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刘伟
目前常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思路有两种:一种教学思路是教师将课程全部讲授完,然后出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另一种是教师将全部课程讲完,然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这两种教学思路的局限性都很明显。第一种教学思路采用试题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更在于形成职业规划的能力,增强中职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憧憬未来、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因此,该种教学思路即使能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自我认识和职业意识,却无法真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第二种教学思路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但它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一次性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产出形式是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蓝图,主要体现为文字和图示,而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思维能力较为有限,他们大多难以较好地完成一份“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起到有效指导作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第二种“一次性让学生在期末时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思路也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但这种教学思路“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践性”的特点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中职学生虽然不能在期末一次性完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那教师能否将职业生涯规划分解成若干具体步骤、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呢?这种启发便成为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采用“分步实践法”的初衷。
分步实践法是指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引导学生边学边练、依次逐个完成既定的教学子目标,从而最终完成整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分步实践法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分步实践法适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实用性课程。该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②分步实施、逐层推进。该教学方法要求将整个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次完成各个子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整个教学目标。③师生深度参与教学。该教学方法要求师生深度参与教学,并密切配合。因为每个教学子目标的实现,都要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动手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能耐心配合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分步实践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将对学生大面积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更有利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
首先,“分步实践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以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仅需要教师为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自身发展,分析条件、确定目标、构建台阶、制定措施,进行职业规划。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参与教学活动中,从而切实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分步实践法”有利于降低职业生涯规划的难度,为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面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艰巨的任务,中职学生的能力欠缺是很明显的。他们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较差,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缺乏职业实践经验,难以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更不用说在短时间内划分实现职业目标的发展阶段和制定具体措施了。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应在考虑中职学生能力特点的基础上,将完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为学生完成总目标提供保障。
再次,“分步实践法”有利于引导中职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分步实践法”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总任务规划分若干具体的子任务,要求学生依次完成各个子任务。而教师对学生每次完成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将学生获得的评价总和作为最终考核结果。这无疑会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分步实践法的教学目标实际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职业、职业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及所对应的职业群、性格、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行业发展动向、区域经济发展等课程基础知识。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就业价值取向、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等内部条件和家庭状态、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动向等外部条件展开分析,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树立自身职业发展必须符合个人实际”的观念;③能力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技能,具备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并能切实指导自身职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将“分步实践法”与学生成绩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确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制度”,是成功运用“分步实践法”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准备。
这里所说的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制度是指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采用以往的“试题测试”形式,而是采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的形式来确定学生成绩的一种学业评价制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过程如下:①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成绩总分为100分。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分为10分,学生的学习成果总分为90分。②学生的平时表现考核内容主要有:学生迟到、出勤、上课的纪律表现、学习参与程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③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总分则根据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次数来分配。这样,学生这门课程的成绩取决于其平时表现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具体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分步实践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表现为将“在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的课程目标分解为六个环节:①专业认知;②自我认知;③职业发展目标的确立;④职业发展阶段的构建;⑤发展措施和近期计划制定;⑥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提交。每个具体环节中环节又可以分解为三个具体步骤: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并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分步实践法的整个应用过程如下表:
表1:分步实践法的六个环节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应用“分步实践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虽然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并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介绍职业群。而任课教师基本都是德育教师,所掌握的职业信息相对有限。而中职学生大多缺乏工作经验,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遇到不少困难:无法明白职业发展方向,无法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目标,无法合理划分职业发展阶段。职业信息成为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分步实践法”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职业信息的获得主要有三个途径:①教师自己收集,掌握自己教的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专业所面对的职业群、各职业的发展路径等职业信息,实现自身的“专业化”。②学校委派专门的人员或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建立学校职业信息库。职业生涯规划能促进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学校应整合学校资源,建立专门职业发展咨询机构,专门收集各类职业信息,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③学生课外收集。学生也可以通过咨询专业教师、在职场中的亲朋好友、新闻网络媒体等方式获取所需的职业信息。但学生收集职业信息的能力比较弱,教师对他们应加强督促与指导。
在中职生涯规划中应用“分步实践法”,教师的指导压力是很大的,每个班级一个学期的指导任务近300人次。面对形形色色、能力参差不齐的中职生,教师对学生指导不仅要勤勉、耐心,更要讲究方法与策略:①注重端正学习态度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其完成学习成果的质量,更要看学生学习的态度。对学习态度端正,但完成学习成果质量较差的同学,也有目的地进行鼓励。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原则。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资料,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凡是自己独立完成和解决的成果,教师均应给予鼓励与支持。
[1]师苗伟.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初探.新校园,2013年第5期上旬刊.
[2]李刚.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3]许红艳.谈《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专业化”.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7月上旬刊.
[4]黄蕴.浅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职业信息库的建设.大江周刊.论坛,2013年第9期.