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虹 徐亚端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 CIN I~III级可发生逆转, 也可能维持在原有状态或发展为CINIII级[1]。因此在临床中应尽量实现早期诊断, 以便能够避免CIN转化为浸润癌。本文分析了阴道镜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8月~2014年2月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24~64岁, 平均年龄(32.7±2.4)岁。临床症状包括腰腹胀痛、外阴瘙痒、阴道异常出血及白带异常等。
1.2 方法 采用阴道镜对患者进行检查, 并取下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将病理检查作为最后确诊的依据。①阴道镜诊断。采用棉球将阴道中的分泌物及黏液拭去, 同时利用阴道镜对宫颈表面进行观察, 观察重点包括有无赘生物、出血点、白斑及糜烂状况等, 观察血管时采用绿光。随后将浓度为5%的醋酸溶液涂于宫颈表面, 待1 min后对病变部位的血管形态、醋白反应的颜色及边界等进行观察, 观察3 min,记录好具体情况后, 将复方碘液涂于病变部位并认真观察记录具体着色情况。②病理活检。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选择严重病变部位行多点活检, 对于宫颈组织中的正常转化部位则取移行带3、6、9、12点4处, 获取活检组织后及时采用福尔马林进行处理、固定, 随后送检。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好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后, 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阴道镜与病理检查诊断的符合率为96%, 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阴道镜诊断结果为CIN I级 51例、CIN II级27例、CIN III 级18 例、 宫颈癌0例;病理诊断结果为CIN I级48例、CIN II级29例、CIN III 级20例、 宫颈癌3例。此外, CIN I~CIN III级患者的阴道镜检查图像主要包括血管、白色上皮异常;当病变加重时, 并存的异常图像越多。
阴道镜是妇科临床中常用的内窥镜, 利用内窥镜能够在阴道外对女性生殖道及宫颈病变情况进行直接观察[2]。在本研究中采用了阴道镜及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发现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的符合率较高, 因此可认为阴道镜对于CIN的诊断率较高, 漏诊率较低。利用阴道镜诊断宫颈良性病变或恶性疾病, 不但可以避免非必须的活检步骤,同时还能够有效弥补细胞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于假阴性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在CIN复查中应用阴道镜还能够了解宫颈病变动态变化, 因此可以为宫颈病变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阴道镜在CIN诊断方面虽然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也会因多种因素而导致漏诊, 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 在利用阴道镜对CIN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由于阴道镜的宫颈癌前病变与良性病变图像表现存在着相似之处, 如可见点状血管及白色上皮等, 所以在临床诊断中要对阴道镜的检查图像进行准确地鉴别。此外, 采用阴道镜对宫颈病变进行检查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 如个人经验判断等的影响, 因此在诊断CIN时不仅要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查, 同时还应结合病理诊断及细胞学方面的诊断结果,以提高确诊率。
[1]吴瑾,贾英,唐良萏.LEEP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病因分析.激光杂志, 2012,33(2):75-76.
[2]梅佳,李桂梅,杨志慧.hTERC和HPV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应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27(9):94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