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涛?张天岺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风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性。方法 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同期收治相同病例的22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 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干预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研究组中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手术期间无一例死亡;对照组9例患者手术期间出现免疫及应激能力下降情况, 2例死亡, 其研究组围手术期综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对老年患者病情及术中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等干预手段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 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
本组研究对本院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术后患者疗效较好, 现将本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外科需手术患者中选择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 并以同期同病例的2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患者中男26例, 女16例;年龄最大者83岁, 最小者65岁;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32例, 病程最长20年, 最短3年。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为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疾病的诊断依据为相关参考文献[1]。42例老年手术患者中有胆道手术20例、阑尾、疝气手术16例, 甲状腺手术3例, 乳腺手术3例, 所有手术均为择期手术。
1. 2 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1. 2. 1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本组患者术前均给予硬膜外麻醉, 在麻醉诱导及拔气管导管时, 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均未超过基础血压的15%, 应用降压药物加以控制;当手术进行体腔时, 上腹部手术血压降幅约为8%~26%, 应用升压药物得以控制, 下腹部术中血压相对平衡。研究组中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口服复方降压片高血压患者可常规服用, 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可抑制机体的代偿机制, 影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在术前的24~48 h, 药物剂量应减半服用;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且有心绞痛发作史的长期服用药物患者, 术前应给予扩张冠状动脉及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 以控制与稳定血压、增加心力储备, 达到围手术期心功能最佳状态;心律失常, 如表现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症的患者应于术前给予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治疗[2]。
1. 2. 2 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术前检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尿糖等相关指标, 经胰岛素治疗后的血糖不超过8.96 mmol/L, 但也不能过低, 以免造成组织细胞严重损伤, 且尿糖为阴性才可实施手术[3]。术中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葡萄糖补给或加用胰岛素, 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致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 为防止术后感染, 应于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的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均就基于Excel数据库软件整理后, 且于SPSS19.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 研究组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心肌缺血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房性、室性早搏现象得以控制, 没有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研究组的22例患者的手术均为顺利实施, 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出现9例免疫及应激能力下降情况, 有2例患者因手术中病情恶化, 引起多器官功能性衰竭死亡。其研究组围手术期综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 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外科患者不断增加, 而老年手术患者, 随着年龄的老化, 其脏器功能随之减退, 其抗病能力、耐受手术的能力也随之降低。尤其是患有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在实施外科手术时更加大了危险性[4]。本组研究组采取术前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病情及术中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等干预手段, 术后疗效显著。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 术前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患者病情做出的准确判断, 及对手术风险的评估, 可及时有效改善心肌供血, 减少术后心脏事件并发症的发生[1]。Prys-Robert等研究者有报道, 没有经过治疗或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 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情况。所有, 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 血压控制在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对于高血压患者, 术前血压以降至140~150/80~90 mm Hg为宜, 不能过低, 因为高血压患者在术中出现低血压比高血压更易引起心脑肾缺血并发症[5]。
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主要是调整高血糖及代谢的紊乱。老年患者胰腺功能的减退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而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功能性减退, 引起免疫力下降, 使组织修复能力减弱, 导致手术切口及创面愈合能力下降, 术后易发生手术切口不愈合及继发感染[2]。
围手术期出现的危险因素会加重患者循环系统的负担, 从而造成患者手术中的危险。所以, 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深入了解病情, 并准确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 准确及时地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对提高手术安全、降低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欣,李朝辉.32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3(1):22.
[2] 石瑜,王巍松,赵有国,等.腹部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外科杂志, 2008,16(7):463-464.
[3] 尹琳,毛勇,纳志英,等.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监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0,8(2):105-107.
[4] 崔敬艳,李东丽,刘朝霞,等.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河北医药, 2013,2(20):3192-3193.
[5] 张义莲,王清坚.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3,2(35):189-190.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风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性。方法 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同期收治相同病例的22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 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干预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研究组中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手术期间无一例死亡;对照组9例患者手术期间出现免疫及应激能力下降情况, 2例死亡, 其研究组围手术期综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对老年患者病情及术中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等干预手段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 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
本组研究对本院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术后患者疗效较好, 现将本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外科需手术患者中选择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 并以同期同病例的2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患者中男26例, 女16例;年龄最大者83岁, 最小者65岁;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32例, 病程最长20年, 最短3年。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为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疾病的诊断依据为相关参考文献[1]。42例老年手术患者中有胆道手术20例、阑尾、疝气手术16例, 甲状腺手术3例, 乳腺手术3例, 所有手术均为择期手术。
1. 2 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1. 2. 1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本组患者术前均给予硬膜外麻醉, 在麻醉诱导及拔气管导管时, 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均未超过基础血压的15%, 应用降压药物加以控制;当手术进行体腔时, 上腹部手术血压降幅约为8%~26%, 应用升压药物得以控制, 下腹部术中血压相对平衡。研究组中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口服复方降压片高血压患者可常规服用, 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可抑制机体的代偿机制, 影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在术前的24~48 h, 药物剂量应减半服用;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且有心绞痛发作史的长期服用药物患者, 术前应给予扩张冠状动脉及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 以控制与稳定血压、增加心力储备, 达到围手术期心功能最佳状态;心律失常, 如表现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症的患者应于术前给予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治疗[2]。
1. 2. 2 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术前检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尿糖等相关指标, 经胰岛素治疗后的血糖不超过8.96 mmol/L, 但也不能过低, 以免造成组织细胞严重损伤, 且尿糖为阴性才可实施手术[3]。术中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葡萄糖补给或加用胰岛素, 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致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 为防止术后感染, 应于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的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均就基于Excel数据库软件整理后, 且于SPSS19.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 研究组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心肌缺血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房性、室性早搏现象得以控制, 没有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研究组的22例患者的手术均为顺利实施, 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出现9例免疫及应激能力下降情况, 有2例患者因手术中病情恶化, 引起多器官功能性衰竭死亡。其研究组围手术期综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 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外科患者不断增加, 而老年手术患者, 随着年龄的老化, 其脏器功能随之减退, 其抗病能力、耐受手术的能力也随之降低。尤其是患有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在实施外科手术时更加大了危险性[4]。本组研究组采取术前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病情及术中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等干预手段, 术后疗效显著。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 术前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患者病情做出的准确判断, 及对手术风险的评估, 可及时有效改善心肌供血, 减少术后心脏事件并发症的发生[1]。Prys-Robert等研究者有报道, 没有经过治疗或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 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情况。所有, 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 血压控制在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对于高血压患者, 术前血压以降至140~150/80~90 mm Hg为宜, 不能过低, 因为高血压患者在术中出现低血压比高血压更易引起心脑肾缺血并发症[5]。
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主要是调整高血糖及代谢的紊乱。老年患者胰腺功能的减退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而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功能性减退, 引起免疫力下降, 使组织修复能力减弱, 导致手术切口及创面愈合能力下降, 术后易发生手术切口不愈合及继发感染[2]。
围手术期出现的危险因素会加重患者循环系统的负担, 从而造成患者手术中的危险。所以, 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深入了解病情, 并准确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 准确及时地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对提高手术安全、降低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欣,李朝辉.32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3(1):22.
[2] 石瑜,王巍松,赵有国,等.腹部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外科杂志, 2008,16(7):463-464.
[3] 尹琳,毛勇,纳志英,等.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监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0,8(2):105-107.
[4] 崔敬艳,李东丽,刘朝霞,等.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河北医药, 2013,2(20):3192-3193.
[5] 张义莲,王清坚.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3,2(35):189-190.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风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性。方法 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同期收治相同病例的22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 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干预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研究组中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手术期间无一例死亡;对照组9例患者手术期间出现免疫及应激能力下降情况, 2例死亡, 其研究组围手术期综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对老年患者病情及术中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等干预手段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 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
本组研究对本院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术后患者疗效较好, 现将本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外科需手术患者中选择22例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 并以同期同病例的2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患者中男26例, 女16例;年龄最大者83岁, 最小者65岁;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32例, 病程最长20年, 最短3年。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为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疾病的诊断依据为相关参考文献[1]。42例老年手术患者中有胆道手术20例、阑尾、疝气手术16例, 甲状腺手术3例, 乳腺手术3例, 所有手术均为择期手术。
1. 2 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1. 2. 1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本组患者术前均给予硬膜外麻醉, 在麻醉诱导及拔气管导管时, 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均未超过基础血压的15%, 应用降压药物加以控制;当手术进行体腔时, 上腹部手术血压降幅约为8%~26%, 应用升压药物得以控制, 下腹部术中血压相对平衡。研究组中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口服复方降压片高血压患者可常规服用, 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可抑制机体的代偿机制, 影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在术前的24~48 h, 药物剂量应减半服用;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且有心绞痛发作史的长期服用药物患者, 术前应给予扩张冠状动脉及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 以控制与稳定血压、增加心力储备, 达到围手术期心功能最佳状态;心律失常, 如表现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症的患者应于术前给予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治疗[2]。
1. 2. 2 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术前检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尿糖等相关指标, 经胰岛素治疗后的血糖不超过8.96 mmol/L, 但也不能过低, 以免造成组织细胞严重损伤, 且尿糖为阴性才可实施手术[3]。术中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葡萄糖补给或加用胰岛素, 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致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 为防止术后感染, 应于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的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均就基于Excel数据库软件整理后, 且于SPSS19.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 研究组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心肌缺血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房性、室性早搏现象得以控制, 没有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研究组的22例患者的手术均为顺利实施, 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出现9例免疫及应激能力下降情况, 有2例患者因手术中病情恶化, 引起多器官功能性衰竭死亡。其研究组围手术期综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 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外科患者不断增加, 而老年手术患者, 随着年龄的老化, 其脏器功能随之减退, 其抗病能力、耐受手术的能力也随之降低。尤其是患有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在实施外科手术时更加大了危险性[4]。本组研究组采取术前对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病情及术中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等干预手段, 术后疗效显著。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 术前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患者病情做出的准确判断, 及对手术风险的评估, 可及时有效改善心肌供血, 减少术后心脏事件并发症的发生[1]。Prys-Robert等研究者有报道, 没有经过治疗或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 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情况。所有, 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 血压控制在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对于高血压患者, 术前血压以降至140~150/80~90 mm Hg为宜, 不能过低, 因为高血压患者在术中出现低血压比高血压更易引起心脑肾缺血并发症[5]。
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主要是调整高血糖及代谢的紊乱。老年患者胰腺功能的减退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而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功能性减退, 引起免疫力下降, 使组织修复能力减弱, 导致手术切口及创面愈合能力下降, 术后易发生手术切口不愈合及继发感染[2]。
围手术期出现的危险因素会加重患者循环系统的负担, 从而造成患者手术中的危险。所以, 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深入了解病情, 并准确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 准确及时地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对提高手术安全、降低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欣,李朝辉.32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3(1):22.
[2] 石瑜,王巍松,赵有国,等.腹部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外科杂志, 2008,16(7):463-464.
[3] 尹琳,毛勇,纳志英,等.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监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0,8(2):105-107.
[4] 崔敬艳,李东丽,刘朝霞,等.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河北医药, 2013,2(20):3192-3193.
[5] 张义莲,王清坚.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3,2(35):189-190.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