总剂量控制在26~35 Gy之间[2]。

1. 3 疗效标准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若病灶消失, 未见复发, 视为完全缓解;病灶体积减少超过1/2, 且未见回复, 视为部分缓解;若肿瘤体积减少幅度在1/4~1/2之间, 未见新病灶, 视为好转;若病灶增减幅度未超过1/4, 未见新病灶, 视为稳定;若治疗后, 病灶体积增大超过1/4或出现新病灶, 视为病情进展。前三种评定视为治疗有效。

1. 4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 Excel 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分别为84.0%和44.0%,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前者一般仅适合与早期患者, 放射治疗则在早晚期患者中都可以充分运用, 更为广泛。传统放疗, 即体外放射治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由于较大年龄患者阴道闭锁、肿瘤体积大等因素受到极大限制, 使放射位置的固定和放射剂量的把握无法得到准确控制, 这也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3]。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则采用三维空间定位, 非共面多方面的进行放射, 可精准控制放射把位和剂量, 有效防止正常组织的放射伤害,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传统放疗均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 优势显著, 更为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慧胜, 陈龙华, 冯正富, 等.宫颈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临床观察.西部医学, 2011, 23(5):838-841.

[2] 王尚礼, 史增祥.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9):93-94.

[3] 黄松华. 宫颈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89例临床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28-29.

[收稿日期:2014-05-12]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的过程中,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 均给予常规体外放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研究组则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6.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于宫颈癌患者产生较好效果, 反应发生率更低, 优势显著, 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放射治疗;宫颈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三维适形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 对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 手术治疗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部分病情较重、肿瘤较大的患者, 在手术治疗之后还应给与放射治疗。腔内后装放疗是最为常见的放射疗法, 但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多[1]。为探讨更为优异的放射治疗方案, 降低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以本院患者为对象分组, 对其实行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探讨其优劣,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来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之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0例, 患者年龄在25~52岁之间, 平均年龄45.9岁, 对其进行病理切片诊断均确认为宫颈癌患者, 多数患者肿瘤病例分型为鳞癌, 少数为腺癌, 肿瘤形态包括糜烂性、菜花型、溃疡空洞型及结节浸润型等。随机将上述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 每组患者50例,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体外放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于全盆照射中央放置铅板以保护直肠和膀胱, 以宫颈病灶及周围组织为照射范围, 1次/周给予6 Gy剂量的照射, 总剂量控制在30 Gy左右。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依据CT扫描情况定位放射靶区, 并根据直肠、膀胱充盈程度确定照射方式, 按照2 Gy/次, 1次/d, 5次/周的方式进行照射, 将总剂量控制在26~35 Gy之间[2]。

1. 3 疗效标准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若病灶消失, 未见复发, 视为完全缓解;病灶体积减少超过1/2, 且未见回复, 视为部分缓解;若肿瘤体积减少幅度在1/4~1/2之间, 未见新病灶, 视为好转;若病灶增减幅度未超过1/4, 未见新病灶, 视为稳定;若治疗后, 病灶体积增大超过1/4或出现新病灶, 视为病情进展。前三种评定视为治疗有效。

1. 4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 Excel 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分别为84.0%和44.0%,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前者一般仅适合与早期患者, 放射治疗则在早晚期患者中都可以充分运用, 更为广泛。传统放疗, 即体外放射治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由于较大年龄患者阴道闭锁、肿瘤体积大等因素受到极大限制, 使放射位置的固定和放射剂量的把握无法得到准确控制, 这也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3]。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则采用三维空间定位, 非共面多方面的进行放射, 可精准控制放射把位和剂量, 有效防止正常组织的放射伤害,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传统放疗均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 优势显著, 更为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慧胜, 陈龙华, 冯正富, 等.宫颈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临床观察.西部医学, 2011, 23(5):838-841.

[2] 王尚礼, 史增祥.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9):93-94.

[3] 黄松华. 宫颈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89例临床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28-29.

[收稿日期:2014-05-12]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的过程中,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 均给予常规体外放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研究组则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6.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于宫颈癌患者产生较好效果, 反应发生率更低, 优势显著, 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放射治疗;宫颈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三维适形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 对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 手术治疗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部分病情较重、肿瘤较大的患者, 在手术治疗之后还应给与放射治疗。腔内后装放疗是最为常见的放射疗法, 但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多[1]。为探讨更为优异的放射治疗方案, 降低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以本院患者为对象分组, 对其实行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探讨其优劣,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来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之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0例, 患者年龄在25~52岁之间, 平均年龄45.9岁, 对其进行病理切片诊断均确认为宫颈癌患者, 多数患者肿瘤病例分型为鳞癌, 少数为腺癌, 肿瘤形态包括糜烂性、菜花型、溃疡空洞型及结节浸润型等。随机将上述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 每组患者50例,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体外放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于全盆照射中央放置铅板以保护直肠和膀胱, 以宫颈病灶及周围组织为照射范围, 1次/周给予6 Gy剂量的照射, 总剂量控制在30 Gy左右。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依据CT扫描情况定位放射靶区, 并根据直肠、膀胱充盈程度确定照射方式, 按照2 Gy/次, 1次/d, 5次/周的方式进行照射, 将总剂量控制在26~35 Gy之间[2]。

1. 3 疗效标准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若病灶消失, 未见复发, 视为完全缓解;病灶体积减少超过1/2, 且未见回复, 视为部分缓解;若肿瘤体积减少幅度在1/4~1/2之间, 未见新病灶, 视为好转;若病灶增减幅度未超过1/4, 未见新病灶, 视为稳定;若治疗后, 病灶体积增大超过1/4或出现新病灶, 视为病情进展。前三种评定视为治疗有效。

1. 4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 Excel 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分别为84.0%和44.0%,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前者一般仅适合与早期患者, 放射治疗则在早晚期患者中都可以充分运用, 更为广泛。传统放疗, 即体外放射治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由于较大年龄患者阴道闭锁、肿瘤体积大等因素受到极大限制, 使放射位置的固定和放射剂量的把握无法得到准确控制, 这也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3]。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则采用三维空间定位, 非共面多方面的进行放射, 可精准控制放射把位和剂量, 有效防止正常组织的放射伤害,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传统放疗均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 优势显著, 更为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慧胜, 陈龙华, 冯正富, 等.宫颈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临床观察.西部医学, 2011, 23(5):838-841.

[2] 王尚礼, 史增祥.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9):93-94.

[3] 黄松华. 宫颈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89例临床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28-29.

[收稿日期:2014-0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宫颈癌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基于自设计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放射治疗文件的读取和显示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脊柱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