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分析探讨

2014-08-29 12:12:29李明邓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悬液创伤性红细胞

李明 邓卫

创伤患者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分析探讨

李明 邓卫

目的 回顾创伤性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并就此进行分析, 为创伤性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将245例患者中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根据其性别、妊娠史、输血史、血液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45例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共40例, 发生率为16.32%。全部患者中男163例, 女82例, 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的89例, 占36.33%, 与无输血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妊娠史的41例, 占16.73%, 与无妊娠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14例(35%), 女26例(65%);有输血史13例(32.5%), 无输血史27例(67.5%);有妊娠史20例(50%), 无妊娠史20(男14例、女6例)例(50%)。女性患者中有无妊娠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品种:血浆9例, 血小板5例, 红细胞悬液21例, 冷沉淀5例。结论 妊娠史及输血史与创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同时创伤患者由于伴有手术热、创伤热、吸收热等非输血性发热反应, 应与输血性发热不良反应鉴别。

创伤性;输血;成分输血;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 是采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进行快速分离, 形成不同比例的血液成分, 并分出各种不同的成分, 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的进行输注一种或几种。临床实践表明, 患者通常只需要输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 即一般仅需要输注其身体状况或疾病治疗所需的血液成分便可。血液成分疗法明确指出, 成分输血可以实现一血多用, 减少输血反应, 根据病情实际需要进行输血, 在解决患者所需的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浪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手外科、骨科、胸外科等外科系统实施输血的创伤患者病历共245例, 其中男163例, 女82例(41例有妊娠史);有输血史的89例, 无输血史的156例。

1.2 方法 将245例患者中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根据其性别、妊娠史、输血史、血液类型进行分类统计, 对病历进行验证性分析, 统计反馈到输血科的不良反应报告单中。

1.3 成分输血的临床适应证 适用于少粒细胞经红细胞悬液的临床治疗适应证、浓缩红细胞悬液的临床治疗适应证、白(粒)细胞浓缩悬液的临床治疗适应证、粒细胞的减少(缺乏)症等。

1.4 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

1.4.1 妊娠和输血史会对输血患者的恢复产生影响 因为部分患者失血过多, 可能一次需要输入多人的血液, 使得输血反应发生率增高。或者是该患者已接受过其他血液, 再次输血就较易发生排斥反应, 因此为有过输血史的患者进行再次输血时必须更加谨慎, 注意观察输血15 min内的变化, 先慢后快, 根据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另外创伤患者输血多以红细胞制品为主, 故红细胞悬液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血液成分类型, 而过敏反应多形成冷沉淀或发生在血浆。

1.4.2 较大量输注血浆时需要预防心脏负荷过重 严格筛选献血者的血液质量即身体状况, 杜绝肝炎的传播, 近20年来成分输血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型输血技术, 实现了输血治疗的安全化、科学化, 是一种血液成分的补充疗法,有效地减少了全血输注的副作用发生率及浪费状况, 成分输血的优势在血液输注血源少、用量大及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和显著,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5例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40例, 其中男14例(35%), 女26例(65%);有输血史13例(32.5%), 无输血史27例(67.5%);有妊娠史20例(50%)。女性患者中有无妊娠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容量少、疗效高及效价比高的优点, 输用安全、副作用少, 同时可以达到综合利用血液、节约用血、全面提高血液使用价值的优点, 还具有保存及运输方便的优势[1]。目前虽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且疗效显著,但是若长期并反复性的进行输注, 尤其是白细胞或血小板等成分来源于多个供体, 因此, 较容易在受输者体内产生同种的“免疫性抗体”, 此时, 再次输注同种成分的血液时疗效就会大大降低, 同时可能会引起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前, 最好先进行必要的血型试验及交叉配血, 为了避免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 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过敏药物。为了减少因输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创伤骨科大手术后应该严格控制输血, 对于必须输血者, 有条件的可以尽量采用少白细胞多红细胞输注。但所有患者都必须认真做好输血相关检测, 以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

[1] 王广芬,王福斌,何爱玲,等.创伤患者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3(3):399-400.

2014-04-04]

130011 一汽总医院

猜你喜欢
悬液创伤性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家教世界(2022年34期)2023-01-08 13:52:50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34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8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47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