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卧气垫床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2014-08-29 08:32谢晓宁
护理与康复 2014年4期
关键词:卧床护理学压疮

谢晓宁,邵 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压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s,PU),在老年人、脊髓损伤、重症和卧床患者中高发[1]。有报道,在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3%~12%,其中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0%~25%[2]。压疮至今仍是医疗、护理领域的难题。护理教科书指出对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至少2 h翻身1次[3]。目前气垫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压疮发生,但对使用气垫床患者的翻身频率尚无明确规定。刘浈和陈赛莲[4]研究认为神经内科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可每3 h翻身1次,而贺修君[5]、王芳等[6]分别对脊髓压迫症合并截瘫患者和ICU使用气垫床的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研究,认为每4 h翻身1次,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本研究针对使用气垫床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观察不同翻身间隔时间预防压疮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长期卧床且不能自主更换体位的患者;年龄60~85岁;住院时间≥3周;研究前均为每2 h翻身1次;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患者愿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进入研究前已发生压疮或有压疮前期症状的患者;患有影响皮肤观察的其他皮肤疾病;因病情有医嘱制动或禁止翻身者;精神躁动患者;存在可能导致研究对象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2012年1月至12月,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2 h翻身组)、B组(3 h翻身组)、C组(4 h翻身组)。A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76.2±5.87)岁;平均体重(62.6±6.63)kg;Braden压疮预测量表[7]评分(14.7±3.34)分;基础疾病:癌症5例,脑卒中5例,心力衰竭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例,髋关节置换2例,骨折2例。B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76.0±5.71)岁;平均体重(61.55±7.14)kg;Braden评分(13.75±3.12)分;基础疾病:癌症4例,脑卒中4例,呼吸衰竭3例,骨折3例,心力衰竭3例,帕金森综合征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C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76.5±5.19)岁;平均体重(60.45±8.05)kg;Braden评分(14.1±3.12)分;基础疾病:脑卒中5例,癌症4例,呼吸衰竭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心力衰竭2例,骨折2例,帕金森综合征2例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raden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翻身方法 三组患者均使用三交替冲气式气垫床,按压疮预防措施[3]实施基础护理,A组2 h翻身1次,B组3 h翻身1次,C组4 h翻身1次。建立翻身卡,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护士负责翻身和记录。3组翻身方法相同,翻身时避免拖、拉、拽;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决定翻身的方向,全身皮肤完好无损者,采用左(右)侧卧位-仰卧位-右(左)侧卧位,交替翻身,若有一侧髋部已发生压疮时,翻身时避免压疮部位受压,改为仰卧位-健侧卧位,交替翻身。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皮肤评估 在自然光线下对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观察皮肤完整性(包括有无破损、破损面积大小、深度等)以及皮肤颜色,并作记录。患者入组时首次评估,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的14∶00~16∶00 再次进行评估,共6次。

1.3.2 主观感受评价 研究第15天,了解患者躯体受压部位及卧气垫床后疼痛、舒适的主观感受,同时评价患者因翻身间隔时间改变带来疼痛感、舒适度的改变。

1.3.3 皮肤温度 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检测主要受压部位(左右肩胛骨、骶尾部)皮肤温度。使用前将测温仪暴露在空气中。测量前,嘱患者平卧15 min。试验开始后的第1天、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的14∶00~16∶00测量主要受压部位的皮肤温度,记录测量时间、部位及皮肤温度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皮肤评估情况 B组1例在第12天发现有骶尾部皮肤颜色变深,为Ⅰ°压疮,终止试验,其数据计入统计中,其余患者均未发现有皮肤异常情况,经x2检验各组间压疮发生率无明显异常(P>0.05)。

2.2 三组患者主观感受评价 研究第15天,患者主观感受评价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主观感受评价

2.3 三组患者主要受压部位皮肤温度检测情况 见表2、表3及表4。

表2 三组患者左侧肩胛骨皮肤温度检测情况℃)

表3 三组患者右侧肩胛骨皮肤温度检测情况℃)

表4 三组患者骶尾部皮肤温度检测情况℃)

3 讨 论

3.1 压疮形成的原因 压疮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神经活力低,感觉功能衰退,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组织萎缩变薄,易损性增加,加之大部分老年卧床患者因病情影响或者治疗需要,活动受限,或者无法自主翻身,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体重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当组织长时间受压,可引起组织受压变形,使局部组织缺血、淋巴回流障碍从而造成组织的损伤[8,9]。

3.2 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原理 由于气垫床表面凹凸呈波纹状,支持体质量的面积变得大而均匀,同时通过交替充气、放气的方式,不断变换身体与气垫床的接触位置,从而间断分散患者自身体重造成的压力,尤其是降低骨隆突处的压力,这也就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较长时间卧床皮肤表面受到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3.3 使用气垫床患者可适当延长翻身间隔时间 卧床患者是否发生压疮主要取决于皮肤所受的压力[10]和压力作用的时间。有研究已证明[11],压力大小与压力的作用时间呈抛物线的关系,即较大的压力产生压疮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小压力短,短时间巨大压力与较长时间的小压力作用相同。当皮肤组织持续受压产生局部的缺血、低氧,若合并皮肤温度升高的患者较皮肤温度正常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2]。未使用气垫床的情况下,当机体承压大于2 h就有可能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性损害[13],而此时对患者采取翻身措施,间隙性解除皮肤局部压迫,会对压疮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气垫床的使用,间断分散了患者自身体重造成的压力,使患者受压皮肤所受的压力减小,可以适当延长翻身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间隔2、3、4 h翻身对使用气垫床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没有影响(P>0.05),与文献报道[5,7]一致;间隔2、3、4 h翻身对使用气垫床的老年患者主要受压部位皮肤温度没有影响(P>0.05);另外,在患者的主观感受上,各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受样本量局限,但3 h翻身组、4 h翻身组患者的疼痛感及不适感较2 h翻身组有所改善。综上所述,使用气垫床并配合4 h翻身1次,不仅能有效减轻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改善皮肤血流量,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危险,减少卧床患者因翻身带来的痛苦,增加患者夜间睡眠时间,保障睡眠质量,有利于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 吴玉琴,金磊磊,卢姝姝,等.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疮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3):206-207.

[2] Capon A,Pavoin N,Mastromattei A,et al.Pressure ulcer risk in long-term units: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J Adv Nurs,2007,58(3):263-272.

[3]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283.

[4] 刘浈,陈赛莲.压疮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翻身时间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19(13):117-118.

[5] 贺修君.脊髓压迫症合并截瘫患者使用气垫床翻身时间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

[6] 王芳,韩美玲,张淑琴,等.压疮高危患者应用气垫床翻身间隔时间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22):52-53.

[7] 刘丽华.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8(5):56-57.

[8] 王琳,胡慧,王俊.两种方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2010,8(9C):2452.

[9] 李小寒.护理学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0.

[10] 丁彩儿.气垫与水垫在压疮预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5):417-418.

[11] 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12] 段征征,刘义兰.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42-44.

[13] 张素霞,张瑞芹,包颖,等.压力性溃疡的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9-672.

猜你喜欢
卧床护理学压疮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